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主板相比,创业板最大的特点就是机会多,但风险大。这种风险,除了由于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相对比较小,股价更容易大幅波动以外,还表现在公司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退市风险远高于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那么,面对创业板,究竟该不该进场?一旦进场,又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投资创业板,有什么限制吗?
《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投资者申请参与创业板市场,原则上应当具有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交易经验。比如王小姐在2007年4月1号开户,直到2008年4月1号才正式买卖股票;那么到目前为止,尽管张小姐已经开户两年,但并不具有两年以上的交易经验,因此不具备参与创业板投资的资格。
面对创业板上的企业,我们该如何确定投资目标,毕竟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我们不太了解的?
我们可以拿这次首批7家公司举个例子。首先可以看发行价。这7家中莱美药业发行价最低,而神州泰岳发行价最高。尽管发行价并不能衡量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但从其发行价以及背后的市盈率,人们还是能看到价值的空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行业。首批7家企业中,莱美药业和乐普医疗就最被看好。因为新能源、生物医药和IT是最被人们看好的前三大行业。
再有就是看成长性。成长性一直是机构炒作的关键因素,那么,7家公司谁更有成长性呢?在7家企业的相关数据中,2007到2008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增长的只有3家,分别是特锐德电气、莱美药业、南方风机,其*****锐德电气增长最多。
在对创业板股票的分析上,与常规的分析方法有所区别。其中,未来成长性、行业扩容力以及企业领导层等情况是对创业板股票最重要的分析依据。
很多人对上市首日都卯足了劲,对上市首日投资你有什么建议没有?
典型的介入时机有三种:一是开盘价介入。这是相对“中性”的介入方式。介入后,既有大涨机会,也有大跌风险,投资者可以视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决定。
二是急跌后介入。这种介入方式成本最低、风险最小,但需要谨防“贪心”过重,跌了还盼跌,错失介入良机。
三是急涨后介入。这是侥幸心理,以为股票还会大涨。其实,大涨后的股票风险大于机遇。所以,要尽量避免用这种方式介入,宁愿错过,也不要做错。另外,创业板股票“变脸”很快,不适合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