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杂说《水浒》人物!_zt
梁爽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8706
精华: 0
发帖: 1272
在线时间: 2794(时)
注册时间: 2009-06-29
最后登录: 2014-07-22
楼主  发表于: 2009-07-13   

杂说《水浒》人物!_zt

杂说《水浒》人物!_zt
杂说人物之一、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在艺术上是有大才的,他的瘦金体现在都让书法界折服,据说他的字画现在拍卖到了1.28亿港元,如果说李煜代表了五代时期词的最高水平的话,那赵佶可以说代表了北宋时期字的最高水平,至少也是最高之一。  
赵佶是幸运的,不仅指他做了皇帝,而且他还身处盛世,和辽国缔结的《檀渊之盟》虽说有点窝囊,但终究换来了两国百十年的和平,西边西夏把北宋折腾的也够呛,但没人敢再提平西的事了,前朝军事失败的最大好处就是本朝可以堂而皇之的回避强国论调进行绥靖,在可承受范围内牺牲国家经济或领土利益换取和平已经成为赵氏家族的公开外交政策。国内王安石的变法彻底被推倒,也没有人吵着要变法了,在这种环境下,大宋王朝专心发展经济,富甲天下,无论是强汉盛唐还是大明大清在GDP方面都无法和北宋相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对徽宗时期社会富足的真实写照。  
而身处盛世与“行为轻佻”却被选作皇帝是紧密相关的,大凡和平年景民众和官僚都想太太平平过日子,因此有雄君潜质的人一定是被打压的,越没有背景或能力欠缺者越容易被推出来,所以自古乱世才出英雄。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志趣相投,写得一手好字的蔡京进入了赵佶的视野并最终权倾朝野,“苏黄米蔡”代表了当时宫廷外字的最高水平。赵佶喜欢蔡京并委以重任也是意料中事。  
作为才子,免不了要有几段风流史,青楼名妓李师师就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皇帝嫖妓是个很丢人的事,但文人往往情痴,在这方面很执着,所以赵佶挖了个密道便于相会,地道战活学活用啊,可惜在后来金兵破城时,赵佶竟然宁肯和儿子钦宗抱头痛哭也不钻地道,估计吓糊涂忘了。  
赵佶在位26年,信奉道教,生活绯闻不断,经常和那些尽职的大臣玩捉迷藏,给后来的嘉靖万历天启以很大启发,后者十数年不理朝政,大臣们压根就见不到他们的面,多么幸福的时代啊,如果没有后来的靖康之耻,才子佳人诗情画意的这段岁月多么令后人遐思神往。后来明末清初国仇家恨下的才子冒辟疆和名妓董小婉不也风月一时并被后世人反复挖掘吗。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怀念那段镀金岁月,有人考证最适合人生活享受的时期就是北宋。可恨的野蛮金人,你为什么打破这美好的生活画卷,如果没有你们,赵佶的时代就相当于一个才情男人云雨了一个绝世美女,但有了你们,就相当于事后发现自己得了病烂掉了根子。  
虽然不少后人刻意回忆那段云雨岁月,但金兵给华夏民族尤其是赵氏女眷带来的侮辱和伤害太沉重了,由于太过血腥和残忍就不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而这一切赵佶要负主要责任,不仅自己和儿子做了俘虏,而且金兵彪悍的架势直接把北方的赵构也就是后来的高宗给吓阳痿了,而这竟也成了后来冤杀岳飞的原因之一(岳飞爱国心切一再要求高宗生孩子立储,岳飞怎能想到赵构竟会被吓的不举呢,还以为他操心国家顾不上临幸后宫呢,赵构又弄不到印度神油伟哥之类的,岳飞又手握重兵战绩彪炳,怎么能不恨岳飞呢?)。  
值得一提的是,金兵攻城时,赵佶不是积极防御或者战略撤退以图后计,而是慌乱之下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把位子毅然决然的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带头撤退,后来李纲守住了东京,赵佶才又回来。两年后,金兵再次南下,父子两人都被掳走了,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最后,赵佶父子最终在受尽屈辱后都死在了寒冷的北方,而且是在目睹了自己女眷悲惨凌辱后才最后死的。
赵佶父子完全是老赵家重文抑武家传秘笈的牺牲品,当然赵匡胤会说,我管不了150年后的事。不过当赵光义嘲笑凌辱毒死李煜的时候,恐怕想不到赵氏皇族后世会有李煜第二出现,徽宗钦宗父子所受的屈辱百倍于李煜而且还把无辜大宋百姓拉上了垫背。
宋徽宗和唐玄宗其实是惊人相似的,两朝盛世都终结于崇尚道教好娱乐文雅的他们,而唐玄宗无疑是雄君,雄君竟然也维持不了盛世,个中缘由相对而言更应该给后世人以警戒。

杂说人物之二、高俅
    高俅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生于盛世。
        但凡盛世娱乐必盛行,盛唐流行歌舞,大宋流行的更是五花八门,蔡京就靠书法成了太师权倾朝野,但说到传奇色彩,恐怕谁也无法和高俅相比。
