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教育部周济被免职背后,没少受总理批评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16068
精华: 16
发帖: 1024
在线时间: 3010(时)
注册时间: 2009-03-03
最后登录: 2010-04-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教育部周济被免职背后,没少受总理批评

        11月1日下午3时,一天前刚刚被免去教育部长职务的周济突然出现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第19会议室。正在这里召开的中国工程院2009年度第二轮院士增选大会已经进入尾声,会议的最后一项内容,与周济直接相关。
  按照工程院的工作程序,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主持召开了工程院主席团会议(即院士大会主席团会议)。
  会议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华宣布,任命周济同志担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
 2008年“两会”换届之时,徐匡迪未连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而中国工程院院长的任期为4年,下一次换届,要等到2010年院士大会召开之时。今年63岁的周济比徐匡迪年轻9岁,中央提前埋下了工程院人事变局的棋子。
  这一任命,令坊间两年以来的传闻变成现实,也为一天以来的种种猜测画上了句号。

  2007年十七大召开之前,教育界和科技界已有传闻,周济可能接替当时已经70周岁的徐匡迪执掌中国工程院。这一传闻,有极高的可信度,因为中国工程院历任的三位院长——朱光亚、宋健、徐匡迪——均为院士。曾经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周济不仅是院士,又身居部长高位,再升半格,主管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似乎顺理成章。
 两年之后的10月31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表决,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涛签署命令,决定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长职务。在新华社当天下午发出的通稿中,未按常规出现“周济另有任用”的字样。

  两年前未能更上一层楼,两年后突然免职,短短数小时内,关于周济被免的猜测充斥在各大网络论坛,网民们不断发帖分析,在周济免职背后究竟是何原因。周济今年只有63岁,距离正部级退休年限尚有两年,距离连任教育部长不过一年半,此时不提“另有任用”——按照惯例——这类官员往往犯有重大过错甚至牵涉腐败。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的电话,此时也纷纷被打爆。

  直到午夜时分,新华社重发周济免职通稿,加上了“周济另有任用”6个字,网络和业界方才不再议论“周济落马”。而关于周济执掌教育部6年间的种种作为的议论,却正在掀起一个新的高潮。

  周济的贡献

  10月31日获悉周济被免之后,查建中打电话给周济的秘书,始终无人接听。

  查建中,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周济在清华大学本科的同班同学。

  上世纪80年代,查建中和周济都赴美留学并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两人缘分不浅,在美国由同一个导师指导,经常一起出差。到今天,查建中和周济已有超过44年的情谊。

  周济多次换岗。不带秘书,是周济的作风。无论是担任湖北省委常委、科技厅厅长期间,还是在武汉市长、教育部长任上,他都是孤身一人上任,由新单位配秘书。

  “他为人低调,从不拉帮结伙。在不带秘书这件事上,你就可以看出来。”查建中说。

  书生出身的周济,是一个敬业向上的学者和工程科学家,勤奋、低调一直是他的座右铭。在查建中看来,周济从不追求仕途,但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也会挺身而出,知难而上。

  在周济任职教育部副部长之后,查建中在周济的办公室与老同学有过多次业务上的讨论。他在元旦、大年三十、大年初一都曾因为工作原因致电周济,绝大多数都是在周济的办公室找到他。

  部长任上6年间,周济一直对基础教育抓得很紧,“普九”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基本完成。“他跑了不知道多少农村。看到农村孩子有学上的笑脸就高兴。”查建中说。

  在这位老同学看来,因为性格的原因,周济的勤奋和低调,44年来从来就未曾改变过。“他是平民部长,没有官气,永远像个教师”。

  查建中回忆,他和周济一起到国外出差,通常日程很紧很忙,没有足够时间休息。周济是上车就睡觉,睡一会儿就干活。他当华中理工大学(后来并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几乎每周都要跑一次北京,没有坐票就买站票,最极端的时候,是钻进了卧铺底下睡觉。

