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处世秘笈(2)
不要喧宾夺主
王勃的《滕王阁序》,相信大家都读过。据说王勃当时是经过江西南昌,应地方官员阎伯屿的邀请,参加滕王阁上的宴会。那阎大人早有准备,是要秀一秀他女婿的才华,所以前一天偷偷叫他女婿先打草稿,写篇滕王阁序,到时候再装作临时出题。别人没准备,他女婿好好准备了,当然能技惊四座。
没想到当这位阎大人拿出笔墨,装样子问宾客有谁愿意的时候,大家都谦让只有王勃不客气,居然把笔接过来就写。这下子阎大人火了,但火在心里,想这小伙子,真不识好歹,倒看你耍些什么。直到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才大为佩服。
可惜没过多久,王勃溺水,淹死了。一代才子,才活了27岁。
我常发奇想,想这王勃是不是被人推下水,害死的。会不会是那阎大人派人下的毒手?
为什么?因为王勃太不懂事了,明明是阎大人想叫他的女婿秀一秀,王勃怎么能喧宾夺主呢?就算他本事大,也不能这么不聪明啊!
只是话说回来,聪明人常做这类不聪明的事,别人十目看不了一行,聪明人一目十行;别人还猜呢!聪明人早看懂了,就好像有些天才学生,考卷才发下来不久,别人还在头痛的时候,他已经把卷子写完,大摇大摆出去了。搞不好还在外面吹口哨!你说这种人是不是容易遭同学嫉妒?
所以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愈是聪明愈要懂得韬光养晦。愈是一脸聪明相的人,愈要懂得怎么遮掩自己的聪明,免得别人由妒生恨。
聪明人尤其要避免爱出锋头和快人快语的毛病,有时候为了把光芒让给人,聪明人甚至得大智若愚,装笨!
举个例子吧!我有位女同学,夫妻都是某大学电机系毕业的,太太在私人公司任职,丈夫在公家机构工作。有一天,丈夫陪他的主管到太太的公司参观,只见那主管一个劲地装内行,发表一知半解的高论,有时候真不懂了,才回头问下属。我那同学的丈夫明明应该都懂,却要想半天,才答出一点。
当天晚上,丈夫才进门,太太就火了,说:我原本以为今天碰上你的老本行,你会好好表现一番,让我在同事前很有面子,可你是怎么搞的?你脑袋坏了?把以前学的忘了?还是怯场?
丈夫一笑,说:“因为老板自认为是行家,我不能多表现”。果然,没过多久,那老板另有高就,推荐了我那同学的丈夫。又隔不久,那丈夫再到他太太的公司参观,就突然变成十足的专家了。
请问各位,我女同学的老公,是糊涂还是聪明?
要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副手,比那正手强得多,只是懂得让一步,让他的长官去表现,直到最关键的时候才出手。我们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在这儿可以改成“不是不秀,时候未到”。各位初入社会的朋友千万要懂得这一点。
甚至在吃饭和开会的时候,你都得弄清楚主角。一定要让那当天的主客坐上位,把谈话的焦点放到主人和主客的身上。至于开会的时候,你如果有不少好点子,不要全说是自己想的,也要照顾一下别人。譬如你可以说由于某某同事有天提到什么,使我想到可以如何如何,这都多亏他的提醒。你也可以把你前面发言的人的话带进来,附和几句,别把风头一个人出尽了。你要想想,只得到一个长官的赞赏,却失去下面一堆同事,值不值?
挡电话也有技巧
在过去的6章当中,我讲的都是处世的说话技巧。我虽然举了许多人心不可测的例子,是不是从来没有鼓励过说谎?
因为这世上最不会露马脚的话就是实话,当你撒一个谎之后,很可能得再用一堆谎来圆那个谎,与其如此浪费精力,而且总是心里有愧,何不从一开始就实话实说呢?
或许有人要说你从来不撒谎,那么我问你,你会不会吹牛?吹牛是不是撒谎?吹牛实在是撒谎的美丽代名词啊!
这下你又可能说,吹牛不伤大雅。没错!但是吹牛也有吹牛的技巧,你没吹好,只怕虽没伤了大雅,却伤了你自己。
举个例子,今天有人问你昨天到哪儿去了,你吹牛说:“我昨天去了某某博物馆看展览。”显示你有品位。你心想这展览的资料全在报上看过了,那博物馆你也去过很多次,吹一下,没问题。偏偏有人哪壶不开提哪壶,掐指一算,啊?昨天是星期一,那博物馆不是照例休馆吗?
