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11月 24日 星期一 06:46 BJT
(本节选由中国《财经》杂志提供,节选自11月24日出版的2008年第24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4万亿’大拯救”)
11月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所匡算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令乌云密布的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震撼不已。
据11月24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4万亿’大拯救”一文报导,对于“4万亿”资金的来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介绍说,除了中央投资以外,还需要地方配套一部分投资。大致测算,在“4万亿”投资中,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配套1.25万亿元。
但随着经济下滑,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萎靡导致的土地出让金及税费收入大幅下降,地方政府明後两年的财政收入显然难以乐观。穆虹说,为了解决当前地方配套资金的实际困难,准备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投入的方向增加中央投入的比例,降低和免除地方配套的部分资金。二是中央政府也正在研究,通过转贷或者允许地方政府经过批准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融资的管道和方法。
所谓转贷,即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获得资金,再以高于国债的利率贷款给地方,全部用于地方专案,由地方逐年归还。这一方式曾在1998年-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使用。1998年中央增发了1,080亿元建设国债,同时银行配套发放1,000亿元贷款,其中将580亿元中央增发的国债转贷给了地方,没有列入中央预算,也没有计入中央财政赤字。
当时以政府扩张国债投资为特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其资金来源,以中央国债补助、中央国债转贷、地方配套、银行贷款为主,还有部分利用外资或其他配套资金。其中,中央国债补助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总体比例大致为1 1。
此次“4万亿”计划,中央政府已明确承诺了自己承担的金额,对地方政府和银行承担资金的比例,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根据目前透露的资讯,本次扩大投资拉动内需计画,投资资金的来源和分担比例,与上次积极财政政策类似。
“4万亿”专案资金来源究竟如何落实?地方政府如何配套?配套多少?银行信贷如何支持?社会性资金如何参与中央投资专案?“这些都在考虑,很多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定。”财政部官员对《财经》记者说,即便是今年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投资,资金来源如何安排,也还没有最後确定。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因为要调整中央预算,“须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召开年内最後一次常委会会议。而明年扩张中央财政赤字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也须经明年3月的全国人代会审议批准。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官员均告诉《财经》记者,今年不会扩大财政赤字,2008年中央财政将维持1,800亿元预算赤字不变。而目前最大的焦点是,明年中央财政赤字应该是多少?《财经》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对未来财政赤字规模大幅上扬有所顾虑,“财政收入增幅已随经济回落大幅下降,加之明年增值税转型等减轻税费的改革,财政收入压力较大。”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称,明年将减少税费收入3,000多亿元。(完)
(详见11月24日出版的2008年第24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4万亿’大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