  2009年秋季开学之后,教育部直属高校武汉大学基建腐败案被曝光,两名学校高层被逮捕,一个多月之后,周济被免去部长职务,不熟悉他的人就此推测他与此相关。但查建中“拍着胸脯保证”,周济与此毫无关联——“只要是腐败的事,他就沾不上边儿,我们这些同学太了解他了”。

  周济在华科大校长任上锐意改革,建树极多,但也遭到不少非议。可是对于他的人品,却始终无人批评。周济离开教育部之后,无论是部内部外,还是网络上下,亦无人对此抱有微辞。
周济任上的另一大贡献,是职业教育。
  2002年1月,周济当选武汉市市长,孰料仅仅3个月后,他就辞去市长职务,赴京担任教育部副部长。

  11个月后,他接替升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担任教育部长。之前,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查建中与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周济的合作,更多是在机械工程学方面,两人曾经一起合著专著、发表论文、合作研究;在周济赴京之后,两人的合作开始转向更为宽泛的教育层面。
  在周济任职教育部副部长之后不久,他就建议查建中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一职(这一职位,需由学者出任),研究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战略,特别是产学合作的办学机制,以加强工科学生的实践环节,提高质量。在经过复杂的申请程序之后,2005年2月,查建中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任命。

  两人对加强工程实践的教育感兴趣的原点,竟是在44年之前。1965年,两人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两人的班级,被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确定为全校唯一的“半工半读班”。周济担任班长。几乎40年后,两人在职业教育上的再次交汇,用周济的话说:这是温家宝总理交给我的任务。

  任命前后,查建中与周济有过多次关于职业教育的讨论,两人一致认为,中国的本科和专科教育过于重理论而轻实践,人才质量业已出现问题。

  查建中对于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战略的研究,是把高等职业教育和国家示范软件工程教育作为突破口。因为中央明确规定了“求职导向、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他们最贴近产业,最需要改革理论的指导。查建中和高职教育界有广泛深入的接触。而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发现周济的踪影。

  周济访问了许多职业院校,参加了许多职业教育的大会,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予以坚定的支持和肯定。

  2005年之后,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取得长足进步。查建中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的身份,提出并贯彻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产学合作、“做中学”和国际化,推动了高等职业学院的改革热潮。

  一些职业学院的院长在成绩面前产生迷茫,认为高职教育已办到了头,应当升级到本科院校。 对于“升本”倾向,每一次周济见到查建中谈及高职教育,都会让他转告职业学院的院长们,坚守岗位、安心办好职业教育就是最大的贡献。

  压力巨大的部长

  在低调的背后,周济也有固执的一面。

  一位教育部的官员回忆,在周济上任之初,有些官员找到他,向部长提起某项改革。部长总是打断:别和我提这事!

  2003年,扩招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正是周济就任教育部长的第一年。在那之后,大学生就业压力一年胜似一年,到2006年,这一以往的精英群体,被教育部降格为 “普通劳动者”。与此同时,择校愈演愈烈,基础教育学生压力不减反增,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学术造假层出不穷,高考改革迟迟不见推动,高校债台越垒越高。民众对教育的不满,已经达到历史的顶点。

  2005年10月15日,周济在2005年亚洲教育论坛北京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称,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万人,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现已建立了一个基本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2.5亿人,教师达到了1300万人。

  在扩招之后,是教育质量的倒退,此种“国际公认”的“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不满。之前的2004年底,周济还曾在国务院新闻办表示,中国的研究生水平远胜欧美。

  “如果中国教育的成绩如此突出,就说明没有改革的必要了。”这位教育部的官员说,“但实际上,只要看看民众的不满就知道了,中国教育改革已经陷入了10年之久的停滞。”

  这一说法,在教育家杨东平那里,则被表述为“倒退”。在他看来,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才是“真改”。

  改革的逻辑和路径,学界早已讨论了无数次,“还高校以办学自主权,改变教育行政化倾向”被反复提起,但又被悄悄放下。这位教育部官员慨叹。

  “他始终是靠勤奋在做贡献。”周济离任之后,这位不愿具名的教育部官员说。教育体制改革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周济的独善其身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应对复杂局面的无奈选择。

