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又朝前迈进了一大步。
4月29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和屠光绍介绍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有关情况。
上海金融中心的具体方案浮出水面,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上市公司转板机制。
转板意在打通资本市场不同层级之间的渠道。根据国家关于股票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建立起上市公司在不同市场间的转板办法。凡最初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上市,后达到主板市场上市标准的公司,必须转到主板市场上市;凡最初在主板上市,后不再符合主板上市标准的公司,必须转到相应的市场。
我国的资本市场两大弊端:一是新股发行机制存在溢价过高和不公平;二是缺乏退市机制,存在市场内部的肠梗阻现象。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有三板市场作为退市公司的缓冲垫。但成立于1994年的三板市场,却一直充当了垃圾桶的角色,该市场从沪深股市承接历史遗留的法人股,以及从主板市场退市企业的股份,定价机制基本缺失。
有转板机制后,三板市场会发生两个改变:一是拥有接纳高成长性企业股份“上市”的职能,成为高成长性企业向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摇篮”和孵化器;二是从主板市场退市的公司,在此重新发现价格,形成中国资本市场的垃圾股市场。这绝不意味着市场是垃圾,而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从垃圾中发现黄金的市场和机会。美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垃圾债黄金期,就是因为垃圾债的价值与过低的定价给投资者提供了机会。无论垃圾债券市场结果如何,其市场的功用不容抹杀,不能因为投资者的贪婪而归咎于市场。
事实上,我国退市机制一直难以出台,案例少得可怜,除了保护上市公司的初衷之外,保护投资者,避免因为退市血本无归也是重要考量。如果将三板市场转变为活跃的股权市场,成为“垃圾债券市场”,所谓中小投资者保护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投资者也不至于把ST股这样的不退市垃圾当黄金,狂炒重组概念。
另外,我国推出创业板,又要抑制创业板风险,创业板有上市要求的公司与创业板的窄小规模显然难以匹配。就像纽约、香港地区等地的市场一样,让成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转到主板市场来,不失为创业板间接扩容的一大渠道。
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主板市场可以转板,三板市场必须纳入在其中,这样才是完整的转板流通体系,才能成为目前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三板市场是创业板的摇篮,创业板是中小企业板或者主板的摇篮,如此才能形成梯度分布的体系。
我国目前已有主板市场,有三板市场,还有即将推出创业板市场,实行转板制度后,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从创业板转到主板市场,而三板企业可以转到创业板市场,市场要素可以优胜劣汰,自由流通。我国资本市场缺乏退市制度、退市后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保护的顽症能够得到解决。
“转板”是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上市公司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三板市场之间互相流通,使不同层级的市场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找到自己合适的市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估值系统,如此市场才能活跃,所谓产品的价格发现功能才能实现。
活跃通畅的转板机制可以达到三个目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做大做强之后,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是否转到主板市场,给创业板公司更大的发展空间;主板市场得到源源不断的、经历过市场考验的拥有蓝筹质地的上市公司;沪深两地市场融为一体,与北京的三板市场组成有机整体。
中国资本市场是到了痛下决心改变机制的时候,除了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之外,建立转板制度,引入市场活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市场的僵化状态绝不能再出现,否则,价格发现功能就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