登录注册
主题 : 千言万语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楼主  发表于: 2008-06-26   

千言万语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沙发  发表于: 2008-06-26   
天理何在!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板凳  发表于: 2008-06-26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地板  发表于: 2008-06-26   
要斗争!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4楼  发表于: 2008-06-28   
,妥善解决退市三板的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的标志.
戴梦德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9553
精华: 0
发帖: 207
在线时间: 2046(时)
注册时间: 2007-09-30
最后登录: 2011-07-14
5楼  发表于: 2008-06-29   
我很认真的看了那部不知名字的片了,暂时叫千言万语吧,三板的难民现在就少一个阿甘这样的人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6楼  发表于: 2008-07-23   
喝酒像喝汤,此人在工商!喝酒像喝水,肯定在建委!人均一瓶不会剩,工作一定在财政!喝酒不用劝,肯定在法院!举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一口能干二两五,这人一定在国土!喝掉八两都不醉,这人他妈是国税!天天醉酒不受伤,老弟八成在镇乡!白酒啤酒加红酒,肯定是个一把手!酒后啥子都不怕,领导必定在人大!成天喝酒不叫苦,哥们高就在政府!一夜喝酒都不歇,保准任职在政协!喝酒只准喝茅台,这位领导中央来!喝酒讲情义,绝对是兄弟!喝酒不认真,可能是医生!喝酒教育人,绝对是酒神!酒后耍酒疯,多半是民工!

  起先,笔者深为这段顺口溜的文学色彩所折服,的确,这段根植于民间的顺口溜,比起荣登文学大雅之堂的那些所谓无病呻吟的作品好的多,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但是笔者转念又一想,难道这段顺口溜仅仅是顺口和好笑吗?难道其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就不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笔者看,这段顺口溜第一集中反映了我们社会的贫富差距。这种贫富差距表现为政府部门之间的贫富差距,政府工作人员与农民兄弟之间的贫富差距。如喝酒像喝汤,此人在工商与人均一瓶不会剩,工作一定在财政,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工商和财政两个部门之间的差距。说实在,现实就是这么一回事,财政局的干部和工商局的干部就是不能比,一个是和国家的钱打交道,另一个则在市场和“二道贩子”称兄道弟的,身份地位不同决定喝酒的风格也是不一样。

第二,也反映了我们有些部门的不正之风,如天天醉酒不受伤,老弟八成在镇乡!成天喝酒不叫苦,哥们高就在政府!就说明了我们的乡镇干部工作的粗野以及霸道;喝酒只准喝茅台,这位领导中央来!则反映了我们官场上的一种潜规则,上级来了有好酒,群众来了冷屁股。

当然,作为顺口溜,为了极尽的顺口,所以很多地方反映的内容也是不切实际的,“喝酒不认真,可能是医生”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喝酒讲情义,绝对是兄弟,酒后耍酒疯,多半是民工!”也是不合实际。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我们政府部门甚至每一个国人都应该从这一反映群众口碑的喝酒顺口溜中进行反思,从改进我们的喝酒风格做起,树立我们良好形象。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7楼  发表于: 2008-07-23   
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 
台端——旧时称对方 
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还有钧裁、钧安等 
贵庚——问人年龄 
贵恙——问对方的病况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 
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 
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 
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 
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 
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如潭第多福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谨悉——恭敬地知道 
谨启——恭敬地陈述 
兹有——现在有 
顷按、顷奉——刚刚接到 
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 
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 
迳与——直接地同 
赓即——接着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 
不时——随时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鼎力——大力 
孔殷——十分急切 
售罄——卖完 
鉴宥——请原谅 
不克——不能 
瑕疵——微小的弱点 
迭函——屡次发信 
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 
稽迟——拖延、不及时 
惠纳、笑纳——接受 
卓夺——高明的决断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 
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二、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高考复习中有对“语言得体”的考查,而谦敬辞的用法是此项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把常用的一些谦敬辞整理了一下。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 
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  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  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  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  称人爱护说“垂爱” 
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  称已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  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  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 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 
 
