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9】
*ST信联(600899)惊爆10亿黑洞 原董事长难逃干系
*ST信联被一个个空壳公司围绕,而这些空壳公司通过套现资产、拖欠上市公司款项、担保等手段从上市公司卷走了10多亿资金。种种迹象表明,所有这些壳公司都与*ST信联原董事长王宏声密切相关
进入2005年,*ST信联成为暂停上市第一股。与曾经的网络概念、围甲联赛的风光相比,*ST信联衰落的速度让人吃惊。
谁该为*ST信联的今天负责?
*ST信联今日公告称,日前接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证监会正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画饼
王宏声在资本市场并非名动江湖,短暂的出场也仅限于赞助围甲联赛后一番扶持围棋的雄心壮志。
王宏声控制的深圳声广是如何进入*ST信联,要从1999年说起。
1998年当信联股份再也维持不下去即将面临亏损时,投资有线电视网络的深圳声广进入了重组信联股份的名单。
据悉当年深圳声广提出的重组方案是:将其拥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资产注入信联股份,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当时持有湖北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49%的股权,后者拥有大约20万的用户。而深圳声广当时表示收购信联股份后,在全国7省20市收购有线电视网络,要占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市场份额的20%。
合谋
1999年,深圳声广开始对信联股份的重组。
1999年4月和9月由深圳声广控股的上海声广以及武汉上行以每股2.16元的价格分别受让浙江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持有的*ST信联29%和9%的股权,分别成为当时的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
此后2000年5月武汉上行又受让了浙江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浙江手联”)持有的*ST信联14%的股权(后来因为拍卖这部分股权被东渡房产公司获得)。武汉汉讯2000年6月受让*ST信联626.593万股法人股,成为目前的第七大股东。上海迅宏科技有限公司是在2000年(具体时间未见披露)受让*ST信联532.515万股法人股的,成为目前第八大股东。杭州宏兴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宏兴”)则是从上海声广处受让*ST信联1775万股法人股。
*ST信联从未披露这些上市公司股东有关联关系,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股东都与王宏声和深圳声广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关于武汉上行,记者查阅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虽然是自然人出资,但是大股东、法定代表人陈刚的履历表显示,其于1998年开始在湖北声广任财务经理。而后2000年9月2日,郑扬开始成为该公司股东(持股20%),郑扬从1996年起就在深圳声广任经理。
关于武汉汉讯,该公司于1998年由谢勰、郑雪亮、李刚三人共同出资设立,而汇集各方工商资料可以看出,谢勰、郑雪亮自1997年开始与王宏声多次在深圳声广、深圳声雷、深圳商圣、信联股份共事。
关于上海迅宏,资料显示上海迅宏1998年至2000年9月期间的股东之一还是在武汉上行出现的郑扬,他的持股比例40%。
关于杭州宏兴,资料显示该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张月自1999年5月至2001年4月是深圳益君宏职工。而深圳益君宏成立于1999年11月1日,股东为重庆泰正(王宏声的关联公司)持股90%,曾立波持股10%。
综合资料可以看到,*ST信联的前十大股东中,与深圳声广控股的上海声广有关联关系的至少还有四家。
2000年5月深圳声广控股的上海声广正式成为信联股份的大股东,其实在此之前通过控制多个关联公司,王宏声早已将*ST信联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布局
那么深圳声广真的是王宏声完全控制吗?
根据*ST信联2004年年报,上市公司*ST信联的直接控股股东为上海声广,而上海声广的控股股东为深圳声广,深圳声广的股东为陈鲁持股27.4%,周明持股22.7%,方万中持股24.6%,张丽持股25.3%。单纯从股权关系来看,这四个自然人是*ST信联的最终实际控制人,并非王宏声。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2001年8月13日王宏声等深圳声广的股东已经将股权转让给陈鲁等四个自然人。但是依旧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直到2003年1月。随后就任董事长的是王宏建。据知情人士透露,王宏建本是王宏声的哥哥。按照记者查阅的工商资料,陈鲁还是深圳声广和上海声广的董事长、法人,但是王宏声兄弟却前仆后继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令人感到蹊跷。
记者调查发现,所有围绕在深圳声广和上海声广周围的公司股东都有一个共性:公司设立开始都是王宏声做公司法人或者发起设立,此后就会变更股东,王宏声逐渐淡出,并脱离基本关系。但是一到重大投资项目关头,王宏声就会又回到董事长甚至是法人的位置上,无论是投资上市公司股权还是投资有线电视网络,这个规律在绝大多数公司身上得到证实。
查阅深圳声广的工商资料,可以看到该公司自1995年设立以来,股东变更事项十分频繁。但是深圳声广的股权转换虽然频繁,不过根据汇总工商资料可以确定,绝大部分深圳声广的公司股东都可以确定是王宏声发起设立的,而且这些公司往往与王宏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在深圳声广的股东变更表中出现大量的自然人股东。根据记者调查,这些自然人股东有一个明显的规律,一类是频繁出现在王宏声系统的公司工商档案中,另外一类是惊鸿一现,这些惊鸿一现的人物往往在王宏声系统的公司中出现过一次,而且多数是外地身份证。
记者为此联系一位在深圳工作多年的金融业人士,该人士表示,“在深圳企业做大一点,老板肯定不会再做法人或者董事长,他会找个人养着,代他做董事长,一旦出事,自己不会被牵连,有些公司股东根本就是山村的农民。”
而知情人士表示:“深圳声广的实际控制人就是王宏声。”
空壳
一个精心布局的网缠绕在*ST信联周围,这些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又能否完成信联股份转型触网的使命?
