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ubn.com.cn/ 市场 2007年4月23日
■三板探访
当中国证券市场如火如荼之后,一些敏锐的掘金者已将下一个目标瞄向“股权代办转让系统”(即俗称的“三板”)挂牌交易的公司,在中国致力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毫无疑问,这些公司将极有可能成为明日的“资本市场明星”。
其实,三板早就悄然升温,只是个股公司的状况还不足以与主板的上市公司媲美,外界对它们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
关注企业成长,创造商业价值是我们的责任。为此,本版特辟专栏,希冀将这些具备巨大可塑性的成长型企业推到台前。
中国股市的火爆,无疑也刺激了三板。而较早就在“股份代办转让市场”挂牌交易的北京理工中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中兴)日前的一纸预亏公告,让不少关注三板的资深股民不明就里。
经过多方联系,记者终于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六层见到了京中兴的董办主任、证券代表王煜。
北上之路
京中兴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海南中兴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海南省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成立的,由中国兴南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26家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次年公司定向募集法人股共12000万股在NET上市流通。
“当时公司主要是房地产开发、经营;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但是当时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多泡沫,加之经营不善,所以后来公司业绩也是不尽人意。”一脸憨厚、略显拘谨的王煜向记者介绍及公司的历史。
海南中兴的北上之路始于上世纪末期。1998年公司股东大会通过资产重组决议,由位于北京中关村、有着深厚科技背景的北京理工世纪科技集团对其实施重组,之后公司主营业务转向滤波器、电子部品的生产和销售。
2001年8月24日公司原NET流通股在“股份代办转让市场”挂牌交易,2002年10月10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批准,公司从海南迁址至北京,并将公司名称更名为北京理工中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至今,京中兴主营业务为IT产品政府采购业务、系统集成和维保服务业务、网络安全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等等。”王煜告诉记者,公司主营业务已完全从原来的房地产等业务成功转型。
三板之“痒”
“京中兴5”在三板的表现也算得上不俗,从3月初的1.78元一路蹿升到了现在的2.70元左右。可资本市场的抢眼并没能解决公司资金的“贫血”。谈及预亏公告,尽管从窗外照进来的一缕阳光很是春光明媚,可在王煜脸上记者看到的还是些许的无奈。
“我们确实是这样的,三板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解决以前退市遗留下来的问题。总不能让原来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民手中的股票变为废纸吧。所以,对于我们京中兴来说,可以说三板仅仅是解决了众多的中小股东的股权流通问题。”王煜对记者解释道。
通过京中兴在三板所发的公告上,清楚的显示着的是银行贷款数目、比数,而很难看到其他的筹融资活动。据了解,目前主要从事IT产品政府采购业务的京中兴对流动资金有着很大的需求,而三板确实没能为他们“解渴”,因此银行贷款成为当前公司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融资途径。
在王煜看来,目前的“三板”融资较弱,引进战略投资者较困难,“能发挥这些功能的几率很小。”京中兴也有过增发、转板的想法,但因一些旧帐等原因最终没能通过。
最近一段时间,三板越来越吸引眼球了,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特别是上周五,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入主重组的*ST长控,复牌首日便创下国内A股市场股改复牌惊人涨幅——1083%。可能是受到像这方面原因的刺激,不少投资者对三板充满希望,或许某一天,自己买三板的股票也能被优质公司重组,来个股票大涨。
针对这种情况,王煜告诉记者,目前京中兴存在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至少目前没什么动静。”在他看来,像中关村股份转让代办的那批公司被重组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两者尽管都是三板流通,但公司的基本面有很大不同。
“我们的情况与中关村那些不同,我们肩上的包袱比较大,历史老帐沉重,不可能像他们那些从事高科技而新兴起来的,几乎没有什么包袱,引进战略投资的机会很大,所以转板或重组登陆主板的可能性很大。对于京中兴来讲,自立图强是一方面,短期要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补血,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取决于政策面的变化。”
由于目前公司年报尚未对外公布,记者无法揣测2006年度公司的真实盈亏,但即使是亏损,“京中兴5”也不会退为“京中兴3”,意即每周五次交易尚可无虞。“公司的净资产情况还是非常好的。”王煜表示。■CUBN记者 华强 邓赞赞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