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五大利空笼罩股市
三水股民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9872
精华: 48
发帖: 4242
在线时间: 12799(时)
注册时间: 2007-10-05
最后登录: 2020-10-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五大利空笼罩股市

五大利空笼罩股市

www.eastmoney.com  2008-12-25 15:14    东方财富网资讯部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编者注】午后跳水的悲剧再次上演,两市因没有承接盘而大幅下挫,股指破位下跌。企业利润在进一步下降,大小非解禁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对于经济下滑的不安,以及大盘技术面的恶化是午后跳水的主要原因。

    ====本文导读====

  大盘技术面已恶化 下跌趋势难挽回

  权重板块成股指主要拖累 卖盘放量涌出

  企业利润在进一步下降 最糟糕的时间还未到来

  近期大小非解禁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恐慌 经济下滑已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矛盾

  主因一:大盘技术面已恶化 下跌趋势难挽回

  盘面来看,家电、环保、医疗、电器等板块涨幅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扩大品种,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中央财政再增加补贴,并根据各地农村需求,选择和增加补贴品种。要保证下乡家电的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今早家电板块高开后迅速上扬,截止发稿板块涨幅逼近4.8%,美菱电器(000521)、小天鹅A、四川湖山(000801)、苏泊尔(002032)有四支股票位于涨停板。而亚运概念的股票有出货的可能,如东方宾馆(000524)、广州浪奇(000523)、珠江实业(600684)、天伦置业(000711)、绿景地产(000502)、香江控股(600162)、科学城(000975)、广州控股(600098)、广百股份(002187)、东方金钰(600086)、信隆实业(002105)等。

  综合上面来看,技术上,大盘三个交易日下跌了近百分之十以上,技术形态上已恶化,但盘中承接盘也较为强劲,部分资金逢低介入的迹象,短线急跌后大盘有技术性回抽要求,但是在趋势没有扭转前建议重点关注盘面变化。(第一财经日报)

  主因二:权重板块成股指主要拖累 卖盘放量涌出

  25日截至14:00,午后跳水的悲剧再次上演,两市因没有承接盘而大幅下挫,股指破位下跌。上证指数已下跌刺穿所有均线,深成指6800点也轻松告破。电器板块几乎是一枝独秀,单个板块上涨1.37%。无奈多数板块翻绿,而且教育传媒将跌幅拉大至2.37%。在地产、银行、券商集体下跌拖累下,上证指数报在1850.06点,跌0.69%;深证成指报在6796.95点,跌0.71%。两市成交有所放大,显示抄底资金部分入场。

  联合证券表示,周四上午深沪大盘窄幅震荡,略有持平。市场个股表现分歧,部分家电股、农业股、仪器仪表股等有所拉抬。而部分传媒股、军工股、酿酒股等回落,而权重股震荡偏软,部分制约了指数。市场成交减少,显示观望心态较浓。(中国证券网)

  主因三:企业利润在进一步下降 最糟糕的时间还未到来

  前11个月国企利润降15.7% 前11个月国企利润降15.7%,1-11月,全国国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7%,降幅比1-10月加大7.4个百分点,降幅连续四个月加大;同期累计营业收入增长20.3%,增幅比1-10月下降3.1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月回落。财政部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1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0891.6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1994.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475.6亿元,同比下降19.8%;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518.8亿元,同比下降3.8%。数据还显示,1-11月,国有企业应交税金总额15899.1亿元,同比增加2005.2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比1-10月下降2.9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企业利润在进一步下降,最糟糕的时间可能还未到来,这也是此轮反弹行情,空方较为有利的武器,也是投资者较为担心的主要原因。

  我们看到,此轮反弹行情,权重股一直表现较差,从而直接影响各大指数的表现。上证指数表现最弱,深圳成分股指数居中,中小板指的表现最为强劲。主流资金的对行情的犹豫也是大跌的一大因素。

  而此轮反弹行情主要的诱导因素是经济层面政策的不断刺激,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环境,空方的主要武器就是经济前景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回落。而在权重股始终踟蹰不前的情况下,指数上涨的空间有限,而中小市值个股在大幅反弹后上涨动能也有所不足。

  市场走势判断

  1.关注后续政策出台情况

  我们看到,在近期管理层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前提下,宏观层面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也是不断的推出,降息也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认为前期政策不断累积后,会使经济层面出现向好转变。同时我们也不排除后期出台更为积极的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增长。

  另外我们也认为,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消费,不排除管理层也会出台一些直接稳定股票市场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将会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势。

  2.关注资金面变化情况

  短期内大盘临近年末,资金操作意愿也不强,另外本月的大小非解禁对市场资金层面也是较大的考验,而大小非问题也是一直困扰市场前行的一个始终挥之不去的负面影响。我们也认为,在年末的最后几个交易日,资金再度大幅参与的可能性较小。虽然有基金可能有拉抬市值的行为,但不可能成为推动大盘上涨的因素。

  我们认为,在年末的几个交易日中,大盘指数仍有可能维持弱市调整的可能,但整体下跌的幅度较为有限。后期行情走势还是要关注政策面的动向。(上海证券)

