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将单位的报废资产送到指定的国有仓库,就在仓库的屋角处看到一只小猴子,走近一看多出的那块屋檐下的一堆破被子中裹着一个静静的头发花白的老人。小猴正聚精会神地用毛毛的前爪拨弄着老人稀疏的头发,那动作就象我们能看到的猴儿给自己的同类翻毛抓虱的一样。
我呆住了,这样的一幅既凄凉又温馨的画面让我迈不开步。老人还是静静地躺着,享受着小猴的不停地反复拨弄本就不多的头发和杂乱的长长的白胡须。
我问老人家住何处子女在哪?老人摆了摆手:没有孩子,我只有它,安徽人。老人告诉我他原来养的一只猴子二十几岁,死了。现在这只才两岁。猴子都吃些什么呢?老人说:我吃什么它也跟着吃什么,它什么都吃。最近它胃口不好。老人从怀中摸出一片药:“我给它吃江中消食片,它太瘦了,以前很胖的”老人疼惜的表情和小猴天真无邪样子,告诉我这也是一种相依为命。
因为是准备办完事情就回去,身上没带钱物,就问同来送货的同事借些钱,给了老人。又问老人在此处没人驱赶吗?没有,老人升出三个指头:我已经住在这三年了!此时旁边走过一个中年人,他友善地跟老人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在城市的一角一个与破烂为伍身上散出异味的七旬老人,得以在这一角栖身,源于周围有一群良善宽厚的居民。
老人靠什么为生呢?乞讨,还是捡破烂?没有避风的墙,冬天的寒冷,雨天仍然会被雨水泼到,但在这个城市,这个角落,老人和他心爱的小猴活了下来。
以后有可能我会拐到这里来看看老人和猴的。走的时候我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