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恢复端午节的原貌及深意
suoliwen2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972
精华: 1
发帖: 93
在线时间: 0(时)
注册时间: 2007-03-15
最后登录: 2009-10-30
楼主  发表于: 2009-07-08   

恢复端午节的原貌及深意

端午节和屈原---恢复其原貌及深意
端午节与屈原----恢复其原貌及深意!又逢端午,各地龙舟預賽已經登場。端午的許多习俗,源自紀念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投江自沉的悲剧;而屈原的悲剧,其实也是中国几千年來仁人贤士共同命运的写照。

典型的故事是这样的:政治中枢被群丑包围,君王不爱听逆耳忠言,佞幸則大进谗語;影响所至,君王日昏,国政日坏,谗佞日肥;而仁人贤士不是郁郁以終,就是慘遭斧鉞、下獄、整肅、黜免、放逐;要不然就像屈原一樣自殺明志。所以,屈原的悲剧並非个案,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仁人贤士历古以來的共同悲剧。

至于民間击鼓、競舟与裹粽的习俗,則显示社會大众对于忠魂义魄的珍念与悲惜。然而,百姓們既在事前无法阻止現世的君王迫害忠良,当然更不可能在事后从汨罗江的蛟龙之腹將屈原抢救回來!所以,端午的咚咚鼓声,与疾槳破浪的哗哗之声,其实不啻正在訴說著整个中国民間社會历古以來对于腐敗朝政的万般无奈与千古悲情!

每屆端午,人們既追思屈原所代表的士人良知的义憤,又感怀社會大众所表露的社会良心的悲情;所以,过节的心情毋宁是肅穆而沉痛的。亦因如此,我們不禁觉得,後人把端午龙舟競渡这类充滿悲情与义憤的民俗,转型演化成如今这般喧哗俗丽的节庆活动,似乎与这段史詩的本义相去甚远。在現今的端午庆典中,屈原忠于良知的道德勇气、唾弃現实的孤憤,与楚国百姓在汨罗江上为搜救一代忠良而呼天抢地的形影,皆已在喧哗缤纷的节庆活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让这个传统节日恢復其原貌及深意!

正如前述,紀念屈原的种种活动有多重象征意义:一是控訴腐敗的政治,二是表彰士人的节操,三是反映社会大众对政治道德的期許。这些涉及崇高价值与意义的象征性行为,即使证諸当世,仍然弥足珍贵。

   在古時候,仁人志士若敢坚持良心、对抗权威,必須頂冒斧鉞、囹圄、炮烙、流配的风险;即令如此,仍有奋不顾身、择善固执如屈原者,史不绝书。在今之世,則不但沒有黥掠首之刑,笞杖之苦,即使所謂的「红色恐怖」也已随着文化x大x革命终结而俱去;但是,何以在官場及民间只闻窃窃私語,不闻仗义执言?只见明哲保身,不见挺身卫道?真是辜负了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枉为自由人!至于如屈原所不齿的政客与者,混水摸魚、*****求荣、为虎作倀,更是愈演愈盛,蔚為主流。

在这个全球自由民主的时代里,坚持良知的政治人物与知识分子,几无可能落得屈原那般流离失所、自沉汨罗的下场;但是我們在「汨罗江外」的自由天地中,卻很少見到自由的心灵徜徉其间!古今映照,不胜唏噓。因此,紀念屈原自亦有其时代意义!

端午是民間三大节日之一,且系唯一紀念人物的节日(中秋的嫦娥,神話而已)。在屈原沉江后的兩千余年中,中国独裁帝制不坠,昏君恶主层出,而民间竟能广泛且自发地保存紀念屈原的习俗,堪称是一个历史的异数。

端午节的真义,其实是在批判昏聩的政治中枢,彰显士人的良心,以及反映广大的民间社会对昏君与节士的真实評价。从这个角度來看,紀念屈原的民俗能在以专制為主轴的中国历史中流传下來,其实反映了中国民间对政治道德的一种传承与堅持;即使称端午节为「中国社会良心紀念日」亦不为过,此中深意,自然值得弘揚!

在专制時代,太过表彰屈原的批判精神与社会良知,可能有忤当道;这也許正是端午活动的形式得以承继、但精神卻未见彰显的原因。如今則是号称人类历史上首见的自由民主大同时代,标举屈原所代表的批判精神与社会良知,应已无所顾忌;而紀念屈原,即在反映民间对于正义的响往;伸張正义,又正是民主政治的最终追求。

如此,过好了这个寓意深远的传统节日,必能添加几分現代民主精神的风华;使民间社会对于政治良心的追求与执著,能与粽叶一并飘香,再续永古!
  
[发纸条] 发帖数:123456主帖数:积分:精华帖数:论坛职务: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