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基金频换舵手,漠视对基民的承诺
dashan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64
精华: 7
发帖: 878
在线时间: 161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5-02-04
楼主  发表于: 2008-09-07   

基金频换舵手,漠视对基民的承诺

路透中文网分析员 冯涛


基金公司核心人员频繁改换门庭历来受到业内普遍质疑,同时也是基金业内一大顽疾。与今年A股市场连续破位下行以及基金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公司的人才流动尤其是基金经理的换岗可谓是热闹非凡。据粗略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2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1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更,对此基民和专业人士的质疑声始终不绝于耳。


就基金行业本身而言,基金经理的离职、换岗本属司空见惯,但是近期一则关于基金经理闪电上任的新闻再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日前《证券时报》报导,2008年6月28日,泰信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聘任朱志权为泰信优质生活基金基金经理,聘期2年,与现基金经理刘强共同管理该基金。2008年6月,朱志权刚从另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职位上辞职。从一名辞职者到基金公司新员工,再到担任基金经理,短短一个月之内,朱志权转变了三个角色,泰信基金也因此创下了中国基金业新员工担任基金经理的最快纪录。


基金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被视为基金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核心团队的不稳定必然会冲击基金的管理绩效。根据国外较为成熟的基金评价分析的体系,基金经理和基金管理人的更换都是基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泰信优质生活基金自从2006年12月成立至今的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後有4人担任过该基金基金经理,已经辞职的两个基金经理任期分别为6个月和11个月,担任基金经理时间都没有超过1年,基金经理的流动明显快过行业平均水平。


自今年以来,A股市场估值重心不断下移,不少中小投资者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转战拥有专业化投资管理团队的基金,但是基金经理频繁更换,不禁让基民对持有的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众所周知,基金业绩最终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而核心团队的不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基金的绩效,换个角度看,上述行为可视为基金公司轻视对持有人的承诺。


其次,基金经理的频繁更换,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基金行业人才储备不足。即使从其它基金公司挖来管理人员,至少也应该在熟悉完新基金公司和拟管理基金的各项情况之後,再去担任基金经理。一个来到公司不到一个月的新员工就担任如此重任,去管理上亿甚至更多的资产,这种做法怎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据统计数据显示,基金今年上半年亏损高达10821.87亿元,创历史同期的最高亏损纪录。虽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亏损并不是实亏,而是由于股价下挫造成浮亏,剔除浮亏以後,当期基金的实亏额只有1014亿元,但是亏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同时也暴露出基金靠天吃饭的本性。


拥有专业化投研团队的基金在股市起伏不定的时候都不能独善其身,难道基金从业人员不比职业股民高明吗?当然在投资市场上,影响一两年业绩表现的偶然因素太多,谁也不能保证短期内做得坏是水平或者管理的问题,但是最起码对持有人的责任心应该是基金公司所必须具备的。  待续

涨是风险,跌是机会。
华山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8
精华: 93
发帖: 10718
在线时间: 5319(时)
注册时间: 2006-11-30
最后登录: 2024-08-13
地板  发表于: 2008-09-07   
基金靠证监会的“恩赐”,当证监会焦头烂额、自身危机时呢?
三板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力度,取决於投资者觉醒度

(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股票投资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4613
精华: 0
发帖: 142
在线时间: 2841(时)
注册时间: 2008-08-11
最后登录: 2008-12-19
板凳  发表于: 2008-09-07   
新股发行,增资扩容-------唯一的价格标准就是--------净资产值!

发行方式--------按照持股市值比例无偿派送给流通股东认股权证--------原股东有优先认购权!!!--------认股权证流通一定时间以后--------行权!

资本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机构都没有特权!!!
dashan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64
精华: 7
发帖: 878
在线时间: 161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8
最后登录: 2015-02-04
沙发  发表于: 2008-09-07   
最後,基金经理业绩与个人收入关系不大,这就造成个人利益高于公司利益,关注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个人的薪金、福利、待遇和职位。因此,从去年开始一批具有实力的基金经理出现大规模弃公募基金而去转投私募基金的现象。出现上述情况也不足为怪,因为私募基金管理成本较低,激励力度会更大,基本上是在承诺的收益水平达到之後,超过的收益经理人可以直接按比例分成,一般的比例据说可以达到30%。


而剩下在公募打拼的基金经理实力就相差甚远,再加上从2006年年初至今两年多时间里,公募基金数量从200只增加到了400多只,增长一倍多,能够胜任基金经理的优秀投资人才寥寥无几,一旦市场出现暴涨暴跌,则进退失措。


总之,基金公司应尽量防止基金经理闪电上任、频繁更换这类情况出现。基金对基民来说,肩负着信托责任,唯一的任务就是以专业化素质为持有人创造价值,更好地为持有人管理基金资产。(完)tao.feng@thomsonreuters.com
涨是风险,跌是机会。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