  6年来教育部所取得的成绩,往往通过财政部大力支持的项目体现,例如“面向21世纪行动计划”,而几乎没有教育体制改革的抽丝剥茧。
“总理批评了不止一次”
  此前,民办教育界持续的呼吁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2002年,也就是周济就任部长之前,《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一度被认为是民办教育的春天来临。孰料在周济上任之后、于2004年3月18日公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却打开了“名校办民校”的闸门。
  “这让我们哭笑不得,名校办民校,原本就是用了纳税人的钱,那么你就不该二次收费。可你看看,一个利益集团却要把两头的好处都攥在自己手里。”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一场弱肉强食的游戏开始上演。

  “假民办”与“真民办”争夺生源大战的结果,是前者的步步紧逼,后者的节节败退。信孚教育集团的学校,在那个时期关闭了7所。而北京汇才中学董事长侯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民办学校每天都在死亡。

  在公权力越勒越紧的局面下,民众期盼的“大教育家”的身影愈行愈远。2009年教师节,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罕见地到北京市第35中学初二5班连听5堂课,发表了详细的点评和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温家宝掷地有声。

  巧合的是,就在周济离任教育部的当天,航天之父钱学森去世。他生前特意告诉温家宝,中国缺少教育大家。

  此时的教育部,却依旧处在旧体制的惯性之中。在年初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制定,就重新回到了内部起草决策的老路上。甚至有教育部官员对主持召开多场“为教育改革献计献策”研讨会的杨东平说:就你们才把改革当回事儿!

  原本向社会承诺的纲要公开日期,也由5月一路拖向7月、8月,时至今日尚未见踪影。

  “作为教改领导小组组长,总理已经批评了不止一次。”教育部官员说。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 范善成(善哉)





其实笔者对周济部长还是很尊重的,不知何时坊间流行这样一句雷人俗语,在人们谈论起教育来时,就冷不丁冒出句“洲际导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经人解释,原来“洲际导弹”谐音“周济捣蛋”,以此来表明对多年来教育现状的无奈与不满。现在好了,今天闭幕的人大常委会免去了周济教育部长职务,同僚原副部长袁贵仁接任。无论其内幕如何,周济为什么被免,我们都无必要去深究,总之“周济”不再“捣蛋”,至少寄希望于“袁贵人”了,让人们对教育又可以有点信心了

中国的新闻特别是像人事变动这样的新闻往往是“出口转内销”的。上午在联合早报网上看到香港《星岛日报》的报道,称中央继续调整高层人事,教育部长将易人。本报获悉,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今天有望正式接替周济,出任教育部长。六十三岁的周济出掌教育部近七年,饱受压力,去年连任得票倒数第一,成为“反对票王”,将提早“下课”。而在下午的中国的网站上得到了证实。看来这小道消息还是很有来头的!

文章披露,六十三岁的周济提早“退居二线”,对于政圈人士而言“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原武汉市长,自二○○三年出任教育部长以来,一直饱受压力。 去年三月温家宝内阁换届选举,他虽然获得连任,但是反对票高达三百八十四票,弃权八十一票,得票率只有百分之八十四,在本届政府二十七个部长中得票倒数第一。

周济任部长的过去几年,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发展颇为不满,包括学术造假严重、高校腐败成风、教育乱收费,没有有效遏制教育产业化趋势。去年三月,有全国政协委员更公开向周济“开炮”,不满教育部制定的十六齣校园京剧,竟有九首是带“文革”色彩的“革命样板戏”。

文章也透露出人事变动的一些内幕,如内地教育界对五十九岁的袁贵仁“扶正”颇为惊讶。一位高教界人士说:“原来以为会是陈希”。陈希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大学同窗,也是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此前担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袁贵仁部长与周济不同的是,一个是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是学哲学的。袁贵仁是安徽人,文革中在乡村当教师,恢复高考之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在北师大学习、工作长达二十三年,历任北师大哲学系副主任、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二○○一年升任教育部副部长,也是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

文章还预测,袁贵仁出掌教育部,预示新一轮高层人事调整进一步展开。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近期亦将因为届满六十五岁退休。