  主因四:近期大小非解禁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综合来看,始于1664点的这波反弹行情可能告一段落,后市大盘将以振荡走弱为主要运行趋势。和前阶段市场较为活跃不同的是,整体上后市个股的机会相对来说较难把握。短线看,周三的向下跳空缺口未获填补表明市场仍然疲弱,但A股市场已经收出三连阴,上证指数三天累计跌幅接近8%,市场或有短线反弹要求,但不论市场短线如何运行,其近期的弱势形态预计较难改观。因此,我们仍然建议仓位较重的中线投资者实施减磅操作,如遇反弹可加大减仓力度,而短线投资者可在股指有企稳迹象时选择题材股进行低吸高抛操作。

  近期大小非解禁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事实上,特别是持股分散的小非对市场更容易形成实质性压力。比如海通证券、长江证券近期分别有20.7亿股、5.94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这些个股在前几日下跌的情况下,周三继续大跌:周三长江证券跌7.81%,海通证券跌6.72%。短线投资者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留意个股近期有无大小非解禁;如果有,还是尽量回避为好。另外,上司公司年报即将公布,预期四季度业绩明显下滑的公司也应回避。

  节前调整压力仍大 不排除考验前期低点可能

  大盘技术形态继续恶化,收盘的小阴线意味着市场调整压力仍大,元旦之前的这几个交易日大盘难有起色。

  从K线形态上看,沪综指已成破位走势,中短期均线系统对股指形成下压之势,短期下跌趋势明显。另外,11月份以来的这一波反弹中,沪市大盘始终在2000点附近反复震荡,此区域积累了大量的套牢筹码,一旦破位将形成大盘反弹的沉重压力。因此,在缺乏强外力作用下,市场难以实现向上突破。

  应该说,本轮反弹属于利多政策不断刺激下启动的超跌反弹。在利多政策密集出台与不断走弱的基本面多空对峙下,市场的反弹显得被动而仓促,上涨的基础并不牢靠。下半年以来,持续下降的经济数据表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明显,而且这种放缓趋势目前仍难以看到逆转。(长江证券)

  主因五:经济下滑已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矛盾

  "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温家宝总理3月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话言犹在耳。今天人们再次重温此话,感受更深:一年中,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发达经济体的全面衰退,我国经济也在出口受阻、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面临着严峻考验。

  面对考验,我国经济界在经过初期的迷茫后基本达成共识:国际金融危机不会逆转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而且危机客观上为我们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加快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倒逼机制。"

  中国经济:经受内外双重考验

  2008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一年。连续多年保持的高速增长势头开始放缓,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少见的下滑态势。以11月份为例,当月出口额约为1150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较上年同期下降。进口更是同比猛降17.9%至749亿美元。

  与此同时,作为最能反映企业运行的指标,11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为5.4%,增速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低同比增幅;PPI同比上涨2.0%,增速回落幅度远超预期,创下31个月新低。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外部冲击和内部调整是中国经济此轮调整的两大因素。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金融危机冲击外贸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特别是最近两个月,进出口、工业生产等受到很大冲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一方面,这一轮经济周期性回调也有内在的需求,即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经济周期的波动使它进入了回调期。此前,中国经济已连续6年保持高增长,世界罕见。正是周期性下行和国际金融危机两个力量的叠加导致此轮回调。

  经济学家厉以宁也表示,中国经济此轮调整,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外,中国经济运行本身也到了一个拐点,即使没有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也不可能一直在高位运行。多年以来积压下来的经济结构失调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也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外部压力再大也只是短期的,怎样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长期且更为迫切的任务。"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当前,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赖以保持高速增长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灵活调整政策积极应对挑战

  从年初的"双防"到下半年的"一保一控",再到经济工作会议将目标进一步调整为"保增长",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一波三折,经济政策也经历了三重变奏曲,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内在调整的压力。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基调的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发生转向。步入下半年,央行频繁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央票发行明显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转而进入下降通道。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走上前台,在保增长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年的经济发展,前高后低、由升转降,外部因素的变化远远超出预料。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积极灵活的调整,反应非常快,力度非常大,历史少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面对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张立群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动力和市场空间,只要迅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全能够实现。

  厉以宁认为,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业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问题主要出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型的实体经济上,而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很快就会见效。

  中国有能力化危为机

  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尽管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很大,但经济学家们仍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认为中国有能力化危为机。

  "中国经济有望率先走出全球经济衰退的泥沼。"这是瑞银证券首席经济专家汪涛最近发布的观点。目前,在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中,持相似观点的不在少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中国2008年的条件好得多,体制条件、开放型经济的完善程度已有很大转变。中国早已加入世贸组织,可以争取到更多回旋余地和休养生息时间。1998年中国外汇储备才1300亿美元,就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现在有2万亿美元的储备,可以更从容地应对金融海啸。

  汤敏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拖垮中国经济,不会让中国经济步日本后尘在未来经历"失去的10年"。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发展的潜力非常大,机会非常多,中国还有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危机的到来也为正在谋求经济转型的中国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说:"近期经济增长遭遇的一系列困难,意味着过去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杜大伟说,中国可以利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这个困难时期,为自己做好准备,找到一个新的增长模式。

  经济学家们认为,要化危为机,中国经济结构必须由过去过度依赖外需调整为以内需为主,这一方面需要尽快提高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减少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借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除去危机带来的转型推动力之外,中国的机遇还来自于国际经济格局之变。经济学家们认为,一次大的国际经济危机会导致国际经济秩序和格局的变化,因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新秩序的建立将会为中国提供非常多的机会。(新华网)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