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们要关注三板市场的退市公司,今天恰好是有4家从主板退市的公司在三板挂牌了,这些公司今天的表现如何我们来看记者的报道。
由于连续三年亏损而从主板市场退市的4家公司,五环、安一工、中桥、星光今天在代办股份转让市场挂牌交易,这也是今年3月1日强制评级机制正式实施以来最为集中的一次,这4只股票以退市前的收盘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下跌,其中中桥跌幅最大,达到74.97%,跌幅最小的五环也下跌了55%,跌幅如此之大,但全天成交量却比较小,对三板市场这样的交易情况,投资看法又是怎样?
投资者:在前些年拿了这些ST的股票,当时还是对公司抱有一些希望,所以一直没舍得卖,到最后想卖的时候价格又觉得差得太多了,所以就没有放手,现在进了三板以后,可能这些股票跌幅更大了,所以就觉得希望公司能有一些实质性的重组,能够给大家最后的一点希望吧。
投资者:今天看到已经退市的股票,在三板市场进行恢复交易,而且跌幅很大,这充分说明不以价值投资来进行纯粹的投机行为,在股市恐怕最终是要吃苦头的。
三板市场正式名称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设立初衷是为解决sdaknext系统挂牌公司的流通问题,目前也是主板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组成部分,保护持有退市公司股票中小投资者权益,现在三板市场挂牌的公司共有21家,主办券商18家,营业部达997个。
主持人:我们对这些投资者采访中看到他们对这些在三级市场表现也是感触很多,我们总结了一下发现这些公司有个共同特征,在挂牌首日都出现大幅下跌,基本上都是在50%,这认为这种巨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周 到:我想有三个原因,一个是投资结构不一样,我们开设三板市场初衷是为了解决sdaknext系统两个系统挂牌公司遗留下来的问题,把这两个系统股票平移到三板市场,当时设立初衷是这样,三板市场股民主要由sdaknext系统投资者组成,从主板退下的公司由于资产质量比较差很难引起这批原来sdaknext股民的兴趣,它成绩意愿不强,而主板公司退出的股票它又急于把股票卖掉,造成供求失衡,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它在退市之前,定价还是偏高,二级市场最后的收盘价还是偏高,因为我们市场中也确实存在投机的行为,造成这批终止上市公司在退市之前股票价格和现在三板市场相比明显高,三板市场资产尚可,较好的公司可能7、8元,主板市场终止上市时候还是7、8元,这样一比显得价格结构不合理必然要下调,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我们现行的政策也不提倡退市股票涨幅,这恐怕是为了化解风险,对股票首日交易主板市场是规定的,比如我们不受涨跌幅限制,三板市场首日交易它有一个规定,上涨幅度不会超过终止上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5%,下跌幅度它没有限制。
主持人:有上限,不设下限。
周 到:最低报价可以是0.01元,对理论上一个股票可以跌99%点几都存在着,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股票上涨,并且有利于化解风险,我想这个是三个原因。
主持人:三板市场特性,包括它的交易制度,还有一些上市公司质量本身的问题决定了在三板市场挂牌的退市公司在首日跌幅这么大可能是必然的现象?
周 到:对,我想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形还会发生。
主持人:我想对持有这些退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在感到心疼的同时,他们也更加关注目前这些退市公司情况,恰恰由于这些公司退市了,所以他们无法获得更多信息,如是我们的记者带着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选择了一家今天挂牌的退市公司鞍山一工进行采访,我们来看看记者报道。
记者:这里是鞍山一工的成品库,这家公司因为连续亏损而在2002年退市,当时有记者来到这里曾做了如下描述,鞍山一工已见不到机器的轰鸣和人来车往的喧嚣。
现年过去了,现在的鞍山一工发生了什么变化,鞍山一工的主要产品是120-160马力的推土机,在它的试车场三台刚刚生产出来的推土机正在调试。
于会林(鞍山一工总装分厂试车调试员):刚退市的时候大家人心惶惶,认为企业没有前途、没有发展了,这二年通过全厂上下齐努力,生产基本上恢复了年产目标400台,大伙工作也有干劲了。
鞍山一工今年计划生产400台推土机,这只是生产线产能的20%,虽然公司推土机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了2000多万元,但因为产量仍未能达到年产450台推土机的盈亏平衡点,造成成本过高,主营业务依然亏损约1200万元,尽管如此主营业务亏损也只占公司整体亏损的1/10左右,是什么原因拖累公司的业绩。审计报告显示公司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超过了6000万元,这两方面问题也是当年导致公司亏损退市的直接原因。
王建华(鞍山第一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2002-2003年我们办理了4829人的失业并轨,使管理费用降低了约1000万元左右,我们还有接近5000人的离退休职工目前还有待解决,我们的财务费用一直没有降低,但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资产核呆的工作。
沉重的历史包袱使得鞍山一工的复苏之路举步维艰,就连维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也显得捉襟见肘,没有资金支持鞍山一工无法在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抓住机遇扩大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上不去也就没有了利润的来源,没有利润来源,企业通过经营减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企业还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王建华(鞍山第一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在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因为没有最终的结果,现在还不宜对外披露。
重组这词对鞍山一工来说并不陌生,在它上市的8年时间里,曾经受过3次重组的努力都没有成功,但是王建华认为退市以后公司不用再为了保壳而牵涉太大精力,为重组提供了更大的余地。公司也希望通过重组理顺公司结构,改变连续亏损的现状,争取回到主板市场。
主持人:从公司采访我们看到职工觉得公司有些恢复生产的希望,但是公司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它想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靠自己的力量,重组是它的惟一一条出路,但是又有谁愿意帮他背这样一个包袱,像鞍山一工的情况在退市公司当中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周 到:应该说到目前为上我们退市公司从资产质量看都和鞍山一工差不多,这些公司在退市之前资产质量只要比现在好一点,它就会想办法保住壳,刚才报道也说了,正是因为在规定期限内它不能扭亏才导致它的退市,这个我想在退市公司中是共同特点,另外从三板市场制度看体现这些退市公司共同特点,目前退市公司全部最高交易三次。
主持人:交易三次怎么来理解?