周济部长为什么被免?其实原因就在于人民对教育的现状不满意!笔者作为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确实发现近几年的教育简直可以用“漆黑一团”来形容。像文章点到的教育界特别是高校地官员腐败现象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武汉大学的三、四号人物同时落网,则为明证。其实现在教育界的腐败倒在其次,关键是现在教育部长、教育厅长特别是教育局长,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懂教育的人,都因为教育这个清水衙门变成了肥缺,不少几乎文盲半文盲的官僚跻身其间,像当年的胡适、蔡元培、梁行知、马寅初这样的有良知的兄长几乎绝迹!现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一把手,几乎没有懂教育的,清一色的官僚政客,当然就会将官场上的那一套带来教育界;教育局长、大学、中学校长贪污受贿,弄虚作假、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真的很难找出一两个干净的局长、校长了!

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完全不作为!从教育部到教育厅,再到市县教育局,一层一层发文件,发了文件就万事大吉,根本就没有人想去落实。随便举几个例子。譬如说禁止在职教师外出兼职兼课,自从社会上出现民办学校特别是复习学校后,学校稍有点名气的教师都在外面兼职兼课,一般的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兼职上。其实查处很容易,我们的教育局长微服私访,谁在上课还不一清二楚?譬如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重申“坚决反对有偿家教”,其实还是放屁,现在的中小学的班主任、客人教师也特别是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师,一个晚上的补课收费就是一二千元!譬如说教育乱收费,始作俑者就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像教育部发行的教材,简直就是天价!教育厅配套的什么大视野什么基础训练,比教材费还贵许多;还有各省教育部门自己有出版社,都有类似“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甚至“好儿童”之类的半官方杂志,而且是人手一册,收发室里堆满了这些摊牌的官方杂志,班主任、学生都懒得去领去发,到年终都当废纸买了!

到了市县一级,就搞寒假暑假作业,高中、初中毕业会考指导丛书,不买不行,因为考试题基本上就出自这些资料。当然各学校总是在变着手法乱收费,像现在农村初中小学免除一切费用,但其实交的比以前还多得多,于是人们嘲讽说:还是以前乱收费好!到了高中,学费就是1000元,恐怕相对美国来说也是高价!还要择校费,在北京要交几万、十几万,皇城根下,教育部只能干瞪眼!在省会也要三五万、七八万,学校就在教育厅门口,明码标价,难道都是聋子瞎子哑子?到了咱们西部乡村也要上万元,老百姓那里读得起书?还有乱补课,几乎全国所有的高*****别重点高中都在补课,都在收费,而且收费高昂,有谁去管了?再譬如现在的大学扩招,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如果民办学校、成人考试电大之类都计算的话,我想总体招生规模恐怕比所有参加高考的高中生的规模了!

大学管理基本上就是“一窠胡”,毕业以后基本上就是失业,这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还是娱乐化市场化金钱化?还有温家宝还经常到学校去到课堂上去,而在我们的学校里就很难加到局长的影子,而且大部分校长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的教育怎能搞好?

同时周济党教育部长这几年,教师的地位是明显下降了,《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工资不低于而且可适当高于公务员”(大意)几乎等于废止,人家公务员发了好几年的绩效工资,我们的教师还是遥遥无期,而且据说比公务员要少得多;而且听说高中阶段属于营业性,到底怎么搞看来还八字没有一撇,恐怕还会重回“政府只开口子,不拿票子”的老路上去!

只说这么多了,否则会有落井下石之嫌。我对教育部或者对周济部长最大的不满意就是严重不作为,口号喊得响,文件发得多,几乎都等于打屁!但愿袁贵仁部长牢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八个大字,扎扎实实干几件让人民群众让教师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别再成为“反对票”最多的部长!

