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数码”原名“数码测绘(资讯 行情 论坛)”,是由“百隆科技”改名而来,上市初
始名“百隆集团”,2003年戴上“ST”帽子,2004年挂“星”面临退市危机。
最早百隆集团是靠商业起家,1996年4月上市,第一大股东是陕西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据
了解,当时的百隆集团在陕西省的商界是可以和开元、民生、唐城并驾齐驱的,只是当时的
管理机制严重阻碍了百隆的发展,致使百隆集团的业绩严重滑坡并最终走上被重组之路。
1998年4月15日煤航(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收购长安信息(资讯 行情 论坛)产业(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莱英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蛇
口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绿洲长绒棉纺织有限公司、宝鸡市百货文化用品总公司、五
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日用化学工业公司等11家持有的百隆集团的法人股,占本百
隆集团股本总额的16.22%,位列第二大股东。
4月23日,煤航(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再次受让陕西证券有限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转配股
8570203万股及浙江中联石油公司、西安市房地局产权处、西安市碑林兰岛餐厅三家持有的本
公司法人股197.9835万股;收购完成后煤航集团共持有百隆集团股份2487.6493万股,占公司总
股本的28.17%,成为百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从煤航集团收购百隆集团的手法来看,很难看出有什么政府行为,因为煤航集团是从14
家持有人手里收购的,而不是直接接受第一大股东陕西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转让,所以众多的
投资者和市场人士几乎都认定此次收购行为为市场行为。谁曾想此次收购为百隆集团退市埋
下隐患。
“ST数码”从1998年煤航集团入主以来到2002年一直是强庄股的形象。股价从1998年3月
的6元左右/股飑升到2001年的1月的31.5元/股,中途还有2次送转和1次配股。当时的许多陕
西投资者以持有百隆集团的股票而骄傲。业绩也从过去的0.15元左右/股跃升至0.35左右元/
股,煤航成功的借壳上市一时间成为当地传诵的重组佳话。
浮华表象的背后
但随着庄家炒做的终结,证监会2004年9月对ST数码的董事长等三人进行市场禁入和罚款
,煤航重组下的百隆集团业绩也随之大幅滑坡,逐渐露出原形。
煤航的入主给当时的百隆集团带来了什么?我们从公告中整理出煤航重组百隆的目的。
自从1998年煤航入主百隆集团以来,主营收入的构成依然主要是商业,而利润最大增长的20
00年和2001年,净利润构成中最大的却是最早百隆集团成立的腾达
房地产,但以后主要的亏损源却是煤航集团注入百隆的三个所谓高科技的测绘和印刷公
司,通过对证监会的整改意见和对ST数码的稽查公告来看,ST数码虚构利润造假的可能也是
出在所谓注入优良资产的三家子公司身上。
其实煤航的手段并不高明,对于众多投资者也早已经耳熟能详,但是最让投资者云里雾
里的是当时煤航集团在最初收购百隆集团的公告中并没有提及到要和陕西省资产管理局分担
什么不良资产,而恰恰是在数码测绘的业绩难以为继的时候却突然摆出一条要和公司第二大
股东共同分担不良资产,直至陕西省资产管理局登场,众多中小投资者才恍然大悟,原来煤
航入主百隆集团也是政府策划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