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中国外汇储备大量持有美元债券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升值,从而保证中国出口优势。目前,中国出口优势削弱,但大量以美元债券形势存在的外汇储备,却显得有些尾大不掉。
曾经就职于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美国经济学者布莱德.塞斯特上周发布一篇分析“笑”称,“中国投资公司应被称为主权减损基金,而不是主权财富基金”。
他指出,卖掉升值中的币种债券,买入贬值币种的债券(美元债券),总体而言是个“丢钱”好办法。而如果升值货币国的利率比贬值国的利率更高,那“丢钱”效果更毋庸置疑。
购买美国债券,中国只能取得3%左右的年收益,而事实上面临10%左右的因为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导致的资产减值;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
这是为何中投应运而生,以股替债,可以避免直接大规模减持美债导致的美元贬值,但目前投资仍处于亏损,其中黑石投资亏损逾40%。
他同时指出中国人行的两难:如果减持美债,美元可能进一步贬值,而美国的利率则可能上升,于是债券利率进一步下降,从而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纽约时报》上周一篇分析则引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分部负责人Eswar S. Prasad的话称,他早就提醒过中国这一问题。
报导称,从2004年开始,Eswar S. Prasad就持续提醒中国,应注意外汇储备如此大规模持有美债,可能让中国的外汇储备由于人民币升值或者美国调升利率而遭受重大损失——利率上升,债券利息下降。报导指人行拒绝就此评论。保尔森周一接受美国媒体采访的时证实,外国债券投资者确有减持美元债券的迹象,至少他们购买更多美元债券的态度犹疑。
但从中国高层发言和中国经济学家建议看,中国有明显的意图抑制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以保证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这恐怕将成为中国持续购买美国债券的内在动力。
中国去年用整个经济产出的1/8购买外国债券,且在上半年加速;8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持续26个月的上升後首次出现微弱下降。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事实上通过遍布全球的诸多第三方机构进行,难以分析。但如何在保证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而善用庞大的外汇储备,恐怕已到了再思考的时候,而评估断不应仅仅围绕于个别投资损益的表象。(完)
yanina.zhao@gmail.com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任路透社北京记者站中文组组长,现旅居美国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