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计然九策——简评美国中情报局关于中国的部分解密文件0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5   

计然九策——简评美国中情报局关于中国的部分解密文件0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沙发  发表于: 2009-02-18   
http://cfi.net.cn/p20090218001786.html
郎咸平:金融危机是精心策划的 第二波已袭来
著名金融学家郎咸平(资料图)
  昨天上午,中山首届企业文化节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拉开了序幕。有"中国民营企业教父"之称的著名金融学家郎咸平作了"为金融危机下的中山企业送温暖"的主题讲座。
  企业该如何应对危机?郎咸平建议,务必保持低负债,高现金流,停止投资,以退为进,等度过了危机再谋发展。
  观点之一
  金融海啸是精心策划出来的
  "2008年6月份,我到中山小榄做报告,当时我说下半年经济形势会急速恶化,很多人不相信,认为是危言耸听,但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我不是在作预言,而是有根据的分析,因为金融危机完全是国际金融炒家精心策划出来的。"一开场,朗咸平就语出惊人。
  在郎咸平眼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个非常没水平的老头,"因为他只盯紧通货膨胀率本身以及劳动力价格指数,并采用了低利率政策 。"这时候金融炒家便开始鼓动美国人超前消费。"本来你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500美元,但他却鼓励你买10万美元的房子,外加1万美元的汽车,1万美元的冰箱和1万美元的电脑。因为利率很低,美国人的泡沫消费就支撑起了包括中山在内的中国经济的繁荣,产品大量出口,国家外汇迅猛增长。而金融炒家又把这13万美元分切成130张每张1000元的债券,外加130张保单,这些衍生性金融产品又卖给了持有大量外汇的中国政府,以及各大投资机构。这些次级债犹如给庞大的美国金融市场加上'三聚氰氨'。"郎咸平说,"只要是泡沫,就终究要破灭。格林斯潘发现形势不对,利率一提高,泡沫破灭了,金融危机也随之而来,而金融炒家从中攫取了巨大的利益。
  观点之二
  第二波金融危机已经袭来
  近期有不少媒体报道称,我国的经济正在逐渐走向好转,出现了复苏迹象。而郎咸平却一脸凝重地说:"事情没那么简单,从2月开始,第二波金融危机已经袭来,而且其冲击要远远大于第一波金融危机。"
  "第一波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动用了7000亿美元就基本完成了救市。而为了应对第二波金融危机,我目前了解到的是美国可能动用高达9.7万亿美元,可见其冲击该有多大。"郎咸平说,"美国从立国到现在经历了15 次大的支出,包括一战、二战等,总共的花费才8.1万亿美元,还不如这一次的预算多。昨天已经有2万亿获得了通过,1万亿用于刺激消费,1万亿用于收购银行那些含有'三聚氰胺'的有毒资产。所有的数据都表明,危机才刚刚开始,不要奢谈复苏。"
  郎咸平分析认为,美国之所以斥巨资救银行,目的在于斩断工商链,设立防火墙。"当一个部门发生危机以后,如果这个政府不帮助这个部门,那就一定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张骨牌是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如果不救市,那么将冲击第二张骨牌,造成美国人信心的丧失。"
  而对于中国,郎咸平认为第一张骨牌是从2005 年到2006年就开始的制造业投资营商环境恶化。"大量资金不做制造业,拿出来炒楼、炒股了,从而冲击第二张骨牌,形成股市泡沫,楼市泡沫。紧接着便是股市下跌、楼价下跌、制造业倒闭、失业。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会出现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双重的危机,一方面是制造业危机,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郎咸平说,"由此可见,现在谈中国经济的复苏还为时尚早。"
  观点之三
  4万亿投资应拿来救制造业
  如何应对第二波金融海啸,郎咸平认为应该从救制造业入手 。"我现在担心的是,国家4万亿投资大多用在了基建上,如钢铁、水泥等行业,而已经过冷的制造业仍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其出手之快、力度之大,让我很是佩服。但是在使用路径上,我有不同意见 。"郎咸平说,"继续将资金投向基建的确可以带来靓丽的GDP增长,但如果不能真正改变制造企业生存的现状,或许仍然会有更多的人面临失业的威胁。"