《水浒》的说法,高俅就是一破落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败家子二流子,但高俅会鞠蹴,也就是现在足球的原型,而且踢得很好,连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都高声喝彩,考虑到端王的层次,可以说高俅基本代表了当时中国足球运动的最高水平。
高俅不仅在足球运动方面很专业,而且吹拉弹唱、舞文弄墨、耍枪弄棒也颇有些造诣并且擅于娱乐场所交际。这样的人不好找,简直就是运动型的娱乐天才和公关人才,难怪在高俅混穷时,连苏轼这样的人物都不敢轻看他,小心翼翼支使唯恐惹恼了高俅。可能他知道上层好这一口儿,说不定哪天高俅就发迹了。
高俅红了,说实话不红都难,每个人都有合法红的权利,对此大肆进行道德指责是有失客观的。
命运就是这样让人无法琢磨,宋徽宗年轻时酷爱足球运动,可能他深信:球场如战场。能在足球场上摆平对手的人一定能在战场上摆平敌人。于是慧眼识珠的宋徽宗毅然提拔高俅为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参谋总长,估计高俅一定在诚惶诚恐的同时踌躇满志。
虽然都是混子,但有一技之长的混子和一无所长的混子还是有区别的,至少运气很难降到后者身上。
高俅果然不负众望,甫一上任就摆平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据说王进的父亲曾经教训过还是二流子时的高俅,老子虽然死了,帐就要算到儿子身上,王进只好推着老母逃亡了,史进要感谢高俅,没有他,九纹龙可能要在业余武术世界里摸索很长一段时间。
高俅是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个人的奋斗,很不容易,要知道当年连他爹都容不下他将他赶出家门。要哄皇帝高兴,不仅要会察言观色,还要会装孙子,孙子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据说张作霖麾下第一猛将郭松龄非常看不起张宗昌,有一次骂了张宗昌“我日你娘”准备借机发作,不料张宗昌立马下跪说“你日了俺娘就是俺爹了,我得给你磕头”,郭松龄只得作罢。参考历史上其它佞臣的表现,高俅在皇帝面前肯定很憋屈,所以他的属下尤其是水平高又不愿意当孙子的属下就要倒霉了,老子当孙子你们得当重孙子,不愿意当就整死你们,自然当了重孙子的下属肯定要逼迫他的下属当曾孙子,直到最顶层的皇帝换人为止,然后再重新排辈。
皇帝有皇帝的难处,管理这麽个大家业首先要守住,至少不能被人夺走,所以手下人比自己本事小是最理想的选择,可也有难处,就是外敌太强,自己怎么办?赵氏皇族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亡于外族还可以为奴,若亡于内部就要被诛族了,柴氏就是例子,有丹书铁券又能怎样?所以,南北两宋宁肯对辽金忍让退缩甚至称儿臣也绝不放手使用岳飞等民族英雄,民族和我何干?说到底就是小团体利益大于国家民族利益。
蔡京高俅童贯都进入了这个小团体,因为赵佶信任他们,圈内人办事好商量,不像李纲动不动就民族国家大义的弄得赵佶很不爽,但碍于祖训又不能诛杀犯言的大臣,后来的明朝朱氏皇帝直接不和大臣见面了,宁肯被起义军将巨额家产尽数掳走也绝不肯出一文钱资助军队,从万历崇祯到地方诸王都是如此,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后世赵氏皇族和后世朱氏皇族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奢侈享受。
事实证明高俅很让赵佶放心,在他的管理下,大宋军队完全成了摆设,除了哄赵佶高兴的诸多花架子外,可谓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几近于无,赵佶很高兴、很放心,北边的金帝国也很高兴同时也很放心的向大宋出兵了。
高俅历史上记载是在靖康之耻前病死,也算善终了,蔡京就比较倒霉了,据说是被活活饿死,因为没人卖给他饭吃,被解职回乡的白发苍苍的蔡京守着一大船的金银珠宝被活活饿死。但相对于分文没有沿街乞讨被活活饿死的八十多岁的明代严嵩,蔡京还不算最惨,至少是守着钱死。
高俅传奇的一生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名气,相反迫害林冲这件在他看来或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让他名闻遐迩,高俅因《水浒》而千古留名,正史中对他的记载反而很简单,若不是后来秦桧横空出世,整个宋朝文官中他的知名度将会是最高的。
蔡京、高俅、秦桧、严嵩都是非常的相像,都很有皇帝欣赏的才华,对内残暴苛刻,对外无限妥协,信奉“多一事不若少一事,最好不干事,这样才没有事”。说到底还是皇帝喜欢这样类型的大臣,因为有这样的皇帝,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大臣,所以“一把手”的问题至关重要。

杂说人物之三、林冲  
