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坚定信心,排除干扰,为华信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536
精华: 1
发帖: 120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24
最后登录: 2007-07-11
楼主  发表于: 2007-04-20   

坚定信心,排除干扰,为华信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本来豪情万丈,想说点什么,想想自己还没吃饱,算了,不说了.仅提醒一点:武汉商业重组,武汉国资局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体制的原因,不是因为浙江人实力不够大,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个人利益使然,我仅想说在浙江人的方案里是包括对华信的重组的.现在,武汉国资局也同样绕不开华信!华信应该还有很多优质的商业地产!
伤心人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22
精华: 1
发帖: 537
在线时间: 265(时)
注册时间: 2007-03-05
最后登录: 2013-03-25
18楼  发表于: 2007-04-29   
曾有资料说大股东占款2个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536
精华: 1
发帖: 120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24
最后登录: 2007-07-11
17楼  发表于: 2007-04-28   
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不是7000万,共1.6亿,可查05年报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16楼  发表于: 2007-04-27   
引用
引用第15楼伤心人2007-04-23 12:48发表的:


          我想主要是债权人对大股东不服气!!!!!!!!

报表出来了明摆着大股东占用7000多万~就是不还~如果加上转移的资产那就更多了~
伤心人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22
精华: 1
发帖: 537
在线时间: 265(时)
注册时间: 2007-03-05
最后登录: 2013-03-25
15楼  发表于: 2007-04-23   
引用
引用第1楼华信联2007-04-20 10:15发表的:
方案是很多...债权人不肯让步怎么办呢?


          我想主要是债权人对大股东不服气!!!!!!!!
伤心人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22
精华: 1
发帖: 537
在线时间: 265(时)
注册时间: 2007-03-05
最后登录: 2013-03-25
14楼  发表于: 2007-04-23   
QUOTE:引用华信联2007-04-20 10:15发表的: 改变颜色
      方案是很多的...债权人不肯让步怎么办呢?


债权人难道是傻瓜?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13楼  发表于: 2007-04-20   
引用
引用第12楼伤心人2007-04-20 15:36发表的:
董事长高甦平:现任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副董事长张晓玲:现任武汉高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怎能眼看华信这样而无所作为!

"六渡桥"重组失败的教训是这次的重组一定要成功...要认认真真...武汉已经认识到国资的重要性了...
伤心人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22
精华: 1
发帖: 537
在线时间: 265(时)
注册时间: 2007-03-05
最后登录: 2013-03-25
12楼  发表于: 2007-04-20   
董事长高甦平:现任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副董事长张晓玲:现任武汉高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怎能眼看华信这样而无所作为!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11楼  发表于: 2007-04-20   
引用
引用第10楼伤心人2007-04-20 14:44发表的:
杨市长去哪了?杨市长曾经主抓华信重组,当时我们对此抱有很大希望.

I DON'T KNOW。。。
伤心人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722
精华: 1
发帖: 537
在线时间: 265(时)
注册时间: 2007-03-05
最后登录: 2013-03-25
10楼  发表于: 2007-04-20   
杨市长去哪了?杨市长曾经主抓华信重组,当时我们对此抱有很大希望.
[ 此贴被伤心人在2007-04-20 14:49重新编辑 ]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9楼  发表于: 2007-04-20   
忍无可忍3兄弟聊一聊啊。。。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8楼  发表于: 2007-04-20   
华信又一次成了弃儿。。。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7楼  发表于: 2007-04-20   
武汉商业航母计划闪电获批
    武汉中商(000785.SZ) 、鄂武商A(000501.SZ)和武汉中百(000759.SZ)今日同时发布公告称,武汉国资公司将持有的三家公司股份合并组成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商联集团”)的计划已经获得国资委正式批复。这个3月19日刚刚开始上报的商业重组计划以如此迅捷速度获批,可见该计划获得了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      

  根据计划,武汉国资公司拟以其持有的鄂武商A、武汉中百、武汉中商三家上市公司国有股以2006年8月31日为基准日,评估的三家上市公司国有股价值11.98亿元作为出资,投入新组建武商联集团,武汉市国资公司占总股本的70.55%,武汉经发投资公司以5亿元现金作为出资,占武商联集团总股本的29.45%。      

