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造富为何不能造富股民?
发表时间: 2008年07月28日 09时31分 评论/阅读(0/406)本文地址:
http://qzone.qq.com/blog/622004609-1217208678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 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股市是一个制造富翁的地方。一家股份制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上市,其公司高管等马上一夜暴富,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而一旦其职工股上市,又将有一批人因此而步入富翁的殿堂。而这样的造富运动,日前又在股市里再次上演。
7月21日,宁波银行的6.03亿股限售股份上市流通,这其中就包括988名宁波银行的员工所持有的3.977亿股股份。根据宁波银行《招股说明书》所列员工股东清单,董事长陆华裕持有700万股,行长俞凤英持股600万股,其他的几个高管持股数为500万股到600万股不等(公司高管持股仍有75%的股份继续锁定)。除此之外持有200万股~500万股的有31位,100万股~200万股有51位,绝大部分员工持股数都在20万股~100万股。这就意味着,宁波银行职工股的上市,包括其董事长在内的行领导将跻身千万富豪的行列,该行将同时诞生91个千万富翁和896个百万富翁,宁波银行的普通职员也都因此而成为百万富翁,中国股市的造富运动又将因此写下浓重的一笔。
中国股市的造富运动写下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中国股市在造就一个又一个富翁的同时,就不能也将股民造富,相反甚至还把股民“造穷”了呢?就在中国股市造就宁波银行员工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同时,中国的股民们正在承受着一场灾难。股指从6124点跌到2566点,暴跌了58%,超过了2001年~2005年大熊市时55%的跌幅。宁波银行的跌幅更是超越大盘。该股由上市之初的32.16元下跌到近期的最低点9.31元,股价大跌了70%以上,投资宁波银行的股民损失惨重。正如网络上所调侃的: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者出来;博士进去,呆傻出来;黄世仁进去,杨白劳出来;地球进去,乒乓球出来……
为什么中国股市在造就富人的同时却不能造富股民而只能“造穷”股民?这首先是由中国股市的定位决定的。设立中国股市的初衷就是为国企的脱贫解困服务的,即便是发展至今,股市仍然是重融资而轻回报。因此,在中国股市里,投资者就是一个个的义务献血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股市定位,圈钱也就成了企业上市的最主要目的,相反,轻视回报成了上市公司的共性。中国股民很难从上市公司获得必要的投资回报,而只能在市场上追涨杀跌,而这种投机行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无异于刀刃上添血,投资者最终注定难逃亏损的命运。
也正是基于为上市公司圈钱服务的目的,所以中国股市弄出了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区别,非流通股平价发行、低价发行,而流通股却是高溢价发行。非流通股股东只要1元钱可以买到的股份,流通股股东却要拿出10元、20元来购买。然后,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来“同股同权”。如今虽说是全流通了,但这种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发股方式并没有作出任何的改变。如此一来,等到那些低价发行的大小非上市之时,自然就只能由公众投资者来为其买单了。可以说,中国股市造富运动中那些“富翁”们所赚的,也正是公众投资者所亏的。在这样一种市场机制下,股市又如何能造富中国股民呢?
并且,在股市的日常运转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如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打击不力,以至中国股民随时随地都会遭受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损害。此外,过高的交易成本支出以及不合理的税收政策,也让投资者难以富裕起来。比如,经过2006年的大牛市后,一些股民开始赚钱了。但政策的红眼病马上就犯了。“5.30”半夜鸡叫,将印花税大幅调高,引发股市暴跌;并且开征资本利得税的消息也不停地传来。如今投资者都亏了,各种税收政策也就风平浪静了。因此,面对这样的股市,中国股民要想造富无异于走蜀道,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