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公司现有28家,投资者怨声载道,大骂公司。
我说,你们骂错对象了!
这些公司被强制退市后,刚上三板时乖不乖?乖!老实不老实?老实!听话不听话?听话!
为什么后来越来越变得“不乖”、“不老实”、“不听话”呢?
原来毛病出在有关方面。
2001年7月设立的三板市场是什么东西?有人放风,这是给落难的投资者“变现残存利益”
的地方!但查遍有关方面公布的文件,未见这种说法。法律上没有,行政文件也没有。
翻遍记者的报导,只看到人大财委中某一不大不小的管员说过这句话,是不是那位退休后进入
太平洋证券任独立董事的既得利益者?没有精力进—步考证。
无论如何,三板定位得由法律法规说了算,而不是某个人屁股说了算!
而三板公司当时不懂,投资者老百姓当初也不懂。当年进入三板的公司印象中几乎没有不出
年报的。也几乎没有不缴“保护费”的。
什么“保护费”?
进三板得向主办券商缴钱呀,以后每年都得缴,一般每年几万元,申银万国主办17家,国信
券证主办18家,国泰证券主办8家,这三家券商共主办41家,占三板公司八成,大家可以算一算,
这保护费每年进账多少个万?当然主办券商向协会进贡巨额会员费中有三板公司缴纳的银子。所
以开始时大家纷纷节衣缩食缴纳银子,买取“保护”。此外,还缴纳审计费,编制形式上合格的
年报。后来发现上当了,银子缴了,该保护没受保护,审计报告有P用?还不如不缴!每年好多
几万元自己用不好吗?于是一部分活络调皮的公司学起流氓腔,操起流氓活,耍赖了,有的玩起
老鼠忽悠猫的游戏,有的干脆躲了起来,最典型的如国嘉和信联。还好有关方面是只养尊处
优、好吃懒做的花花猫,你们躲就躲吧,反正来钱的路子多得很,数钱就来不及,哪有闲时来管
你们,吃饱喝足,路都走不动了,哪有脚力抓你们。无所谓啦!
但为了推卸责任,嘴巴子要张,笔杆子要使,舆论要噪,什么“三板公司很烂,有的公司都没了”。
其实这些公司都在,当地地方政府是他们最终保护人呐。但到霉的是投资者。
2002年以后至今,中国资本市场有了长足进步,但三板7年政策空白,导致了三板如今局面。
只有积极的三板政策才能制止大家学流氓耍流氓,才能调教好三板!
积极的三板政策怎么来?不会天上掉下来,因为投资者不是权贵利益者,本来应该可以成为
最强大的利益群体,遗憾的是目前力量尚欠凝聚。
说到这儿,知道谁是责任人,该怪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