  三家上市公司公告称,股权变更完成后,武商联集团将成为三家公司第一大股东。武汉国资公司原持有的上述三家公司的股份将全部划归武商联集团。武商联集团将分别持有武汉中商、鄂武商A和武汉中百总股份的45.07%、17.23%和10.05%,性质均为国有法人股。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此次重组模式有点类似于上海商业资产重组成百联集团的方式。武汉当地对武商联的此次重组寄予厚望,当地媒体称,武商联集团的组建,将诞生一家总资产近百亿元的巨型商业集团,也是继上海百联集团之后,全国第二家商业航母级企业。      

  中山证券分析师认为,武汉这三家商业上市公司中,鄂武商的大百货、武汉中百的超市连锁、武汉中商的“Shoppingmall”,分属不同商业业态,彼此间存在良好互补性。武商联成立后,应该能够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以及在全流通模式下的资本市场抗风险能力。      

  组建武商联计划公布后,三家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不一,武汉中商与鄂武商A均有较强上涨,但武汉中百一度出现震荡下跌,本周始有反弹,昨日,三只股票分别收盘于7.49元、12.55元和13.35元。
[ 此贴被华信联在2007-04-20 14:35重新编辑 ]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6楼  发表于: 2007-04-20   
武汉商业航母级重组:武商联集团
由于不是国资背景汉商集团不能分享武汉商业重组着块蛋糕,但有着国资背景的华信能分享这块蛋糕吗???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5楼  发表于: 2007-04-20   
一些资本大鳄,动辄拥重金从股票二级市场直取上市公司控制权,这时候政府出面重组行业龙头,已经不单是做强做大、争夺市场份额的简单逻辑,而是关乎当地国资对企业控制权的问题了。

  股市全流通后,政府主导的行业重组要跨过多少道门槛?湖北武汉市的商业重组或许将成为新的市场切片。

  7月底,在武汉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由武汉商业局、武汉金融办等主管部门牵头,一个对武汉商业类上市公司的重组计划被再度提上日程。

  当战略投资人出现在各种大大小小的重组事件中时,武汉市做出了一个排除战略投资人进入方案。

  扼守九省通衢商业重镇的武汉市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重组命题

  在这个新的实施方案中,武汉国资部门将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武汉商业集团,并将其控股的三家商业上市公司——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武商,000501)、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百,000759)和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中商,000785)纳入其中。

  三家公司重组后总资产将达到近100亿元,这或将强化武汉在中部地区的商业核心地位。这是一次内部资源的重新组合,战略投资人则被排除在重组之外。

  目前由武汉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草拟的一个数万字的《实施方案》已经上报给武汉市政府。但重组最初动作不会很大,只是将这三家公司的国有股权置换到这个新成立的商业集团中,暂不涉及三大上市公司的资产、人员、体制方面的变动。到目前为止,具体的重组方案仍处于保密状态。

  在武汉,鄂武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三足鼎立,盘踞华中重镇,领军当地零售业,多年来,外界多有看中武汉在华中辐射之势,试图分羹武汉三镇零售蛋糕,在与当地强龙竞争中,殊难占优。

  但近年,一些资本大鳄,动辄拥重金从股票二级市场直取上市公司控制权,这时候政府出面重组行业龙头,已经不单是做强做大、争夺市场份额的简单逻辑,而是关乎当地国资对企业控制权的问题了。

  鄂武商、武汉中商、武汉中百均已经通过股改,武汉国资委目前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7.23%、45.81%和10.21%,虽然仍然占据着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但过低的持股比例意味着随时会面临恶意并购的风险。

  曾经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出现的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以及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进入的湛江平泰贸易有限公司,都是与大股东只几个百分点之差,占据鄂武商和武汉中百二股东的位置。

  对于武汉国资委来说,这只是重组的第一道槛。中信证券分析人士则表示,在二级市场防止恶意并购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由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这样即可以稀释其他投资者的股权比例,也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据了解,武商和武汉中百都已经向相关券商征询有关定向增发的方案。

  在上述公司中的一位独立董事对《财经时报》表示:“在确保实现控股权的前提下,武汉国资才会通过资产置换、换股合并等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也不排除集团通过下属中的一家为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他同时强调,重组思路和方案将由武汉国资委提出,但肯定会通过市场透明化操作,由投资者们来决定。但这种资产整合、重组的过程将长达3到5年。