你说,糗不糗?这种谎你何必撒呢?
再举个例子:有一天我打电话问一位老同学在不在,是他秘书接的,大概因为我老同学很忙,交代秘书一律说他不在,秘书就对我说:“我老板不在,他出国了!”我立刻答:“不在没关系,我是他的老同学,等下会过去把个东西带给他,我已经在路上了。”
没多久,我就到了,看见老同学正一脸尴尬地一边迎出来,一边猛道歉:“对不起!不知道是你老兄。”
我则幽他一默,说:“您不是出国了吗?想必你们大楼顶上有停机坪,刚坐直升机回来吧?”
接着他的秘书也出来,不断赔不是,而且又挨她老板一顿臭骂,骂她多嘴。是啊!说不在已经够撒谎了,何必还加一句出国了?
其实我的老同学也有责任。因为他明明在,却叫秘书撒谎。只是这种谎,常常是不得不撒的,尤其当你忙的时候,不能每个电话都接,最好的方法就是交给下面的人去挡。
问题是,挡有挡的技巧,差一点点,很可能差很多。
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主管常交代下面人,只要电话来找,就说不在。并且问对方是谁,留下电话,以便有空的时候回电。
说得一点也没错!那么让我们假设下面的情况——
叮铃,电话响了,秘书接起来:“凤凰公司,请问您是哪一位?”
“我是老张啊!”
“张先生,我老板不在!”
碰上当天老张情绪不好,搞不好会说:“他真的不在吗?还是因为听说是我,就说他不在?”
相反的,如果顺序换成:叮铃,电话响,接起来:“凤凰公司,请问您找哪一位?……真对不起!他不在耶!请问您是(我是老张)喔!是张总啊!我是不是留下您的电话,我老板回来好跟您联络?”
因为这秘书还没问对方名字,先说老板不在,对方就不会多心了。
还有一个技巧是如果你老板在旁边,或不远的地方,当对方说“我是老张!”你可以立刻大声重复一遍:“喔!张总经理啊!”
而且一边说一边看你老板,老板如果立刻点头、伸手,意思是接。你就马上改口,说:“啊!张总,真巧,我老板正好进门,您稍等啊!”
跟着,老板把电话接起来:“喂!老张啊!”
请问那老张会怎么想?他可能早猜到接电话的副手原先是为老板挡电话,只怕他还会高兴呢:“因为显然你重视我,所以挡别人,却不挡我老张。”搞得好,原来做不成的生意还做成了。
谁要你多那一句嘴
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让我说个笑话:
有一天我约了朋友下午3点来我的工作室。那天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偏偏在两点50分,我突然肚子疼,怕朋友到了,没人开门,打朋友手机,又没人接,急中生智,就写了一个纸条,贴在大门上,说“老王,对不起,我出去一下,10分钟就回来”。
问题是,不到10分钟,我就上完洗手间,把大门打开,摘下我贴的纸条。但是过了半个多钟头,都没等到朋友,*****机,也不通。
倒是不久之后,我的手机响了,正是那朋友打来的,劈头就问:“你不是说出去10分钟就回来吗?怎么我等40分钟了,你还没回来。”
我大吃一惊,问他在哪里,他说:“我在你大楼的门口等你啊!”原来他自己跑到大楼门口去等我,还是借楼下大厅的电话打给我。
事后我检讨,发现才撒了这么一个小谎,就出那么大的纰漏。问题是,我该怎么做呢?我总不好在纸条上写:“我上大号吧!”下一次再有这事,我显然得写“抱歉!10分钟之后开门。”
我说这个笑话,是要继续谈上一章的“实话实说”。当我们尽量做到不撒谎,一定说实话的时候,能不能毫无保留地说?
有一回,我打电话给一位老同学,他的秘书说:“我们经理马上就回来,他赶到银行去了。”我一看表,正是银行关门前。因为跟那人是老同学,后来就开玩笑地问他:“你刚才是不是去银行轧票子啊?”他听了大吃一惊,问我:“你怎么知道?”
