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中国已被美国资本市场深度套牢 全身而退机会几乎为零
xg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62
精华: 43
发帖: 2920
在线时间: 8580(时)
注册时间: 2006-12-21
最后登录: 2015-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8-09-09   

中国已被美国资本市场深度套牢 全身而退机会几乎为零

管理提醒: 本帖被 横刀 执行加亮操作(2008-09-09)
中国已被美国资本市场深度套牢 全身而退机会几乎为零2008年09月09日 07:53中国经济网【大 中 小】 【打印】中国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零

“两房”终获美国政府出手搭救,这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两房”债权人松了一口气。然而美国政府的出手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将创历史新高,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或将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债权人套得更深。

“只要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在,那么不是这里损失,那里也会损失。”社科院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昨天表示,被美国国债深套,主权财富基金或外汇储备出海抄底不成,反成“垫被”的不只是中国,这是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同困境,“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

“两房”获救的悖论

公开资料显示,“两房”共持有5.4万亿美元的未清偿债务,约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40%。如果“两房”破产倒闭,全球金融市场将出现大幅动荡,那些“两房”的债权人处境可想而知。

对于美国政府的救助计划,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分析认为,这意味着2008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历史新高,与“两房”资产组合有关的信用风险,大部分将转移到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新增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可能缩水,从而给国际债权人造成资产损失。”

而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5038亿美元。

“不是这里亏,就是那里亏,羊毛都是出在我们身上。”张斌形象地说,“毫无疑问,在美国爆发的这场次贷危机中,包括中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国家,成了强有力的买单者。”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的看法较为乐观。他表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采用“持有到期”的策略。存量美国国债市值降低,这对于持有债券不到期就转手的投资者来说有损失,但官方储备管理通常是持有债券到期收回本息。

买还是不买“都是亏”

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国央行目前正为如何处置所持美国国债感到左右为难:如果央行停止购买美国债券,其原有投资将陷入亏损,因为购买美国国债收益率仅3%;如果继续购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也将导致亏损。

“除了收益率损失外,央行所持美元债券还将遭受汇率损失和价差损失。”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陈勇称。

尽管遭遇多重风险,央行目前却无法停止继续购买美元债券,因为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引发中国原有投资进一步损失。陈勇表示,这一两难处境是人民币汇改滞后所造成的,由于结售汇机制,央行不得不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也不得不持有巨额美元债券资产;而美元一旦恶化,“我们是大户”,风险自然更大些。

纽约时报上周五报道称,因在美国公债和抵押贷款市场的投资价值缩水,央行已经开始与中国财政部就充实其资本金的方式问题进行了会谈。

该报称,财政部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将其他政府机构的债券转至央行。报道还称,由财政部注资将降低央行独立性。财政部对人民币升值一直抱反对态度,这或将对央行产生一定影响。

三板市场风云:http://blog.eastday.com/xuguorong
xg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62
精华: 43
发帖: 2920
在线时间: 8580(时)
注册时间: 2006-12-21
最后登录: 2015-12-31
板凳  发表于: 2008-09-09   
股市终成中产阶级的万人坑2008年09月09日 11:31中山网【大 中 小】 【打印】中国的一亿股民恰好是中国新生的中产阶级。

中国的中产阶级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被埋葬的命运。

其实,中国在实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整体的制度安排,已经决定了中产阶级的命运。如果,仔细研究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剔除华丽的包装,几乎就是完整版的南美洲 资本主义模式。这是由官僚买办阶级与平民无产者构成的哑铃模式。中间没有多少中产阶级的发展空间。所以,当中产阶级刚刚露出雏形,制度和政策之手,就必然将其扼杀于摇 篮之中。

有趣的是,扼杀竟然是通过市场方式进行的。

笔者已经多次强调,金融从来就是财政的延伸。资本市场仍是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在制度和政策扭曲的状况下,股市与其说是配置资源的工具,不如说是财富再分配的手段。 掌握终极分配权的人们,会站在谁的立场上呢?这几乎没有悬念!