  而4万亿投资在民营经济有什么好处呢 ?"那就是滚雪球,如果你能把民营经济投资营商环境改善了,企业赚了利润之后会进行转投资,这样赚更多的钱聘更多的劳工,给他们更多的薪水,然后再进行转投资,从而产生滚雪球效应。我呼吁各级政府先把资源用作于民生相关的民营经济,是放弃GDP保8,藏富于民。"郎咸平说。
  观点之四
  过冬后再整合"6+1"
  中山的制造业如何应对危机呢?郎咸平在讲座中反复讲了一个关于芭比娃娃的故事。"一个芭比娃娃在我们这里的出厂价格是1美元,而在美国的零售价是10美元。9美元差价怎么创造出来了,是透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创造出来的。这就是'6+1"产业链,美国掌控了'6',而中国掌控了加工环节'1'。所以说,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 。"郎咸平说,"我们将产业升级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1'里面下功夫,真正能提高生产力的方法,是实现从'1'进入到'6+1'的整合,从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来看,'6+1'是最高战略指导思想。"
  而从短期来看,郎咸平建议中山企业"不要和金融海啸对抗,因为你只不过是个'个体户 '"。"香港四大天王,包括李嘉诚、李兆基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保守,负债率都只有20%,而且最近都大量甩卖物业,回收资金。今天我送给在座企业家的礼物就是一句话:保持低负债,高现金流,停止投资。这不是让你们退却,而是要以退为进,等度过了危机,会有大把的机会。我相信,一年之后崭新的投资机会就会出现,到时再以'6+1'进行产业链整合,实现大发展。"郎咸平说。
  新闻人物
  郎咸平,1956 年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公司治理方面的顶级学者。
  危机对话
  -提问一:我的产品主要出口欧元区,但结算使用的是美元,最近发现欧元对美元有将近20%的跌幅,能否解释一下其原因呢?
  郎咸平:强美元、弱欧元,可谓"一石二鸟"的妙计,对美国和欧盟都相当有利。因为美国遭遇了金融危机后,急需向各方借钱来应对危机,所以要拉抬美元,方便其借钱;而欧盟为了扩大出品,急需贬值。两者一拍即合,这其中是有微妙的关系的。
  -提问二:有媒体称中国可能率先走出危机,并在6 月份开始复苏,您对此怎么看呢?还有,您认为最近实施的家电下乡等做法对拉动消费作用有多大呢?
  郎咸平:目前最大的危机就来自于乐观,悲观一点可能会更有利。中国的出口占到GDP的35%,欧美经济都没有复苏,中国凭什么复苏呢?政府目前要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提振消费,以弥补出口的损失。
  家电下乡确实是拉动消费的一个做法,但通过农村市场来拉动消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想在短期内有复苏迹象,必须要有快速刺激消费的做法,我建议应该把更多的钱投向沿海发达城市。
  -提问三:据了解,有大量的热钱涌进中国,这些热钱在中国主要做些什么呢?
  郎咸平:据说进入中国的热钱有一两万亿美金,究竟是怎么进来的,央行调查后也不知道。很多人认为热钱是进来炒楼炒股的,这个想法太蠢了。你们想想,美国掌控制造业的"6",是必须依托中国的"1",如果"1"都倒闭了,哪来"6"呢?所以热钱进来是为了大量收购中国的制造业,高盛收购中国整个养猪产业链,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都是为了控制中国的制造业,确保"6+1"的产业链。这种情况不是刚刚发生,而是已经快完成了。
  经典语录"你对牛奶丧失信心,就不喝牛奶了,牛奶工业全线崩溃。同理可推,美国人发现他们的牛奶里面也有 '三聚氰胺',他们也不喝。他们的牛奶就是庞大的美国金融市场,当他们发现其中有'三聚氰胺'之后,就对金融体系丧失信心,美国的金融体系将像我们牛奶工业一样全线崩溃。"
  "前段子我一直在观察美国政府能不能成功救市,整夜整夜不睡觉,紧张得要命,不是因为我忧国忧民或者失眠,是因为我有一笔存款在美国的银行。现在安全了,钱拿回来了,因为美国政府对银行注入国家信用了。"

  .中.山.商.报
[ 此贴被0909在2009-02-18 23:31重新编辑 ]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板凳  发表于: 2009-02-18   
全球股灾——来自美国胁迫中国联合导演的精彩掠夺!
