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利好0
头号利好证监会正研究推头号利好0
二次发售机制细则正在制定 或减少大小非冲击 从证监会吹风会上"吹"出来的一个风声,一下子绷紧了大小非股东们的神经。 在上周五的那次会议上,监管层向市场传递出的最重要信息是:正在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 据本报记者8月18日从证监会方面了解,目前,关于二次发售的细则正在制定中,是由发行部主导、上市部配合起草,"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备的方案"。一位接近证监会发行部的知情人士透露,这套方案将充分考虑和平衡中小股民、券商、大小非股东们各方的利益。 "总的主导思想是:二次发售将在大宗交易市场上做,有一个向下溢价的过程和减少大小非冲击的设计。"这位知情人士说。 据WIND统计,下周将有47家上市公司总计189亿限售股解禁上市,总市值达1200亿元,这将是单周最大的一次大小非洪峰来袭。 而南车上市,使得大盘股在时隔三月之后再度现身,大盘一举创下2356点的新低。在这种大旱望云霓的日子里,市场对于探讨引入二次发售机制,遏制大小非减持充满了激情和憧憬。 发行部三年磨剑 此前,二次发售在中国经过长期的讨论,一直未露真身。 在美国,二次发售又被称为"二次发行"(Secondary Offering),是指公司的主要个人或机构持股人对公众发售其限制性股票。二级发售的程序同IPO完全一样,必须申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同承销商的关系为包销或代销。 通过券商中介引入"二次发售机制",虽然最终仍然是减持,但在监管层看来,这样可以增加流通环节,将大小非减持过程拉长,放缓大小非减持的速度,从而达到降低大小非冲击力度的作用。 对于美国的二次发售制度,证监会发行部做了多年的研究。 在美国,二次发售的律师、审计和SEC费用也是在15万美元左右,但是由于二级发售需要散发招股说明书,总发售成本会大幅上升。一般而言,视发售规模大小,二级发售成本在40万美元至60万美元不等。为推广二级发售,经常会结合远期凭证发售,使整个销售更具吸引力。远期凭证在新股发售时作为促销手段(一般在发行优先股时使用),保证该凭证持有人可以在规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现在发行部正在研究一种适用于二次发售的发行方式。"上述接近证监会发行部的知情人士说。发行部从2006年以来一直持续研究美国采用的储架注册和储架发行制度。 储架注册制度允许发行人在注册说明书生效后连续多次发行证券,简化了注册程序,提高了融资灵活性,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证券市场的效率,颇受发行人欢迎。因此,这种制度也一直被发行部认为是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而不适用于IPO。 至于在由发行部主导的二次发售制度安排中,这一发行方式会不会先行试水,现在还不明朗。
本文转载自: 阳光三板股票论坛
http://www.yg3b.cn/read.php?tid-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