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为什么打压股价(转帖)
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到2008年10月31日的1728,一年来,上证指数整整跌去了72%,位列世界股票史以来的跌幅前列。
是什么造成的这次股灾呢,众说纷纭。最被人们所提及的,应该是:大小非解禁、美国次贷危机、平安巨额融资、05-07年中国股市涨幅过高、以及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等。
但是笔者认为,造成这次股灾的根本原因,还是管理层有意的挤压股市泡沫!这期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用“平安融资”的概念来打压股市:从1月21日宣布平安要巨额融资到4月22日平安否认增发转定向,三个月期间,上证指数从5180跌到2990,跌幅42%。可参见文章《 平安融资是证监会调控股市的手段?!》(
http://mingxing0411.blog.sohu.com/87094977.html)。
2、“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及其它配套措施:将上证指数从6月10日前收盘3330,打压到9月3日的最低点2248,跌幅32%。可参见文章《政策又在打压股市》。
3、“招商证券破例上市以及某些股权上市锁定期缩短”:将上证指数从9月4日收盘2277,打压到9月18日的最低点1802,跌幅21%。
坦率的说,这段时期政策对股市的打压,措施是得力的、效果是显著的!
9月19日,虽然有3大政策的“救市”,上证指数也最高涨到2333,涨幅29%,但是随后又逐步下跌,最低点1664。平心而论,笔者认为,这次下跌主要是国际股市暴跌的影响和带动,当然,政策的“救市和维稳”也是表象的,因为,既然费劲心机的将股指从2248打到1802,当然不会愿意仅仅几天,就看到股指在台阶之上运行。例如中投对工中建的增持,仅分别为200万股等等。
不过,“表象”也是好的,至少没有“王顾左右而言它”的有意打压股指;看来这个层面已经是管理层的容许范围了。
4月3日,夏新电子 (600057)同时发布两个公告:
1、公司拟于2008年度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和厦门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全部以现金方式进行认购;发行价格为5.51元/股;认购数量合计9074.4万股。
2、公司接到证监会厦门监管局有关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规,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对公司调查(因此本次董事会通过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暂时不能报审)。
因此,夏新电子的股价从4月3日的前收盘5.79元,一直跌到10月31日的1.16元,跌幅80%。
因此,或许这次中国的股灾,有着人们所没有意识到的、管理层更多的“铁壁合围”!
那么,管理层为什么坚决的要打压股指呢?核心的解释就是,为了降低中国持续的高物价增长率!
中国持续的高物价增长率,既有投资和出口的原因,也有消费的原因。
05年,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为2万亿元,07年达到10万亿元,简单说,凭空多出8万亿的流通市值和实际货币购买力,相当于中国一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人有钱争相购物,部分引发了物价的持续飞涨!
虽然物价的飞涨,有可能通过各种传导而达到新的平衡,但是,这需要政策及时和较大的调整平衡、以及短期传导脱节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这可能是管理层下决心打压股市的关键原因!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许多人沉浸于“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保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防止股市大起大落”、“政府密切关注”、“许多人是五、六千点进场的”等等,因此对政策一直抱有“幻想”!
关键时候,“舍小家顾大家”、“舍个人顾集体”、“舍局部顾全局”,这是政策历来的传统和着眼点!
07年5月30日,政策通过印花税调整来置疑股市泡沫的意向明显,而股市短期剧烈下跌后,上涨更加变本加厉。许多专家感叹,流通性过剩问题不好解决。
不就是1万亿的保证金吗!?我让平安融资1600亿,看你跌不跌!?再不跌,我找一家大国企来融资5000亿,还不跌吗?!釜底抽薪,还是管用的,而且并不需要真的实施,只要暗示政策知道命门在哪就可以了,当然,面对市场的议论需要顽强的毅力来坚持!
“平安融资”时,强烈反对的声音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人们议论纷纷;“招商证券破例上市”时,许多人看政策脸色不对,一声不吭撒丫子就跑!
人们终于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在国家大局和政策决断面前,分散的个人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这三个阶段的打压股市,政策执行的越来越顺利、政策的力度越来越平和,而效果却越来越显著(按投入产出比来衡量)!
7月21日,证监会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结论:大小非减持并非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当事人自己心里都憋不住事了!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
1802之后,虽然有三大政策救市,还有众多政策的好言好语、和颜悦色,而且中国的物价涨幅也有明显的回落,但是人们还是有如惊弓之鸟,稍不对劲,转身就跑,使得这段时期的股市最大跌幅(从2333到1664,跌29%),甚至超过了第三阶段的打压股市(最大跌幅21%)。
因为最近一年,人们一而再、再而三的遭遇“政策之意不在酒”的打压股市政策,而且也见识了政策的坚决,那么人们怎么敢相信,目前的暂时企稳,不是政策再次打压股市的新的起点?!
估计,许多人不是对中国经济、股市没有信心,而是对目前的政策底、心里没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