事实证明——中国沪深股市股灾全球跌幅冠军!
跌幅冠军的冠军是三板——灭绝人性的地狱板!——退市万能(掏空公司罪恶由散民买单)由此引伸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失业剧增,将远远超过欧美十几倍!日益加剧的贫富两极、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几万亿人民币购买的美国股票和企业债即将灰飞烟灭(投资1.2万亿美金有可能仅剩美国国债5000亿),还扬言再出资救美国。借大小非极力廉价中国。等等..........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地板  发表于: 2009-02-18   
全球股灾都是各国既得利益集团人为精心设置的!
降息:假如提前2个月,在群情激昂的迎奥运时期推出,沪深股市将有多么壮观的奥运行情!彰显“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伟大。股民大众从中获利,垄断利益强势集团是绝对不愿意滴。
迟到的降息,是不已?是蓄意?是无奈?冷看多处媒体花言巧语维稳,j
管层唱三簧、z
j

会稳准狠地适时做空,始终不改大小非明明白白的浩劫!熊市无底哦!
此番美国制造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已经损失将近20万亿人民币了。股灾是高招也。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4楼  发表于: 2009-02-26   
http://cyb.stock.cnfol.com/090225/418,1949,5505014,00.shtml
刘纪鹏:开启创业板 实现三结合
...............................
 (一)全流通教育先行

  第一,当务之急对投资者进行全流通教育。应该紧紧抓住核心症结,即进行全流通教育,告诉投资人不要再用股权分置时的高市盈率去申购新股,现在的发行已经是全流通背景下的新股发行。中国只有在监管者、中介机构和投资人都进行了全面的全流通教育,并使之家喻户晓时,我国股市IPO发行制度的痼疾才能根治。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发行的股票市盈率之所以比股权分置时期股票发行的市盈率还高,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新老划断”这一重要的时点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导致了目前“大小限”的积聚越来越多。没有告诉股民从2006年5月18日起买的股票已经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须在购买时就考虑到它一年或三年后将自动流出的风险,不要再以如此高的价格在一级市场申购和二级市场买卖。但由于这一宣传几乎就没有进行,导致可怜的股民在不知不觉中仍在按股权分置时的思维购买着股票。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对广大股民进行全流通教育,让其知道现在购买的股票,已经和股权分置时期不一样,不能再以高市盈率申购,应考虑IPO时的风险。
................................

这其实就是股改圈套!
xiaocaobeihei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5楼  发表于: 2009-03-11   
http://cfi.net.cn/p20090311001991.html
时寒冰:专家为何屡屡误判经济形势
时间:2009年03月11日 17:22:33 中财网 




  《上海证券报》评论版主编时寒冰(资料图)
  中国拥有经济学家(或各种专家)头衔的人满山遍野,比野鸡都多,尤其有关部门豢养的经济学家(或各种专家),由于沾染上浓郁的权力色彩而屡屡误判经济走势,给经济决策造成了极大的误导。
  2008年9月之前,在次贷危机持续恶化,全球经济步入萧条状态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一直在延续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的错误政策,最终,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原因是,没有分清楚,中国经济中所谓的流动性过剩,仅仅存在于虚拟经济中,实体经济尤其民营经济中其实是资金严重紧缺的。紧缩政策强力推行的结果是,实体经济进一步萎缩,大量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次第倒下,以至于上半年公布了6.7万家企业倒闭的数据后,下半年这一数据再不敢公开。由于收益下降,生存难以为继,实体经济中的资金进一步向虚拟经济流动……
  当次贷危机恶化,发达国家全面应对大萧条的时候,在权力部门羽翼下养尊处优的经济学家给政府的报告,仍然是:次贷危机在给中国带来机会,中国经济可以率先复苏。这种乐观的态度,最终影响了决策层,进而提出了今年第三季度复苏的不切实际的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决策者慢慢清醒过来,这一目标渐渐淡化下去,不再被挂在嘴边。
  在去年的文章和几次讲座中,我认为,如果处理不好相关问题,2009年,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全面崩溃的开始。笔者用语较重,意在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当时不少人嗤之以鼻,而现在,当危机压境,悲观的预期笼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古语,才再次被人记起。
  人们很难弄明白,有关部门及有关专家,为何屡屡误判经济趋势,但是,透过一些细节,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月度经济形势报告。报告披露,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6%,为2002年12月以来首次下降,并为自1999年6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2月份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5%,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并为自1999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统计局分析认为:"目前还不能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是不是通货紧缩,直接牵涉到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一判断关系重大。然而,有关部门轻松的就得出了"目前还不能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那么,什么时候能做如此判断呢?我相信,等到中国经济开始步入通货膨胀阶段时,这些人就会得出"中国经济已正式出现通货紧缩"的结论来。真的是雷死人不偿命。
