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不上大学,就读双N”到底骗了谁?
华信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890
精华: 73
发帖: 1699
在线时间: 7261(时)
注册时间: 2007-04-25
最后登录: 2021-09-04
楼主  发表于: 2008-08-28   

“不上大学,就读双N”到底骗了谁?

“不上大学,就读双N”“不去考研,就读思远+1”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街小巷中到处充斥着如此这样的广告.如果真是如此,无疑是为中国的教育模式,为千万埋于书海的学子提供了一条面向社会的新途径。

  稍微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答案令人很惊异,“真正骂思远的人全部都是思远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看了几篇文章,再结合几个朋友的就读经历不难发现,有大致这样6点, 第一点:思远号称招收的学历,只有去报名的人才能明白,什么叫钱就是学历,不保证生源,来者不拒,有钱则赚;第二点:教学质量,教的一些基础的不能再基础的东西,老师又不敢讲难了 因为很多人不明白(因为生源质量在那摆着),引以为傲的所谓职业素质课就是一味的洗脑,第一阶段是安抚学生思远怎么怎么好,第二阶段是让学生们盲目的觉得IT前途无限,第三阶段就成了让学生看着办;第三点:师资,老师很多,水平很差。老师在换来换去的过程中就耗尽了学生的时间;第四点:就业。对于就业,这也许是最多人关心的问题。思远的老师也总鼓吹谁谁谁在哪里就业,工资多少多少?我们听到好象全是正面的报道。各位冷静下来思考,请问思远诺大的一个公司,每年好几千人毕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那他思远那什么来做广告,以后还该如何招生?再说了几千人就算不到思远来学习,我相信有人会做的更好,事业也许更顺利。

  但是不得不承认,思远在广告方面确实做的不错,但是试想一个在广告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学校,为什么不好好增强企业实力呢?无非是运营方式的问题,它已一个传销式的滚动运行方面令人心寒,根本不注重学生利益,当一条利益链快断开时,马上会朝着另外一个更大的利益链,从不顾虑学员能学到多少又用的东西。“千人工程”“双N计划”大家一定很耳熟吧 这就是思远+1及双N的前身,为什么连名字都变了?因为思远起步初期就是按这样的一种病态的发展模式在运营,起先用“工程,计划”之类跟政府沾边的名词来拉生源,当第一批毕业学员觉得受骗的时候,当地政府马上出面勒令更改...名字最终是换了?但是伤害了谁?

  如此的学校,用华丽的广告词导致无数家庭的无助,让原本迷茫的孩子更迷茫。究竟思远双N可以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风云行者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989
精华: 2
发帖: 752
在线时间: 349(时)
注册时间: 2007-03-16
最后登录: 2012-02-27
沙发  发表于: 2008-08-28   
教育产业化的恶果之一
琢磨市场,就是琢磨人心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