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试点办法"及其他
周末以协会报证监会同意的形式,出台了中关村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办法,三板的难友们为老三板被再次边沿化感到沮丧和愤慨,更多的则表示了迷惘,连呼"看不懂".
然而,综合此次试点办法及最近一段时期监管层及业内专家发表的一些观点来看,我倒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不一定正确,但可资探讨.
大的板级层次应是:主板----中小板(界定不是很明确,与主板和创业板有交叉,迟早被并掉)------创业板-------三板.这不会有争议.
现在着重来揣摩一下监管层对未来三板发展的战略构想:
可能一:将来的三板形成三分天下的模式:
1.园区孵化型高科技企业类(即目前所谓的新三板,这是主战略,是重点发展的方向.现阶段仅指中关村园区,将来将吸纳全国各地的园区孵化型企业).特征:机构投资者准入,非上市非公众公司(定向发行或公开发行但股东200人以内),可定向募资,归中国证券业协会管.
2.公开发行不上市股份公司类(即将来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职责范围内发行的股票,包括前几年中西部地区大量非法发行的证券.考虑到疏堵结合和维护社会稳定也可能给予转让).特征: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准入,非上市公众公司(公开发行股东200人以上),募资与否待定,归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管.
3.退市股及两网股类(即目前所谓的老三板,将来趋势是不但吸纳主板,还要吸纳创业板的退市公司,作为退市后的存续管理平台将永久保留).特征: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准入,非上市公众公司(既然已终止上市可认同"非上市",但却是正宗的"公众公司"),不可募资但可通过借壳形式引入新东家,归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管.
可能二:将来的三板形成二分天下的模式:
即"可能一"中将2和3类合并,统称为公开发行不上市股份公司类(股东200人以上).
可能三:将来的三板就是目前的纯新三板(即园区公司,股东200人以内),而2和3类另设为四板和五板(或类似思路的其他称法).
如有不同观点,敬请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