记者对深圳声广和上市公司其他股东进行了实地访查。
按照工商资料,深圳声广实业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更名为深圳国融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办公地址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南路38号华都园25层E座。记者来到深圳东门南路38号华都园,物业保安人员告诉记者该楼25层E座没有业主。记者在华都园25层也没有发现深圳声广和深圳国融的任何踪迹。这家上市公司的最终控股公司竟然只是一家空壳公司。
记者继续调查其他*ST信联的股东。工商资料显示,*ST信联第七大股东武汉汉讯的注册资本仅100万元,而且在工商登记资料中并无对信联股份投资的记录。查阅武汉汉讯的200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其股东权益仅为89.4万元,这样的公司是如何拿出3267万元收购*ST信联的股权,已经是个谜了。而即使到2003年这家公司仍然股东权益仅为119.6万,利润还是-5.6万。
记者来到工商资料登记的公司地址所在地武汉市汉口建设大道418号中奇大厦702室,发现这个商住两用的办公室早已人去屋空,物业表示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该房间有人了,还为记者出示了一张“兴旺物业公司缴费通知单”。
而*ST信联第四大股东是武汉上行。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2001年的损益表中基本都是空白,惟有年终累计净利润2.7元,此后2002年也是如此干净整洁,到2003年净利润累计达到-984.58元。而更加让人不解的是,这家在1999年与上海声广一起收购*ST信联股权的公司在当年的报表中没有反映。可以说虽然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但是基本空白的业务和报表显示这也是一家空壳公司。记者按照工商资料显示的地址进行查访,最终也没有看到这家公司的庐山真面。
信联股份的最终控股公司竟然是空壳,而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十大股东中竟然有数家是空壳公司。这到底是在做什么?
套现
在成功进入*ST信联以后,王宏声和深圳声广控制的一系列公司开始了运作。首先是将资产装进上市公司套现。
根据信联股份披露信息,*ST信联1999年2月签订协议书,共出资人民币1.23亿元,分别受让深圳声雷持有的湖北声广网络有限公司(“声广网络”)63%的股权及深圳商圣所持有的声广网络36%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湖北有线49%股权。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湖北有线成立于1997年11月8日,注册资本12000万元,股东为:湖北广播电视厅持股51%,深圳声广持股30%,深圳商圣持股19%。之后在2000年3月发生股权变更,深圳声广和深圳商圣将持有的湖北有线的总共49%的股权转让给声广网络。可见这次交易根本就不成立。
另外深圳商圣股东为深圳声广持股5%,上海声广持股95%,而深圳声雷(后更名为“深圳日昇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3月24日股东为深圳商圣持股40%,重庆泰正持股33.3%,湖北声广持股26.7%。可以确信深圳商圣和深圳声雷当时就是王宏声控制的公司。通过此笔虚假交易,王宏声间接控制的深圳声雷、深圳商圣却获得资金1.23亿元。
此后*ST信联又于2000年11月26日通过了《收购武汉迅宏99%股权方案》及同意《退出长春视网补偿协议》的决议,公司从湖北声广以2.4亿元受让武汉迅宏99%股权。武汉迅宏持有河南中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49%的股权、北京金伟华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51%的股权、枣庄有线电视网络数据有限公司51%的股权及南海新讯网络服务有限公司51%的股权。
记者调查发现,武汉迅宏设立于1999年10月21日,注册资本9000万元,股东为:重庆泰正持股27.8%,武汉上行持股27.8%,湖北声广持股22.2%,黄莎莎持股8.9%,曾祥贵持股7.8%,周培红持股5.5%。资料显示武汉讯宏的股东有六方,而湖北声广仅控股22.2%,完全不可能将99%的股份转让给上市公司,显然属于虚假交易。
而所谓退出长春视网更加是一记乌龙。上市公司曾经在1999年4月与上海声广、深圳声广就转让深圳商圣99%的股权达成协议,与湖北声广和重庆泰正就转让深圳声雷60%的股权达成协议,从而获得长春视网49%的股权。但是资料显示长春视网1999年1月26日已经被注销。于是就有了所谓《退出长春视网的补偿协议》。
查阅湖北声广的工商资料,公司是王宏声担任法人时的深圳声广出资3800万与湖北丝绸进出口集团合资成立的,深圳声广公司持股达到95%。而湖北声广历任董事长王峰、郑扬都是出身自深圳声广的。这笔虚假股权交易,让上市公司又给深圳声广控制的公司赠送了2.4亿的资金。