林冲是郁闷的,因为他生在了盛世,有个美国将军曾说,和平是军人的噩梦。才干天下无双的李广也是郁闷的,汉文帝曾叹息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矣哉!”,但李广至少一直在前线和匈奴作战,并且等到了伟大的汉武帝随大军扫荡匈奴,虽有“李广难封”的千古遗憾,也不枉此一生。  
但林冲就不一样了,林冲是不甘于80万禁军教头一职的,他曾私下言道“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窝囊气”,可见他希望征战沙场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林冲勤奋自律尽心尽职。周同有三个徒弟,老大是卢俊义 ,其次是林冲, 最后是岳飞。看到了吧,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卢俊义没怎么表现,但公认武功天下第一,招安后,高俅一伙还是偷偷下毒害死了他,怕他*****,都招安散伙了还怕,只能说明卢俊义不仅能征惯战而且有统兵之大才。而且卢俊义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不依靠官宦背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所谓“商场如战场”,这也反证了卢俊义的才华。  
岳飞就更是神话一样的人物了,文武全才百战百胜,横扫大宋的金人闻听到“岳家军”就胆战心惊士气全无。林冲能比师兄和师弟差到哪里呢?  
因此林冲怀大才而不遇,难免会发点牢骚,却不料就这么个教头位子居然还有陆谦这样的小人盯着。盛世出小人,林冲被算计也倒罢了,奇怪的是高俅却一定要将他斩尽杀绝,王进的老子打了高俅一顿,高俅也没把王进赶尽杀绝,林冲又没把调戏自己娘子的高衙内怎么样,而且最后连自己的妻子都休掉了,高俅为什么就这么和林冲过不去呢?  
几十年后,秦桧也是专门和岳飞过不去,也一定要把岳飞斩尽杀绝,多么的相似,即便战绩如此彪炳忠心可堪日月自律清廉令查抄岳府的官差都落泪的岳飞都逃不了秦桧的毒手,何况一个毫无战绩的小教头林冲呢?  
高俅厉害呀,一眼就看出林冲不是池中物,为了防止他可能出人头地,不惜罗织罪名一定要将他除之而后快。英雄总是伴随着累累白骨,大宋已经习惯称臣纳贡的休闲生活,实在是见了英雄就打心里烦心里怕。  
林冲就倒霉了,他真是不明白给国家效力就这么难吗!哪怕是在野猪林遇险后,林冲都没动过报仇*****的心思,直到高俅派人追杀到了沧州草料场并设计陷害,林冲再无任何可能的活路时,林冲终于怒了,一跺脚反了,不愧是英雄,一出手便轻松毙掉三贼,而且挖出了陆谦的心肝,令读者大叫痛快,恶人终有恶报。  
可林冲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连在梁山上*****的王伦都不敢收留他,有柴进的书信也不行,池子太小太浅了,地头蛇容不得强龙,林冲一时间走投无路了,上不能效力国家,下连黑社会也不让参加,天下之大,竟无林冲立锥之地。  
自古悲情最是林冲,逼上梁山的林冲是大宋王朝盛世下的真实另一面,在后来的描述中,读者可以慢慢看到盛世北宋下的吏治腐败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绝望透顶的地步。  
林冲不再温文尔雅了,在晁盖上山后,见王伦又要故伎重演时,林冲再一次暴怒了,他要复仇要打进东京要亲手宰了高俅那帮混蛋,可是王伦只想在自己的小地盘上称王称霸过与世无争的小日子,盼着哪天被招安也落个功名,也一了平生落第的遗憾。只有和晁盖这样的强龙联手,林冲的心愿才有希望实现,王伦判断的不错,他们的确驾驭不了林冲,林冲太出类拔萃,落得和他们为伍恐怕林冲心中也是很不屑的。  
王伦被杀死了,山寨在林冲的威猛之下也没闹出什么乱子,王伦算白死了,山寨好像就多了他一个,马照跑酒照喝,梁山出现了新迹象势力迅速扩大,一度有了打到东京的实力,可惜晁盖意外死了,宋江一味想招安,其实宋江有宋江的难处,多数人也愿意招安过几天安心日子,但林冲就只能整日借酒浇愁了,大仇再无得报之时,终于在梁山正式接受招安后,林冲抑郁而亡。  
林冲是梁山中最让我同情和叹息的,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人会说,如果岳飞扫灭了金朝,会不会来一次“陈桥兵变”进而“黄袍加身”,历史是无法假设的,‘莫须有’的东西假设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知道,岳飞身后数十年,蒙古几乎灭绝了华夏人种,一百年后,朱元璋才带领汉人翻了身,直达现在,还有人慨叹,崖山之后华夏实亡。而岳飞一直都是千古传唱的民族之魂。  
庄子说过,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又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
保身也。


金圣叹曾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林冲生不逢时,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没有功成的将,一样会有万骨枯。靖康之耻就是无功成将的万骨枯。
每当我看到漫天飞雪时,心中总会浮现出那个枪尖上挑着酒葫芦独自风雪夜行的英雄。
呜呼林冲!