我就实话实说:“你秘书讲的。”
请不要怪我告他秘书的状,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能不说他的秘书有多嘴的毛病。因为常常下面人多半句嘴,能整垮一整个公司。
不信我说个故事:
我有个朋友跟他合作厂商的负责人约好了吃饭。我的朋友先到,等了半天,另一人还没到。朋友就打电话去那人公司问,是员工接的,说看到老板匆匆忙忙赶到工厂去了。
我朋友心想:约吃饭的时间到了,除非有急事,不可能跑去工厂,会不会是为我生产的工厂啊?
生意人,多敏感!立刻拨电话去工厂,问某某老板是不是在那儿。工厂老板也笨,居然答:“他刚走,问题已经解决了。”
就这么几句话,我那朋友硬是挖出了内幕,知道工厂做的东西出了问题。虽然能补救,毕竟有过毛病,于是狠狠扣了一笔钱。
请问,这下面人一句话,是不是捅了大娄子?
知道了这一点,当有电话找你办公室的人,不在就是不在,除非绝对必要,千万别主动说那人去哪里了。如果有人找你出去,你可以说不方便、没空,尽量不要编谎言。话说回来,除非找你的人是你长官,你没空就是没空,何必向他交代你的行程?当你对同一辈的朋友报告自己行程的时候,常常在气势上先输三分。
尤其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有手机,如果你做主管,除非有原因,不需要在出门前对职员说你到哪儿去了,只要告诉他们有事*****机就成了。
问题是,有些人明明是大老板,却每次出门都好像小孩儿向妈妈报告似的,一一告诉自己秘书,我先到哪儿,再到哪儿,搞不好还要秘书帮忙撒谎:“如果我老婆来电话,就说我去哪里了,就说我手机没电了……”
我告诉你,你这老板只要这么做,必定先矮一截,好像秘书成为你的上司,而且他知道了你的行踪,也就多一分说错话的可能性。
实话虚说
前两章我们谈到怎么“实话实说”,今天反过来,让我讲讲“实话虚说”。
虚说的实话,基本上还是实话,只是说得不够精确。
举个例子,现在不少电视和广告节目有CalIn,由观众或听众打电话进去。因为时间有限,每通电话不能长,甚至限制在30秒钟之内。
有一种人CalIn,就算给他5分钟也不够。譬如——铃!主持人接起电话。对方说:“喂!凤凰卫视吗?刘先生的《世说心语》吗?哎呀!我终于打通了,我打了不知道几百次了,每天都打,现在总算通了!刘先生,您好!我真佩服您啊!我今天打电话,是有话不吐不快啊!我憋在心里都快发疯了!我是说啊……”
他才说到这儿,已经30秒了,主持人已经谢谢他,去接下一通电话了!
这种人就是说话不够“实”。
各位别以为这是特别口罗嗦的人才犯的错,要知道有这毛病的还真不少。举个例子:
有朋友突然造访,正是吃中饭的时候。你问他吃了没有,他不直说,却绕弯子:“我今天起得很早,瞎忙,突然想到有个东西早该交给你,匆匆忙忙赶过来,说实话,我连早饭都没吃,可饿死了!”
他何不直接说他没吃呢?八成因为客气,扯了一堆。
如果你说话有这种毛病,一定要检讨,因为实话虚说的人,非但不干脆,而且容易显得不诚恳。
譬如你问你的部属,前天交代他的报告做好没有?
他不直接答,先说:“哎呀!报告长官,前天半夜下大雨,房子居然漏了,东边接水,西边接水,整夜没睡……”他是不是才说三句,你已经猜到他没做好。问题是听他这么说,你特别火大。因为他在答话之前,先找了一堆借口。
但是“实话虚说”也不是完全没用。很多人就用这种方法,既没有撒谎,说了实话,又能避免尴尬。
譬如有一位台湾政界的名人,为了选举拉票,不得不上一个很搞笑的电视节目,那主持人真够刁的,她居然问:“您都穿什么颜色的内裤啊?”
那位名人反应还真不错,一笑,说:“我都穿我太太知道的颜色。”
最有意思的是30多年前,当梁实秋跟他后来的太太韩菁清热恋,梁先生夜里回台北,我去机场采访他,问他什么时候结婚。梁实秋抬头看看天,笑说:“总得等天亮了吧!”
