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转贴讨论:如果创业板直退机制适时移植到主板……
xczfy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262
精华: 64
发帖: 1575
在线时间: 3177(时)
注册时间: 2007-01-11
最后登录: 2016-10-29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8   

转贴讨论:如果创业板直退机制适时移植到主板……

转贴讨论:如果创业板直退机制适时移植到主板……
www.stockstar.com 2009-5-20 7:16:03 黄湘源 上海证券报



创业板“严格退市、直接退市、快速退市”的设计,对于主板的建设性启示,正在于变退市机制的不到位为一步到位,由此根治主板由制度性弊端所派生的一系列久治不愈的基础性问题。退市机制的出发点,本质上是维护上市条件,维护有效市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消极保壳护壳,看似市场风险小,其实反而大;而实施积极的退市机制,看似市场风险大了,其实反而小。

  黄湘源

  创业板设立直退机制,对于主板退市机制的启示无疑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因而人们对于未来主板退市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可以有所期待。

  综合起来,创业板《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所设立的退市规则,严格、直接、快速。相比主板,创业板增加了三种退市情形: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显示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在退市方式上,创业板公司终止上市后直接退市,不必像主板的公司需要经过代办转让系统。此外,创业板对上述三种退市情形还将启动快速退市程序。

  创业板在退市条件方面所增加的三种情形,反映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本身的特点,并参考和引进了纳斯达克等境外创业板市场的做法,有的也许未必能直接适用于主板上市公司。但从主板上市公司实施退市制度十多年来的具体实践来看,既严格而且又切合实际地贯彻《公司法》和《证券法》关于退市制度的原则规定,也是主板本身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

  截至今年4月底,主板先后有203家上市公司曾被警示退市风险,也即ST及PT或*ST。但是,18年来,沪深两市真正退市的公司仅为44家,只占1600多家上市公司不到3%的比例。而美国证券市场每年退市比例在10%左右。可见,我国主板上市公司所执行的退市标准,客观上还存在从严要求的较大余地。

  两年前,上证所在着手修订《上市规则》时,曾考虑过引入更为严格的快速退市机制。如果今后上市公司不履行定期报告法定披露义务的,将被快速退市;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将启动退市程序;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300万股的,将启动退市程序;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将启动退市程序;违反上市协议逾期不缴上市费的,将启动退市程序。虽然后来正式公布的2008年修订版《上市规则》,只保留了有关股权分布的相关条款,其余部分均未能出头露面,但那个稍纵即逝的退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主板市场对改革退市机制的客观要求,同现在创业板的新思路也非常接近。

  《公司法》第157条规定,“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暂停其股票上市,第158条规定,“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终止其股票上市。但是,正式实施退市机制11年多来的实践,却远离了暂停上市、限期消除、警示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的立法本意,以致为保护落后、加剧市场投机炒作风险提供了口实。尤其是在ST实施不过一年多的时候,就又拖了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PT。PT寿终正寝之后,又摇身一变,用给ST戴一顶带*记号的帽子断尾求生。由于政策设计上无不带有“能不摘牌就不摘,能不退市就不退”的强烈倾向性,在保壳重组上又处处体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非市场化色彩,对市场疯狂炒作ST的过度投机交易行为始终“睁一眼,闭一眼”,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公司法》《证券法》有关退市机制的规定形同虚设的严重局面,造成了上市公司有进无退,只上不下,既没有退出压力,也不以亏损为耻,甚至反而以壳为荣的严重恶果。ST的股价与内在价值的严重背离,更是造成了价值观和投资理念的混乱,严重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放大了市场风险,影响了市场稳定。

  创业板“严格退市、直接退市、快速退市”的设计,对于主板的建设性的启示,正在于变退市机制的不到位为一步到位。具体而言,就是“去ST”,这是根治主板由制度性弊端所派生的一系列久治不愈的基础性问题的釜底抽薪之策。