  统计局专家的结论,源于两个依据:
  其一:价格指数双降,且跌幅较大,与去年指数较高的因素相关。这是一个客观因素。2008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创下1996年9月以来11年的新高。2008年2月,PPI同比上涨6.6%,都处于高位。由于价格指数的增长,要与去年同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很容易得出CPI与PPI同比大幅下降的结果。据统计局的测算,2008年CPI对2009年2月的滞后影响约为-2.5%,即使今年2月的价格水平保持不变,仅仅因为去年同月基数高的影响,2月CPI同比就将下降2.5%。也就是说,CPI与PPI的同比跌幅存在放大效应。
  其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是:"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简言之,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经济学界认为,当CPI连续三个月下跌,即表示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目前,CPI才仅仅一个月下降,因此,国家统计局得出了"目前还不能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结论。
   经济学不是死的,人也是活的,但是,偏偏以死知识去套动态走势的这种死搬教条的做法,必然误判形势。
  尽管统计数据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其实早已进入通货紧缩周期,目前这一周期正在延续过程中。
  要判断经济是否出现了紧缩,并不一定需要CPI持续三个月下降,甚至,哪怕CPI一个月都还没有下降,只要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条件具备,且外部缺少短期能够改变这两大条件的因素,即可视为经济将步入通货紧缩阶段,更何况,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已经处于通货紧缩阶段。
  只有用这种方式研究经济运行规律,才真正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对决策也才有参考价值。
  其一,先看导致通货紧缩的需求不足的条件。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缺少一个强大而坚实的中等收入者阶层(这个阶层是最稳定的消费者),贫富差距日益明显。世行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注解1】(贫富差距程度)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这个数据,也忽略了部分群体高福利与另一部分人数更多的群体保障不足的问题,如果加上这个因素,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恐怕还要令人忧虑。
  由于少数居民占有大量收入,而另一部分占大多数的居民,只占有少数资产或收入,使得我国的低收入者取代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导致内需不振的根本原因--是民众实实在在缺乏消费能力啊!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变得更为悲观,更不敢消费。这意味着,导致通货紧缩的需求不足的条件已经具备。
  其二,我国的许多产品尤其是低附加值产品是严重过剩的--国内纳入国家监控的650余种商品类别,产能长期过剩的就有620余种之多。这种状况由来已久。那么,为什么过去这个因素没有导致中国经济步入通货紧缩阶段呢?原因是,外部需求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消化了相当一部分过剩产品,而当发达国家因受次贷危机影响,消费下降的时候,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就立即清晰的显现出来。
  很显然,早在2008年下半年(尤其2008年底),我国就已经开始显露出通货紧缩的迹象,正是由于忽略了这些迹象,没有作出前瞻性判断,使得相关的货币政策继续在针对通货膨胀下猛药,最终,导致下半年更多企业不堪资金短缺之重而陷入困境,中国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通货紧缩阶段迈进。
  我们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必须具有前瞻性,唯有此,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如果在经济已经显现出紧缩迹象时还在抑制通胀,在经济即将步入通胀周期时还在大力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可能加剧经济调整的痛苦程度,延长调整的时间,付出更高的成本。
  必须认识到,目前的消费低迷等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民穷,只有采取措施,促进民众财富的增长,加快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经济也才能走出通缩,走出低迷,实现复苏的目标。
  有关部门及其豢养的经济学家,需要正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去做学问,研究经济问走向,为决策层提供准确、正确的决策参考,而不是整天以与权力勾肩搭背为荣,施展溜须拍马之能,丧失知识分子起码的良知和风骨,忽略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沦为卑贱的奴才。
□ .时.寒.冰  中财网
xiaocaobeihei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