周 到:三板市场有这样几个基准,一个是每周可以交易一次,一些sdaknext系统挂牌股票它是每周可以交易一次,对于净资产或净利润为负的公司只能每周交易三次,退市公司就属于这种情形,它净资产是负的或净利润是负的,鞍山一工去年亏了,这两个它都符合。
主持人:这些公司就真的就没有希望再回到主板市场,我想这种情形出现可能性非常小,关键它的包袱非常沉重,像鞍山一工财务费用,其他退市公司中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
主持人:我想投资者如果他们真的持有这些公司股票,他们当时在主板市场已经遭受很大打击,受到很大重创,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公司之所以走到今天退市绝境我想经过一个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是不是投资者能够有机会回避这个风险,他们应该怎么来回避这个风险?
周 到:我想是有这个机会,首先投资者应该明白他应该去回避这种行为,而不是参与投机行为,这是前提,如果你以投机心理去看待可能给他回避机会他都不一定去把握,从目前制度看回避风险至少有这么几个机会,一个是在主板市场股票ST,我们现行交易制度已经提示风险,股票被ST了它和正常股票不一样,另外一种*ST,对一部分股票来说它可能是从ST发展到*ST,也有一部分没有经过ST阶段,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直接就*ST,这是一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在涨停上市之前按我们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公告三次,三次到年度报告公布完毕以后,它的股票就不能交易了,年报报告公布我们现在是有事先预约,告诉你我几号公布,在公司公布三次退市预告阶段开始到年度报告公布之前,这个阶段你还是有退出的机会。
主持人:公布我有退市预告的时候这已经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底线?
周 到:最后的机会,在最后机会阶段它比三板市场有个优势,主板市场它有涨跌幅限制,涨跌幅不超过5%,因为你戴帽,三板市场已经首日可能50、60、70%都有可能,所以关键是看投资者怎么应对把握这些机会。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而且我记得刚才在采访当中第一位女士她谈的心理可能更具有普遍代表性,我拿股票很长时间它跌了很多,但是我还是抱着一线侥幸心理,也许它还会有重组,可能会翻身,而且这种重组消息市场当中满天飞,而且我们发现有些股票真的重组绝地逢生,作为投资者来说怎么来辨别消息真假?
周 到:我想从总体看ST公司里面真正能走出困境的公司不多,最近我们一汽夏利摘帽,去年夏新也是摘帽,但是更多公司没有改观机会,这和ST公司总体看资产质量欠佳有关,比如它净资产为负值,有到期或预期大量债务,有大量对外担保,这些都是它重组的障碍,这点可能是我们要更多去关注重组风险。
主持人:对这些公司来讲风险是远远要大于机遇?
周 到:对。
主持人:我们统计了一下2003年70家*ST公司当年继续亏损存在退市风险是有21家,2/3公司能够扭亏为盈,对于这些可以摘*脱帽的公司,你认为投资者还可以和它们再进一步接触吗?
周 到:其实我刚才已经包含这个意思,少量的,因为有很多公司仅仅是为摘帽而摘帽,比如说以前投机,现在又暂停上市叫ST中肯,这种公司在ST公司还比较多存在,它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它的面貌,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主持人:总结一下我们通过对退市公司风险认为你认为给投资者一个建议是什么?
周 到:我觉得审慎对待,关注公司的质量。
主持人:感谢周到先生给我们进行的分析,在这里也衷心希望投资者在这尝到这些退市公司苦头之后能够再好好地反思一番,不要伴有侥幸心理,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公司风险大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