 
  三、 
中国人尚谦逊、讲礼貌是中外闻名的,它突出地表现在谦辞和敬辞的使用上。中国过去有一套带宗法意识的礼节性谦辞和敬辞。如把自已谦称为“愚”“臣”“鄙人”“不才”“弟子”“下官”,把别人尊为“君”“公”“子”“阁下”“足下”。由此连及家属,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荆妇”,自己的孩子是“小儿”“犬子”“小女”:称别人的妻子为“令室”“德配”,别人的子女是“令郎”“令爱”。而且由人及物,谦称在物前冠以“寒”“敝”之类带贬义的字眼儿,如“寒舍”“敝姓”;敬辞就在物前加上“贵”“尊”之类带褒义的字眼儿,如“贵体”“尊意”。中国社会演进到现在,谦辞和敬辞有所减少,但仍是交际场合离不开的词语。像“光临”“莅临”“请教”“讨教”“赐教”“校正”“斧正”“大作”“大著”“高见”“愚见”“管见”“拙作”“薄酒”“便饭”“抛砖引玉”等,都是现在习用的谦辞和敬辞。与中国人的崇尚谦逊迥然不同,英语国家的人自信、坦率,既不贬低自己,也不恭维别人。这种文化心态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英语不像汉语那样有那么多“专职”的谦辞和敬辞。当然,英语也有表示礼貌和尊敬的形式,这就是will、would、may、can、might、could之类情态范畴。这些情态范畴在汉语中没有等同的表达形式。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8楼  发表于: 2008-07-26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9楼  发表于: 2008-07-27   
大裂变来了?[转贴]
历经30年漫长的改革跋涉,中国似乎终于修成了正果。与西方市场中国石油进口的大幅提升,世界原油价格开始了一轮令人惊叹的牛市。在2006年的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中,中国已经占据了31%。另外一个最新的例子则是,当中国2007年上半年中国首次由煤炭出口国变为煤炭进口国的时候,世界煤炭价格立即在短时间内上涨了近一倍。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将在2010年以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毫无疑问,虽然有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但中国需求的因素,却是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最重要的基本面背景之一。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标准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这种建立在高消耗基础上的高增长模式,引发全球基础原材料以及能源价格的暴涨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正所谓“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暴涨”,前几年的一句调侃,竟然一语成谶。据说,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导致澳大利亚矿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以至于出现澳大利亚海军兵员不足的情况。 

    当中国巨大产能所需要的基础原材料及能源,还可以在中国国内满足的时候,中国可以通过政府力量强行压低要素、资源、环保等等价格,维持商品的低价输出,这就是本世纪初,中国向全球输出通缩的真相(所谓“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而当中国的产能日长夜大,国内的基础原材料及能源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时候,为了维持这个巨大产能,中国就只能向全球购买这些原材料及能源,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外的人力价格、资源价格、环保标准远远超过中国,其成本自然也要远远高于中国,政府既然没有能力像压低国内价格一样压低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就只能忍受通胀之苦了。

    以中国潜在经济规模之巨,增长之迅速,“中国需求”(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还仅仅是开始。在国际金融界,人们将中国需求所引发的大宗商品牛市,称之为“超级周期”。言下之意很明显:这轮牛市可能持续的时间以及上涨的幅度,将大大超出传统智慧的想像。如果有朝一日,中国政府无力或者不愿意再压低资源价格、土地价格,并且让劳动力价格恢复到人道可以容忍的水平,以中国增长模式的消耗之巨,人均资源之贫乏,中国的通货膨胀几乎肯定将达到难以容忍的水平。否则,恐怕就只能通过一次非比寻常的大萧条来消灭过于庞大的产能。以中国经济目前的情形,我们离一次剧烈通胀或者一次大萧条可能都只有一层纸的距离。在这里,我们应该终于可以理解什么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真实含义。 

    很显然,中国愈演愈烈的通胀绝非短期因素或一般的周期性因素所引发,而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必然后果,是中国经济早就应该付出的成本。这是一个迟到的幽灵,当它姗姗来迟却又终于来到的时候,它可能预示,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正在迅速奔向其阈限。现在,该是发达国家为长期享受中国廉价产品的美好时光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在中国经济增长一路凯歌的表象之下,还有一个比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隐匿得更深的成本,那就是社会分裂的成本。与大多数人的想像不同,社会分化,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更是其条件。道理很简单,不维持一个庞大的低工资低层,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就不能成立,不剥夺农民的土地以及其他弱势阶层的利益,中国经济的交易成本就不足以降低。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这种内在要求,将中国在极短的时间中,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无论是是数据还是经验都表明,中国的社会分化程度正在迅速超越在这方面名声最差的几个国家。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在短短三十年中彻底瓦解了中国的社会团结,也因此瓦解了社会合作最隐性但却是最重要的信任基础、在中国,所有的精神纽带几乎都已经折断,社会认同几乎荡然无存。人民仅仅被一种与经济增长如影相随的虚假幻想扭结在一起。这种幻想向人民许诺:假以时日,每一个人都能够发财致富。这是中国改革从未明言但却不断向全体人民暗示着的一个“中国梦”。