  诚然,退市由原来的一松二拖三慢变为一严二直三快,对于那些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一下子就抽掉了下楼的扶梯,这对于习惯了由政府提供人为保护而丧失了风险机制的市场来说,不仅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从而极大地释放广大投资者持有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股票的市场风险,也从制度上创造了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依靠市场机制释放资本运作风险的有利条件。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效市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风险释放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同ST至今犹自以壳资源的稀有而“象臭豆腐一样闻闻臭,吃吃香”的怪现象形成鲜明对比,香港联交所早在2004年4月1日生效的《上市规则》就对借壳上市增设了“反收购行动”一项限制,将着手收购的上市公司视作新申请人,须按IPO的程序审批。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退市机制的出发点,本质上是维护上市条件,维护有效市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消极的保壳护壳,看似市场风险小了,其实反而大了;而积极退市机制的实施,看似市场风险大了,其实反而小了。

  如果将创业板“严格退市、直接退市、快速退市”的退市机制适时移植到主板,对于未来主板创新建设岂非善莫大矣?


欢迎大家探讨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沙发  发表于: 2009-06-28   
权势垄断部门层层收受公关费,说退市就退市担心被揭。
无需探讨
xiaocaobeihei
自然规律 离线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20356
精华: 48
发帖: 3705
在线时间: 7411(时)
注册时间: 2009-07-31
最后登录: 2025-05-06
板凳  发表于: 2009-06-28   
假如中国股市跟美国股市一样,每年10%退市,那么理论上讲,十年全部退光。公司的价值就是十年的分红,每年分红按利润的30%计算(市场平均分红达不到30%),扣除所得税,那么每年实际到投资者手里的只有24%,十年时间里投资者所得总和是2.4倍的年利润(十年的平均年利润),那么理论上计算股票的价值就是2.4倍自盈率。请问,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新股凭什么可以以30倍自盈率发行?所有新股都应该以2.4倍自盈率发行才是公正的。
在这样的定价下,假如中石油十年内每股平均年收益0.53元,十年后退市,中石油的估值就是1.28元。洋人都是以这个价格买的。而对于13亿国人,却是另一种算法,16.7元出售。出售后却要大家认同洋人的估值。这些所谓的精英,以似是而非的理论误导决策层,其目的就是颠覆政权。
[ 此帖被9+碎刀在2009-06-28 18:26重新编辑 ]
华山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8
精华: 93
发帖: 10718
在线时间: 5319(时)
注册时间: 2006-11-30
最后登录: 2024-08-13
地板  发表于: 2009-06-28   
〓●〓 美国有吗? 〓●〓
美国有吗?

253亿害苦了170万中小投资者


根据现有不完善资料统计,三板市场42家主板退市公司(已股改的联谊除外)被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违规担保,造成亏损合计253亿元,平均每家公司6亿元;分摊在每股上,平均达2.50元。

   因为退出主板沪深市场,挂牌三板地狱,损失730亿元,平均每股损失7.21元。由此市值缩水25倍,甚至缩水80倍,流通股东资产灰飞烟灭,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缩水之最。

如果中国证监会不推卸市场监管责任,还有点人性,有点公平,有点正义,有点保护中小投资者意识,先清理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42家公司会退市吗?

当年一退了之,170万股民推入人间地狱,有的家破人亡,有的积忧成疾,有的生不欲死,有的度日如年!

三板市场成立七年三个月,监管缺位七年三个月,无人监管,无人贯彻实施国九条、股改五条和清欠四条的政策。三板市场成了大股东的防空洞、避难所 甚至成了违法犯罪者的放生通道。对中小股民而言,三板成了中小股民的地狱。

全国三板股民强烈要求,解决监管缺位、开展清欠工作。
三板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力度,取决於投资者觉醒度

(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地动山摇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0059
精华: 0
发帖: 90
在线时间: 583(时)
注册时间: 2007-10-08
最后登录: 2009-06-30
4楼  发表于: 2009-06-28   
有理有据,挂牌三板地狱,损失730亿元,平均每股损失7.21元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