但是仅仅三年半过去,资料显示2004年5月26日武汉迅宏又将其持有的枣庄有线51%股权转让给枣庄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仅150万元!占2.4亿交易的四分之一的标的缩水成如此程度。
还有一项收购更加有趣。据*ST信联披露信息,公司子公司武汉迅宏于2001年11月12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按3400万元的价格受让杭州益宏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金伟华34%的股份。
经过这几次收购,信联股份已经购买了3.97亿的资产。
欠款
除了购买大批资产,*ST信联还从深圳声广收获了大批应收账款。
2002年8月18日信联股份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深圳盛宏出让武汉迅宏99%股权的议案。转让总价80789904.79元。但是这笔交易在*ST信联的2004年报中是这样反映的:“截止2002年12月31日公司实际收到盛宏网络股权转让款5080万元”。
根据深圳盛宏的资料,该公司设立于1997年11月,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股东为香港中经持股99.25%,深圳声雷持股0.75%。据悉王宏声自1997年香港中经公司设立至2003年5月23日期间系香港中经的董事。这说明这仍是一项与王宏声有直接关联的交易。
出让武汉迅宏时,深圳盛宏至今仍欠2998.99万元,形成*ST信联对其的应收款。而知情人士认为这笔应收款认定掌握在王宏声手中。
2002年4月7日*ST信联与深圳日昇(原名“深圳声雷”)签订协议,将持有的声广网络99%股权转让给该公司。转让价格1.7亿元,而*ST信联的披露显示,深圳日昇尚欠上市公司7402.22万元,形成巨额应收款项。
深圳日昇的资料显示,公司的股东已于2002年3月10日变更为:谭学波持股40%,柳群持股33.3%,刘子明持股26.7%。但是据有关公司档案记载,谭学波曾多年在王宏声控制的深圳声雷、重庆泰正等公司担任股东、董事等。而知情人士认为此笔应收款的实际占用人仍为王宏声的可能性极大。
另外*ST信联披露,2002年中期报告记载上市公司对深圳兴隆昌应收往来款4000万元;2002年度报告、2003年度中期报告都没有新的对其有应收款的记载;而2003年报显示,对兴隆昌应收往来款1.1亿元。
根据深圳兴隆昌的资料,该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而2003年度年检显示公司总资产82万元,净资产79万元,负债总额3万元。这样的公司如何能够与上市公司形成往来款1.1亿元。深圳兴隆昌2003年检记载的公司地址为“深圳罗湖区东门南路金源大厦15层E室”,记者进行了调查,当地保安称听说过此大厦,但是肯定不在东门南路。
与一家空壳公司形成往来款1.1亿。知情人士认为,信联股份对深圳兴隆昌的往来款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与信联股份实际控制人无关的他人虚假注册该公司,诈骗信联股份巨额款项;二是信联股份实际控制人虚假注册该公司,诈骗信联股份巨额款项。上述两种可能均已涉嫌重大刑事犯罪。
除了上述款项,在*ST信联的2004年报中还有其他应收款:湖北声广网络有限公司欠款6033.73万元,武汉讯宏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欠款9094.47万元,上海声广投资有限公司欠款1041.4万元。以上总计达到3.9546亿元。
担保
*ST信联的窟窿还不止于此。
关于*ST信联为湖北声广1500万元的担保,据*ST信联披露信息,2001年7月23日,湖北声广向工商银行洪山区支行贷款2000万元,*ST信联为其担保1500万元。而2003年6月2日武汉中院作出判决,*ST信联在1500万元借款金额内承担连带责任。
而根据工商资料,在2001年7月23日的时点上,湖北声广的股东为:深圳声广持股95%、湖北省丝绸进出口集团公司持股5%。知情人士认为,可以断定,在信联股份为湖北声广贷款提供担保之时,*ST信联和被担保人湖北声广均处于王宏声的掌控之下,该笔银行贷款借款人的实际控制人是王宏声。
关于*ST信联为武汉迅宏9000万元的担保,据公司公告,*ST信联于2002年2月与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江汉支行签署借款担保合同,为武汉迅宏金额0.9亿元的银行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最终形成上市公司的担保债务9000万元。知情人士认为,2003年12月19日前香港中经为武汉迅宏的受让方深圳盛宏的绝对控股股东,而在2003年5月23日前王宏声为香港中经的董事,可以认为*ST信联该笔担保的银行借款的实际控制人为王宏声。
根据*ST信联2004年度报告,*ST信联对外担保共计28500万元,而公司披露的违规担保总额也是28500万元,这也就意味着全部的担保都是违规担保。而这些违规担保资金的去向仍然值得关注。(记者 李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