    可惜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的确只是一个梦。健康的经济增长本应是一个巩固社会团结,加强社会认同的过程,很不幸,在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尤其1990年中期之后的经济增长中,中国不仅没有在新的基础上重建社会认同,反而加速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与环境破坏及资源消耗一样,社会团结的瓦解,不会计入任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不会计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但它作为一种真实的负债,则随时都可能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内爆。

    从概率上讲,任何经济体都会遇到经济危机。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是否会遇到危机,而是我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社会是否团结,人民是否能够共度时艰。很多人对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人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共度难关的情形记忆犹新,这就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团结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这是一个古老的智慧,但却是人类代代相传深植于社会基因之中几乎成为本能的一种智慧。

    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缘何日本可以历经十多年的经济停滞不至于土崩瓦解,而社会却一片祥和,其中原因并不神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财富分配非常平衡。如果这种停滞换在今天的中国,不要说十年,就是两年恐怕都无以为继。

    如果说以掠夺自然资源和环境为条件的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战争或者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勉力维持的话,那么以剥夺内部人民为条件的经济增长则肯定会遇到重大挫折。这不仅是因为它造成内部需求的严重萎缩进而阻塞经济循环(内需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苦恼之一),更是因为它破坏了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信任环境和抽象资源,而这恰恰是一个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的基础设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通货膨胀只是一个经济体系自毁的助燃剂,而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的裂解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燃料。这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的另外一层更加深层的含义所在。 

    屈指算来,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年,其高昂的成本也积累了三十年。三十年之后,中国似乎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格局:在积累了巨大的对外债权(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却也积累了天文数字般的对内债务。常识告诉我们,成本不能无限制地向未来转移,也无法永远隐藏在地毯之下。

    中国经济中的种种不祥之兆暗示,中国经济增长高昂的成本正在进入集中释放周期——这个曾经被我们强行捉进瓶子里的幽灵,正在悄悄从后门回到我们中间。显然,在三十年的增长盛宴之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危机四伏的麻烦周期,或者说是一个还债周期。不巧的是,中国内部这个危险的周期可能与另一个不祥的周期叠加在一起并发生共振。 

                                                作者 袁剑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10楼  发表于: 2008-07-27   
大裂变来了?[转贴]
历经30年漫长的改革跋涉,中国似乎终于修成了正果。与西方市场中国石油进口的大幅提升,世界原油价格开始了一轮令人惊叹的牛市。在2006年的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中,中国已经占据了31%。另外一个最新的例子则是,当中国2007年上半年中国首次由煤炭出口国变为煤炭进口国的时候,世界煤炭价格立即在短时间内上涨了近一倍。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将在2010年以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毫无疑问,虽然有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但中国需求的因素,却是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最重要的基本面背景之一。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标准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这种建立在高消耗基础上的高增长模式,引发全球基础原材料以及能源价格的暴涨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正所谓“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暴涨”,前几年的一句调侃,竟然一语成谶。据说,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导致澳大利亚矿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以至于出现澳大利亚海军兵员不足的情况。 

    当中国巨大产能所需要的基础原材料及能源,还可以在中国国内满足的时候,中国可以通过政府力量强行压低要素、资源、环保等等价格,维持商品的低价输出,这就是本世纪初,中国向全球输出通缩的真相(所谓“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而当中国的产能日长夜大,国内的基础原材料及能源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时候,为了维持这个巨大产能,中国就只能向全球购买这些原材料及能源,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外的人力价格、资源价格、环保标准远远超过中国,其成本自然也要远远高于中国,政府既然没有能力像压低国内价格一样压低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就只能忍受通胀之苦了。

    以中国潜在经济规模之巨,增长之迅速,“中国需求”(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还仅仅是开始。在国际金融界,人们将中国需求所引发的大宗商品牛市,称之为“超级周期”。言下之意很明显:这轮牛市可能持续的时间以及上涨的幅度,将大大超出传统智慧的想像。如果有朝一日,中国政府无力或者不愿意再压低资源价格、土地价格,并且让劳动力价格恢复到人道可以容忍的水平,以中国增长模式的消耗之巨,人均资源之贫乏,中国的通货膨胀几乎肯定将达到难以容忍的水平。否则,恐怕就只能通过一次非比寻常的大萧条来消灭过于庞大的产能。以中国经济目前的情形,我们离一次剧烈通胀或者一次大萧条可能都只有一层纸的距离。在这里,我们应该终于可以理解什么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真实含义。 