笔者已经多次强调,中国股市的癫痫病,是制度和政策交替作用的结果。当大量流动性涌入市场(外汇结算释出人民币),就故意收紧资产投放,导致资产价格狂涨;当资产 大量投放市场(大小非解禁),就故意收紧流动性,导致资产价格狂跌。用有形的政策加上无形的手,制造资产价格非理性剧烈波动。从而为特定人群制造天量的财富输送。

笔者已经多次强调,失去了道德追问,任何关于制度和政策的讨论,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笔者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甚感悲哀。看看他们的经济学杰作吧!中国的经济学,终于 彻底地不讲政治了。中国知识分子制造了:奏折式经济学;学霸式经济学;新闻式经济学。中国知识分子终于自觉地完成了“自宫”,修成了“东方不败”。

中国的中产阶级,也就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集合。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地发展,中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数量急剧地膨胀,他们必然有政治和经济权利的要求。这 种要求,理应形成对制度和政策变革的推动力量。遗憾的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弱点,注定了他们坎坷的命运。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什麽?仍然是《大 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四姨太”。“四姨太”们在被羞辱和压迫的时候,除了“偷情”式的反抗,就只会赤裸裸地背叛和出卖。

思想解放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年,林肯总统颁布废除奴隶的宣言,从肉体上解放了黑人。但是,经历了漫长的百年历程,黑人仍然无法彻底地完成思想的解放。任何真正 的解放都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必须是也只能是“灵魂深处闹革命”。

中国没有经历宗教改革、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没有经历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真正实现自主意识的觉醒。没有觉醒,哪里会有觉悟!精神上无法站立起来的“ 四姨太”们,无法完成自我救赎,更无法完成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救赎。懦弱的中国知识分子,根本无法生长出精神的脊梁。没有脊梁,能期待他们直立行走吗?

看到中国中产阶级的现状,笔者有一种沉于冰窖底部的凄冷和悲凉。

必须看到,中国中产阶级的命运不仅仅是历史的宿命。这后面还隐含了国际政治的深刻背景。这从香港和台湾中产阶级的衰落当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08年9月7日香港立 法会选举,代表中产阶级派别的政党大败,清楚地说明了问题。中产阶级消失了,代表中产阶级的政党哪里还有立锥之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对于中产阶级的灭绝,具有鲜明的 国际化特征。这是近二十年来,国际政治历史性的反动。经济现象不过是政治现实的倒影。

中国的股市在流血,流淌着中国中产阶级的血。不知道这巨大的创痛,能否刺激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否带来一点点的觉醒?

注一:打压股市,足以完成“一控”,可谓是“周郎妙计安天下”。难道,都忘了下面还有一句吗?

注二:股市低迷可以进一步压抑国内消费需求,流血完成了另外“一保”:保证不输出通货膨胀。支持美国在低通胀环境下完成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多好的战略伙伴啊!

注三:“世界工厂”的市值只剩下两万亿美元,终于变成了甜美的“汇源果汁”,打算留给谁来吸呢?

注四:“通货膨胀有利于产业升级”。同理可证:“通货膨胀才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真正动力”。当然,也就不用讨论制度创新了!

注五:“一保”等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说,将纳税人的钱,变成企业利润,以保障不纳税的人可以继续有工作。这算不算是很“油菜”呀?

注六:真的“一保一控”实现了,GDP和CPI都达到预定指标了,中国经济就真的完成转型了吗?结果能够变成原因吗?狗能咬到自己的尾巴吗?

注七: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经济学人,必然蜕变为经济人!经济人最好的职业就是经纪人!经纪人简称买办,买办贩卖的当然是买办经济学!

注八:还需要再注下去吗?
三板市场风云:http://blog.eastday.com/xuguorong
xgr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62
精华: 43
发帖: 2920
在线时间: 8580(时)
注册时间: 2006-12-21
最后登录: 2015-12-31
沙发  发表于: 2008-09-09   
“仅仅是冲击的开始”

在张明看来,持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后,中国已被美国资本市场深度套牢,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零。他分析称,中国政府很难通过多元化外汇储备来规避风险。如果中国每年不购买1500亿美元左右的机构债,而改为购买其他金融产品,将会面临其他问题。例如,如果中国政府购买更多美国国债,将会导致国债收益率下降;如果购买更多企业债,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将会上升。当然,中国可以转而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欧元资产太贵,日元资产收益率太低。任何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都高于美国。

“如果我们不下决心纠正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冲击,‘两房’危机可能仅仅是冲击的开始。”张明说。

外管局出手的尴尬

不仅仅是持有巨额美元债券资产。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投屡战屡败,但中国外储出海的步伐依然“矫健”。据财经网报道,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外管局已在近50家英国上市公司分持1%以下的股权,这些公司既包括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英国天然气公司、吉百利、英国电力公司、联合利华、乐购、传播公司等,还有力拓、必和必拓亦名列其中。

而此次外管局上阵,外汇储备的大规模出海欧洲似乎运气也并不好,恰恰赶在“欧元区的危机”,变身成了“欧元或英镑资产”。就在这个8月,欧元区的“次贷问题”开始浮现,长期坚挺的欧元和英镑大幅跳水。统计显示,自8月11日-9月8日间,欧元兑人民币贬值5.45%,兑美元贬值4.74%。
三板市场风云:http://blog.eastday.com/xuguorong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