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4年前有幸在深圳拜见并皈依本老,也听过许多弘法寺里许多神奇(禅师显示神通、预知生死和预知自己下一世)的故事。真诚祈祷本老法体安康!
【102岁本焕老和尚答记者问】生死已自在,身体比年轻人还好
本焕长老,法名心虔,102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南禅临济宗第44代传人。被尊为佛门泰斗。
【生死问题,来去自由】
羊城晚报:本老102岁了,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长老:我不想走,谁也拿我没办法;我想走,谁也拦不住。
羊城晚报:什么意思呢?印顺法师:意思是他可以来去自由。
羊城晚报:来去自由,就是说他已经修行到了这个境界?
印顺法师:是。他还有一句话:“我八年没有打过一个妄想。”
羊城晚报:什么意思?
印顺法师:就是他的信念,他的思想没有动过,像他的这尊铜像一样。
羊城晚报:什么意思?是指铜像还是指他自己?
印顺法师:指他自己。
羊城晚报:本老,您102岁了,悟了一辈子佛法,能够告诉我您悟到了什么吗?
本焕长老:无。
羊城晚报:“无”是很高境界呵。禅宗有个“无”字公案,同您的这个“无”有没有关系?
本焕长老:呵呵,一样的。我们“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东西就有障碍有生死,没有东西就没有障碍没有生死。
羊城晚报:“本来无一物”,与“时时勤拂拭”,哪一个高?或者两者各有用处?
本焕长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想想,本来就没有尘,哪里需要“时时勤拂拭”呢?有东西就有生死,没东西就没生死了。
印顺法师:弘法寺在结众生缘上做了一些事,非典时期老和尚号召全国僧人同时拜大悲忏(拜求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力量以消除众生烦恼和磨难)或是举行水陆法会(佛教最隆重的法会),号召全国居士念大悲咒,以求早日消除灾祸,还组织了捐款活动。这次抗冰灾,老和尚也组织捐款217万元。
羊城晚报:佛门中人要做好事、善事;无神论者也同样要做好事、善事。
本焕长老:没有问题啦,人并不是个个都要成佛的,大家彼此尊重,互相不要轻慢就可以啦。佛经故事中有一个“常不轻”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见人就叩头行礼,把人人都当作佛来恭敬,所以人们叫他“常不轻”,就是常常不轻慢一切人的意思。
羊城晚报: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佛教是迷信。
本焕长老:佛教让人智信,反对迷信。我讲佛教是“觉”。从一个“疑”字开始,有一天顿悟了,他就“觉”了。觉有小觉、中觉,最后是大觉。
羊城晚报:您现在处于哪一个觉?
本焕长老:我现在不觉了。
羊城晚报:禅宗,要求内在超越。那么内在超越是通过什么实现的,是不是通过内在修为,通过修养来实现的?
本焕长老:我们学禅宗,明心见性,就是超越。
羊城晚报:还有个问题,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本焕长老: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从无始劫到今天,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
羊城晚报:有一天大家都能放下“我”吗?
本焕长老:永远永远都不可能。你放得下吗?
羊城晚报:我放不下。
本焕长老:呵呵。慢慢放,自然就放下了。放不下怎么成佛呢?放下才能成佛。
【“燃臂孝母”,本老是个大孝子】
羊城晚报:您当年为母亲送终,选择了“燃臂孝母”的方式。什么是“燃臂孝母”?
本焕长老:“燃臂孝母”呵,(挽袖现出前臂大块疤痕)就是在这个“色壳子(肉身)”这块疤的地方(手臂)燃灯。1948年1月,我母亲临终时,我把灯草绑在这“色壳子”上,蘸了油点燃了,送我母亲归西。这个“色壳子”是父母生养的,在上面点灯供佛,就是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后来我在母亲坟旁搭了一个灵堂,日夜诵《地藏经》超度亡灵,守孝七七四十九天。以前我出家在高旻寺的时候,有一次跟着来果老和尚到武汉,返回时请假回家去看望母亲。母亲说你皈依了,不如大家都皈依,母亲也皈依。我告诉她,我过去是你的儿子,现在是佛子。她看我出家的意志坚定,也没办法了。母亲过身之前,我一直在家附近的小庙里住着,天天去照顾她。
羊城晚报:“燃臂孝母”,痛不痛呵?
本焕长老:说什么痛不痛,“色壳子”是个生灭的东西,不过是用这个功德报父母生养的恩德。
【和尚不吃肉,科学不科学?】
羊城晚报:佛门里的人吃斋,不吃肉,科学不科学?
本焕长老:和尚不吃肉。那个肉是什么?猪呵羊呵猫呵狗呵鱼呵,都是众生。我们是个众生,它们也是个众生。为什么要吃它?因为我们人类强?那么它将来强的时候,也来吃你?如果你为了身体好吃它的肉,它为了身体好吃你的肉,结果就是一报还一报。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