杂说人物之四——宋江
 
宋江是个小公务员,情商是非常高的,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在江湖上有“及时雨”的美誉。  
这个称号很难得来,一是要有豪情、二还要有些本钱,宋江的家境虽然比较宽裕但离着雄厚还是有不小距离的,因此宋江估计是有灰色收入的,盛世之下,大家基本都忙着搞钱,搞完钱就是买地置女人,宋江也不例外,虽说是无心却也置了一房阎婆惜,没想到就栽在她身上了。  
宋江走路是小细步,性格是很谨慎的,表面上宽和谁也不得罪与世无争,但其实胸怀大志总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但阎婆惜不管,她只要钱正常生活和会哄她的男人,这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正常要求,可惜宋江不是普通男人,同事张文远就趁机掺和进来了。  
也是一时大意,宋江竟将和梁山好汉的通信遗失在阎婆惜那里了,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宋江着急了,但再要可要不出来了,阎婆惜太贪婪,可能是没想到自己和张文远公开生活在一起的要求竟被宋江毫不犹豫的一口答应,阎婆惜伤了自尊,阎婆惜当初也是出于报恩才和宋江处在一起,不成想宋江竟对自己弃若敝履,既然绝情就绝到底吧,阎婆惜一定让宋江把梁山送给他的金银交出来,宋江说没收,阎婆惜打死也不信,并恶毒讥讽地说,“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事情已经无法和谐解决了,宋江一怒之下便将阎婆惜杀死,好在关系处理得好,上司糊里糊涂的就把这件人命案子糊弄过去了。  
但宋江只能流亡了,路上结识了好多好汉,“及时雨”完全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在江湖上畅通无阻,当真是人的名树的影。  
后来在浔阳楼上喝多了,勾起了往日的雄心壮志,宋江竟然写下了反诗还写在了墙上生怕别人看不见,急于寻找机会升迁的人多了,宋江就落在了黄文炳的手上,宋江无奈想出了装疯一计,但装疯是要花出本钱的,装疯的始祖孙膑那可是吃过猪粪的,唐伯虎更是一丝不挂满城跑,宋江喊了两声“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就想低成本混过去,那是门儿都没有。  
宋江被判了死罪准备问斩,梁山好汉真不是盖得,最短时间集结起来直接劫了江州法场,兄弟情谊真是山高海深。“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两句词这么快就应验了。  
宋江被迫上了梁山,借着他的招牌,各路好汉纷纷来投,梁山愈加兴旺,但宋江心里是郁闷的,因为他看不到梁山的出路,梁山能维持住完全是拜宋徽宗不务政事所赐,虽然挂着“替天行道”大旗,但其实还是干着打家劫舍的事情,虽然打的都是富户强豪,但和宋江心目中的理想差的还是太远。宋江虽然曾写过“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样豪气的诗,但他的理想还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升迁。上梁山不过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的无奈选择。  
如果客观的分析一下,我们就会明白宋江的苦闷,梁山模式是没有出路的,宋江又没有“宋金二十年内必有一战”的高瞻远瞩,否则他一定会坚持下去,可惜宋江恐怕连完颜阿骨打是谁都没听说过,于是宋江就决定招安了,他认为这是梁山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的选择。毛主席说过,《水浒》妙就妙在投降上。  
宋江认为梁山的出路就是招安,但晁盖是不同意的,晁盖他们犯的是死罪,另外他们压根也没怕过死,否则也不会去劫“生辰纲”,他们心中有一股道义存在,很想匡扶正义还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一个例子就是不想让时迁入伙,怕鸡鸣狗盗之徒污了梁山的名声,可见晁盖是有更大的境界追求的,是理想主义者。  