    很显然,中国愈演愈烈的通胀绝非短期因素或一般的周期性因素所引发,而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必然后果,是中国经济早就应该付出的成本。这是一个迟到的幽灵,当它姗姗来迟却又终于来到的时候,它可能预示,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正在迅速奔向其阈限。现在,该是发达国家为长期享受中国廉价产品的美好时光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在中国经济增长一路凯歌的表象之下,还有一个比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隐匿得更深的成本,那就是社会分裂的成本。与大多数人的想像不同,社会分化,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更是其条件。道理很简单,不维持一个庞大的低工资低层,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就不能成立,不剥夺农民的土地以及其他弱势阶层的利益,中国经济的交易成本就不足以降低。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这种内在要求,将中国在极短的时间中,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无论是是数据还是经验都表明,中国的社会分化程度正在迅速超越在这方面名声最差的几个国家。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在短短三十年中彻底瓦解了中国的社会团结,也因此瓦解了社会合作最隐性但却是最重要的信任基础、在中国,所有的精神纽带几乎都已经折断,社会认同几乎荡然无存。人民仅仅被一种与经济增长如影相随的虚假幻想扭结在一起。这种幻想向人民许诺:假以时日,每一个人都能够发财致富。这是中国改革从未明言但却不断向全体人民暗示着的一个“中国梦”。

    可惜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的确只是一个梦。健康的经济增长本应是一个巩固社会团结,加强社会认同的过程,很不幸,在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尤其1990年中期之后的经济增长中,中国不仅没有在新的基础上重建社会认同,反而加速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与环境破坏及资源消耗一样,社会团结的瓦解,不会计入任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不会计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但它作为一种真实的负债,则随时都可能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内爆。

    从概率上讲,任何经济体都会遇到经济危机。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是否会遇到危机,而是我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社会是否团结,人民是否能够共度时艰。很多人对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人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共度难关的情形记忆犹新,这就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团结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这是一个古老的智慧,但却是人类代代相传深植于社会基因之中几乎成为本能的一种智慧。 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缘何日本可以历经十多年的经济停滞不至于土崩瓦解,而社会却一片祥和,其中原因并不神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财富分配非常平衡。如果这种停滞换在今天的中国,不要说十年,就是两年恐怕都无以为继。

    如果说以掠夺自然资源和环境为条件的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战争或者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勉力维持的话,那么以剥夺内部人民为条件的经济增长则肯定会遇到重大挫折。这不仅是因为它造成内部需求的严重萎缩进而阻塞经济循环(内需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苦恼之一),更是因为它破坏了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信任环境和抽象资源,而这恰恰是一个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的基础设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通货膨胀只是一个经济体系自毁的助燃剂,而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的裂解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燃料。这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的另外一层更加深层的含义所在。 

    屈指算来,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年,其高昂的成本也积累了三十年。三十年之后,中国似乎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格局:在积累了巨大的对外债权(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却也积累了天文数字般的对内债务。常识告诉我们,成本不能无限制地向未来转移,也无法永远隐藏在地毯之下。

    中国经济中的种种不祥之兆暗示,中国经济增长高昂的成本正在进入集中释放周期——这个曾经被我们强行捉进瓶子里的幽灵,正在悄悄从后门回到我们中间。显然,在三十年的增长盛宴之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危机四伏的麻烦周期,或者说是一个还债周期。不巧的是,中国内部这个危险的周期可能与另一个不祥的周期叠加在一起并发生共振。 

                                                作者 袁剑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11楼  发表于: 2008-07-31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12楼  发表于: 2008-07-31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13楼  发表于: 2008-07-31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14楼  发表于: 2008-07-31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15楼  发表于: 2008-07-31   
兰花香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444
精华: 14
发帖: 3032
在线时间: 662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9-07-24
16楼  发表于: 2008-07-31   
bankuai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14576
精华: 0
发帖: 23
在线时间: 1(时)
注册时间: 2008-08-03
最后登录: 2008-08-05
17楼  发表于: 2008-08-03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