要知道,人都很聪明,听对方这么一说,知道他不愿意答,往往就不继续问了。结果,答的人没撒谎,说的是实话,却又等于没答。
实话虚说最好的就是你能不撒谎。
我记得当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听一个画廊老板说过一段话,印象十分深刻。
那老板说:“我虽然做生意,但我不撒谎,当人家问我往哪个方向去的时候,我不愿意告诉他我去西边,我可以说我没去北边,也没去南边。”
同样的道理,当你乔迁,大家来贺,有人居然问:“您这房子真不错,多少钱买的啊?”他问得很唐突,你原来想说:“对不起!不能告诉你。”但是又怕让他尴尬。于是你可以换个方法说:“哎呀!这房子虽然称不上豪宅,但比我上一栋贵多了。”
你上一栋如果值100万,这栋花了150万、200万,你不是都能这么说吗?
再不然,如果那房子是150万,你可以讲:“可花了100多万呢!”或是说:“还好!不到200万。”
相反的,如果你不懂这个技巧,又装阔,吹牛说190万。偏偏前面有人问,你的另一半才说160万。不是马上就穿帮,显示你们两口子说话不实在吗?
说话的顺序
可能有不少朋友知道,虽然我大学是学艺术的,后来也在美国大学教艺术史,但是其中有5年,我转行当了电视记者。
记得我刚进新闻部的时候,因为文笔还过得去,每次写新闻稿都得到不错的评语。但是有一次报道一位钢琴大师到台湾演出,稿子送到主编那儿,却被打了回票,叫我重写,还骂了我一句:“外行!”
我那条新闻是先说钢琴大师飞抵台北的机场,受到许多乐迷的欢迎。再写大师到旅馆之后,开了个记者会,并在记者会里演奏了一段。
听我这么说,如果您是学新闻的,八成已经知道我错在哪里。至于一般人,恐怕会跟我当年一样,不认为有什么错。
就直接说了吧!我错在写这新闻的顺序。照规矩,后发生的事,也就是愈新的新闻,愈得摆在前面。我应该先写记者会,再写飞机场的欢迎场面。
或许各位读者会认为这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大了。
让我先说个笑话给您听:
有个妈妈正在家烧饭,邻居太太突然大叫着跑来:“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你孩子在街上玩球,跑到路中间捡球,有辆大卡车过来,你孩子……”
才说到这儿,孩子的妈妈已经晕倒在地。
那邻居太太急着大喊:“你怎么了?你别急啊!我是说你孩子差点被车撞上。他没事啊!”搞不好,那孩子虽然一点也没受伤,他妈妈反而因为心脏病发,进了医院!这要怪谁?怪那邻居太太啊!她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说:“刚才你孩子差点被撞。”就算要描述惊险的场面,也可以接下来再说啊!
何止碰上紧急状况要先说结果。就算一般人,也必须懂得这种说话的原则。
记得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电话响,我接起来,是女儿校长打来的。那校长没说她是校长,居然先说“没有急事!”然后讲:“我是某校长,只是要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的女儿得奖了。”
她为什么不说:“我是校长,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你的女儿在学校如何如何……”
因为她怕我着急,怕我吓一跳,以为孩子在学校出了事。
再让我说个可能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例子——
一位老板,下午去开会,才回公司,就见一个职员匆匆忙忙跑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我们的东西出问题了,因为手续少办一项,被押在海关上不了飞机。”
就跟前面说的那个妈妈一样,老板听到这儿,因为血压高,差点晕倒。
哪知道那职员继续说:“幸亏我跑去,托关系,把手续补办好,东西及时上了飞机,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你说他可恨不可恨?如果你有这样的员工,或自己不懂说话的优先顺序,一定要改,免得造成很大的困扰。
现在各位应该了解,为什么写新闻稿要把最新发生的事先写,或者先提重点。
知道了这一点,你开会或演讲的时候可以先说你要谈什么主题,甚至告诉大家,你要分成几点来讲。因为如果你不先说,又在演讲的时候分成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大家可能一边听,一边偷偷着急,怕你说上十几点。搞不好,你才讲到第三点,已经有人看手表了。
你甚至在打电话的时候,可以先说明会讲多久。
举个例子,你下午五点钟打电话,对方可能正要下班,不打算跟你谈,但是当你说只占用他三分钟的时间,他就同意了。结果你的竞争者隔天才能谈,你却前一天已经把事情办妥。而且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会给人精确、有效率,并且为人考虑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