宋江是现实主义者,注重实用性,招降秦明、卢俊义、朱仝等的手段着实低劣甚至令人不齿,但在他看来,这都是为了梁山的生存不得已为之,而在晁盖遗言之下和平夺得梁山首领位置又体现了他政治手腕的娴熟老练,,108将排座次巧妙体现了宋江对内部权力的合理分配,要知道这可是历来最棘手的事情。  
宋江缺乏严肃的纪律性,象蔡福蔡庆兄弟两个都是恶吏,理应属于被替天行道的行列,但结果也被同意入伙了,换作晁盖,这等恶吏是断不会被允许入伙的,但在宋江看来,只要能壮大梁山实力,无所谓道义。有意思的是最后招安后蔡氏兄弟都高升了。不知那时的宋江心情如何,想来是很复杂的。梁山队伍成分越来越复杂了,凝聚力慢慢就削弱了,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为了招安,宋江煞费心思,将“聚义厅”改作了“忠义堂”,但可惜“替天行道”的大旗不能砍,连最忠于他的李逵在这个问题上都敢和他翻脸,宋江只能在私下里叹息,你Y的太不懂政治。  
算得上知识分子的吴用最理解和懂得宋江的心思,之所以说算得上,是因为蔡京为代表的高级知识分子是不认可吴用这等低级知识分子的,只有梁山认可他。吴用跟随晁盖起家,但却倒向了宋江,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追求是相同的,就是寻求体制内升迁,梁山不是他们的最优和最终选择。  
在吴用的帮助下,宋江的地位非常巩固,招安的计划也顺利进行,梁山好汉是很忌讳轻视女人的,宋江连青楼名妓李师师都屈身求了,可见招安的心是很诚的,手段几乎都用尽了。  
宋江并不真正懂得政治,在他看来政治也是利益交换的手段,大错特错了。宋徽宗、蔡京、高俅他们是一个核心小圈子,宋江想挤进去甚至和他们和谐共处都是不可能的,宋江的贿赂谄媚对他们是没有用的。宋江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招安机会,如果能把握住,梁山众英雄的悲剧也许可以避免,那就是反围剿成功俘获了高俅之后,宋江应该将高俅枭首,一来聚拢梁山尤其是林冲为代表的道义者的凝聚力,二来梁山声名远播,天下大快,实力会非常雄壮,和北宋朝廷的谈判砝码会很重,招安成功的前提一定要拥兵自重,最后就是除掉了一个朝廷内部的大隐患,利于以后的共处。但宋江不会有这样的决心的,因为这等于是公开对抗朝廷,实用主义者是不可能这么干的。  
宋江玩了几个小把戏,例如先吓唬后安慰,扯诏之类的,试图感化高俅,可惜在高球看来这太小儿科了。  
无论如何,宋江总算招安成功了,但等待他的和他预期的相差甚远,他可能忘了梁山兄弟是怎么上梁山的了。兄弟们好不容易跳出了大宋的制度陷阱,结果宋江又把他们送进去了,宋江寄希望于宋徽宗开天恩,可宋徽宗压根就是他们小集团的头子,怎么可能胳膊肘向外拐呢!  
很多原本官府出身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得已落草梁山的英雄,很多起因就是梁山或说宋江造成的,本以为要干一番惊天事业,结果绕了一圈又回到官府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们的愤恨是不难想见的。  
草莽出身的反而容易接受招安,本来一无所有现在弄个官做也不错,只是面子上不太好看。  
梁山的结局很凄凉,宋江一定要为他的忠义搞个注脚,那就是毒死了李逵,也可能宋江不愿百姓再遭罪吧,很感人的是,李逵慷慨的平静赴死,兄弟情深若此,感人至深!  
吴用最终吊死在宋江坟头,不知何人给他收尸。梁山终落得悲凉收场。  
十数年后,金兵横扫大宋,官兵无不望风而逃,独呼延灼力战金兀术因年迈不敌战死疆场,这是梁山英雄的最后一抹记忆,悲壮但却豪气千秋。  
金圣叹是恶评甚至大骂宋江的,其实宋江是个矛盾的人,他是个仗义且自律的好人,否则不会这么多人喜欢他和服从他。他不甘于平庸混日,祈望体制内升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但大宋的官僚体制容不得他这样想干事的人,他厌恶这个体制但又无时不刻想回归这个体制,在矛盾的左右摇摆中毁掉了梁山也毁掉了自己。  
后世人们想起梁山首先想起的就是那面高悬的“替天行道”大旗。那是穿越历史黑暗的一束光明,历千年而不衰。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沙发  发表于: 2009-07-13   
  
xiaocaobeihei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