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在什么点位才能见底?相信这是所有投资者现阶段最想知道的问题。作为市场估值极弱标志的仙股即将重新出现,是否意味着风险释放趋向充分、最坏的情况正在慢慢过去、曙光已在悄悄酝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业内数家实力券商研究所的策略分析师,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武幼辉表示,在现在的情况下,重新出现仙股是正常的,也在预料之中;与底部形成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2004年12月30日,*ST达曼(600788,SH)以0.96元跌停报收,成为A股市场成立以来第一只“仙股”,但是此后大盘仍然处于下行通道。直到半年后的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盘中跌至998点,上轮熊市大底才出现。并且大盘也未能在此后一直向好,整个2005年下半年,A股都经历着在底部艰难挣扎的痛苦蜕变。而直到2006年8月29日,在大牛市已经开始启动的情况下,S*ST精密(600092,SZ)依然成“仙”。“仙股”与大盘之间的非必然联系,在此显露无疑。
对A股市场来说,“仙股”密集出现确实意味着市场处于最黑暗的时候。数据显示,当时的16只“仙股”中,有10只是在2005年成“仙”,而且全部集中在当年8月之前。
“现在,只能说是‘逼近底部’。”拥有15年股龄、算得上是中国第一代股民的成老师如此评论,“如今市场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与三年前有很大不同。最重要的一条,那时我国以及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没有现在这样严峻。”
“仙股”是机会还是风险
“风险。”当记者讲这个问题摆在成老师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上述回答。尽管他曾经从“仙股”身上获利。
2005年3月29日,*ST华圣(600672,SH)成“仙”后的第二个交易日,成老师犹豫再三之后买进了一些。
然而,三天后成老师就清仓离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成老师现在还觉得心有余悸,“买进的第二天就跌了,当时心悬在嗓子眼上。每天为了那几分钱的赚头寝食难安,难受得不行,涨上去点点有赚就走人了。”
让成老师担心的原因是,当时成“仙”的个股不少是公司出了重大问题。首只“仙股”*ST达曼被曝出涉嫌虚假陈述,S*ST精密则是未能按规定披露定期报告。其他公司也都有各自的问题,“成‘仙’的全部是ST类公司,大多数都处于退市边缘,基本面差得不行。”成老师及时抽身的*ST华圣,在四天后开始下跌。
基本面恶劣是这些公司的致命死穴。“而在熊市中,这类公司是最先被抛弃的。”成老师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