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监管层不会坐视暴跌
www.eastmoney.com 2009-08-09 11:51 马红漫 东方早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 | 字体: 大 中 小 |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42)
近些年来,研究经济基本面并能够先知先觉者,往往能够把握住股票市场变化的先机。以本轮市场反弹为例,如果能够在去年四季度,或者最晚到今年一季度,投资者就能够预判到经济见底复苏得到确立,自然能够享受到巨大的市场涨幅与投资收益。
同样的道理,当股市行至近3500点的高位,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也愈发开始发挥作用。当下的经济基本面可以如下描述:总量经济目标实现已基本无虞,但结构优化仍面临严峻考验。以这一状况推演,我们不难解释为何近期资本市场投资者很难赚钱了。总量经济对应的是大盘指数,既然总量经济基本没有大的问题,那么指数很容易保持在高位运行。但另一方面,结构问题考验的是经济运行的真实质量,"铁公基"为主的国有项目投资优化了总量经济,但却挤出了民营经济,使得经济复苏的真实质量堪忧,由此抑制了具体的投资回报。
其导致的结果是,指数继续保持在高位,但个股的估值风险越发明显。由此可以推论出的市场投资趋势就是,尽管股指的确面临上行压力,但期望市场在短期出现明显的深幅调整也可能性不大。至于具体的个股板块,则有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在厘清经济基本面之后,需要探讨的则是政策面的问题。如果以简单的"利空"与"利多"来看,政策面的情况可以用"全是利空而无利多"来形容。这些消息包括:货币政策转入动态微调,货币供给的趋势必然会是逐步收紧;沪深300指数型基金发行遭到证监会"劝退";国际板与红筹股回归提上议事日程,扩容压力加大;监管部门警示机构不要过度投机新股炒作;下半年财政收入吃紧,理论上存在上调印花税的可能性,等等。这些信息虽然有的还未经证实,但一旦累积起来发挥作用的话,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当然,如果以经济必须要稳定运行的政策基调观察,监管部门尽管会提示风险,但决不会坐视市场深幅暴跌。从某种意义上讲,稳定的重要性要远甚于提示投资风险。特别在当下,相关监管部门更加无法容忍市场下跌趋势与"企稳向好"的经济趋势相背离,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市场以目前的指数位置观察,显然已经透支了经济基本面;调控政策当局希望遏制住市场的继续非理性飙升,但同时也不可能容忍市场出现非理性暴跌。两相权衡,平衡市将会成为未来一段市场的主导力量。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选择的是如何在平衡市中把握投资机会。对此,笔者的建议包括两点:其一,尽管经济大趋势是向好的,但更大的考验在今年年底欧美经济能否复苏。如果海外市场复苏能够实现,那么将确认一波牛市的真正出现,反之,经济基本面的压力极大。其二,以平衡市的投资规律看,前期滞涨的品种具备补涨机会,耐心持有就会得到回报。同时,由于以基本面为基础的投资机会缺失,以重组为核心的题材机会将会大行其道,这需要投资者耐心去发掘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