  之前的传闻是,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的百货业置入鄂武商;武汉中商和鄂武商的超市业务置入给武汉中百。这样,武汉中商的壳则完全让出来,而接手这个壳的企业很有可能是武汉市其他国有企业。

  取舍之间

  如果赶在股改之前启动商业重组,武汉国资委或许真的可以完全复制上海百联集团的经验。但实际上,从2002年,武汉市提出对商业类公司进行整合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就是百联模式,另一种就是出让国有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

  上世纪90年代,武汉商业可谓业绩辉煌,一度拥有六渡桥(000765,后更名为华信股份并退市)、鄂武商、武汉中百和武汉中商和汉商集团五家商业上市公司。鄂武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为武汉国资所有,汉商属汉阳区国资委。

  到了2002年,市属4家公司业绩都不甚理想。当年的湖北省上市公司工作会议上,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的蒋超良就提出要重组武汉的商业上市公司。

  在这次改制中,要求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90%左右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再控股或持股。武汉中商和武汉中百都是重点户,要求前者国有资本退出到30%以下,后者则全部退出。在这一阶段,主管者更多的倾向于引入战略投资者。

  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计划却并顺利。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武汉中商一度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走得很近;鄂武商曾与人民日报社控股的*****集团有过短暂婚恋;与汉商谈过的投资者,则包括中国普天、香港沿海等数家企业。

  而真正让武汉国资委放弃引入战略投资者,则是因为银泰投资的交恶和湛江平泰的偷袭。在2005年4月,银泰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被武汉国资引入鄂武商,双方合资成立了武汉银泰。但武汉市国资委很快发现,他们引入的战略投资人不甘于做财务投资,而不断谋求更大的控制权。

  银泰投资虽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对于鄂武商只是战略投资,但此后却通过法人股转让、二级市场增持,直逼第一大股东地位。到2006年4月,如果算上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时,武汉国资作为入股资产的鄂武商2.43%股份(至今尚未过户给武汉银泰),银泰投资实际上已经是鄂武商的第一大股东。

  几乎同时,神秘公司湛江平泰开始通过二级市场不断增持武汉中百股份。到5月,湛江平泰已累计持有中百149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7.139%,严重威胁武汉国资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武汉市政府因为和银泰系关于股权的纷争,最终让武汉市政府选择了自己重组。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底举行的一次商业部门退休干部团拜会上,很多老干部痛心疾首,直指引入战略投资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弊端。

  在上述高管看来,此次重组也是吸取了上世纪80年代,武汉市在家电制造行业中引入投资者失败的教训。当时,武汉市一批电视、空调等厂商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品牌。

  板凳之争

  在这个具有百年商业传统的中部重镇,各个企业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人事关系、利益冲突使得重组变得困难重重。在上述那位独立董事看来,动板凳是比动资产更要命的事情。这或许也是各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对重组讳莫如深的原因。

  早在2004年,武汉市政府为了迎接零售业全面开放的挑战,提出了打造百亿元商业企业的目标。虽然上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竞争激烈的武汉商圈表现尚可,但资产最多的鄂武商也不过30多亿元。而且因为在业态、购物环境方面重复建设,内耗过多。这时,一套模仿上海“百联模式”重组方案就应运而生了。

  目前,对于集团董事会位置的安排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按照国有资产在集团中的比例来安排。另一种是按照三个公司业绩差异来安排。但分析人士则强调:这些企业元老把企业从小做大,从弱做强,如何明确管理层的位置和回报是必须要做好的。而上述两种方法过于简单,并不能让各方满意。
小小宋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2187
精华: 0
发帖: 152
在线时间: 18(时)
注册时间: 2007-04-13
最后登录: 2009-05-22
4楼  发表于: 2007-04-20   
等待.
song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536
精华: 1
发帖: 120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2-24
最后登录: 2007-07-11
地板  发表于: 2007-04-20   
赵从钊做的太不专业,转移资产手段太低!证监会调查了两年多才出结果,很多是不正常的,华信是在等政策!在资本高手手里,股权是基础,政策是生命线,回到主板卖掉是目的!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板凳  发表于: 2007-04-20   
武汉商业重组是000501、000759、000785。。。华信的商业资产已经很少了。。。
华信联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212
精华: 13
发帖: 3249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6-12-31
最后登录: 2009-06-15
沙发  发表于: 2007-04-20   
方案是很多...债权人不肯让步怎么办呢?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