11月1日下午,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在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会议上宣布,周济同志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 

10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免去任期届满的周济教育部部长职务,副部长袁贵仁被任命为部长。

中国教育的失败,没有一个人怀疑,上下皆知。无论是高层,或平民百姓,没有人怀疑这一点。

正由于此,周济的教育部长不干了,但24小时不到,没等中国人民反应过来,中组部就宣布周济到中国工程院“另谋高就”了。

看来,周济搞教育之失败,与他当官不当官没有关系。教育再失败,不影响周济的仕途。

有一篇贴子《教育部长下台,为何举国欢庆?》,一天之内点击了十几万。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可立即被封杀了。就连一些小网站,也删了这个文章。由此可知,周济的能量之大,后台之坚固。

(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看完别忘顶顶。也可能这贴子存在不长,但你还是帮我顶顶吧!)



教育部长周济下台,为何举国欢庆?!

  作者:郭一平

高学费,低质量。高校腐败,学术不正。一个周济,把中国教育搞得乱成了麻。

周济下台了,你看看,当天各大网站,十几万人“支持”。其实,周济下台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应该向中国人民谢罪!

高校收的钱跑哪去了?!中纪委是不是得查查?!( 郭一平)

“掬起千江水,洗不去中国教育满面羞。高中生这么多人弃考,实际上是打了中国高等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

重庆市招办人士透露,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临近高考,单重庆一个地区竟然就有上万名考生放弃了高考的权利,选择外出打工或务农,四川省有多少?全国有多少?这不能不令人震惊。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学生放弃了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的机会呢?说起来,那真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蒙羞?

其一,高等教育的回报率低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可你看,这些年,高等院校高收费,让中国千万家庭不堪重负,*****上学的事屡见报端,因学致贫的现象司空见惯。但是,你大学里收了人家的钱,教育的质量如何呢?学生家庭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

早在金融危机袭来之前,已经每年百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金融危机来到了,你看看,大学生就业何其艰难!大学的功能,似乎主要就是一个文凭批发功能而已。

你拿了人家学生家庭的钱,给人家提供了多少回报呢?人家咋还愿意上你的大学?!

其二,高校高收费,收的钱跑哪去了?

在高等教育质量低下到令人无法容忍的今天,你高校收的钱跑哪儿去了?

两会上,北大校长周其凤关于大学债务应该全社会承担的言论,惹社会广泛评论。周校长气壮如牛,自称讲到天上去他都不怕。但是这“气壮”,还得有“理直”作前提的。“理直”才能“气壮”嘛!

高校高收费,这个不用争论。不信可让网友打打分,我郭一平敢肯定能获得80%的支持率。但是,在这种高收费下,天也不会想到,你这大学还撇下了数千亿债务。



就这教育质量,我就想不通,高校把钱花哪儿去了?到底用没用到教育上?中纪委是不是得下决心查查?!

更可气的是,北大周校长还想让全社会来承担这部分债务。

大学高收费,是你定的,这且不说了。你花钱的时候,也没给千万个学生家庭什么交代,账本子也没向社会公布,扒了个大窟窿,想让全体老百姓堵上,也太没道理了吧?

要钱,你猛要!花钱,你猛花!出了这么大的债务,你就想扔给社会,一点理也不讲,真乃天下第一牛B也!

其三,高校就业率掺水太多了吧?

因为毕业即失业,高中生不愿再上大学了。可你高校的就业率,向社会公布的,有几个低于90%的?这些假话不也昭然若揭吗?许多大学生对我郭一平说,不找个就业证明送上去,他们就不发毕业证。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吧?高校不承认,可广大学生及其家庭是心知肚明的。

还有很多,我不忍再多说,也不必多说。因为,这重庆万名高中生弃考,就“啪”地打了中国高等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

中国历朝历代,改革失败了,就会有“人头落地”。可你看,这教改失败了,就没说明白是谁的责任!当然也不会有人为教改失败付出代价。别说“人头落地”,哪怕有人说声“对不起”也行呀。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阒4趴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23619
精华: 0
发帖: 9
在线时间: 68(时)
注册时间: 2009-09-25
最后登录: 2009-11-30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6   
嘿嘿,应辞职,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16068
精华: 16
发帖: 1024
在线时间: 3010(时)
注册时间: 2009-03-03
最后登录: 2010-04-29
板凳  发表于: 2009-11-16   
引用:“中国历朝历代,改革失败了,就会有“人头落地”。可你看,这教改失败了,就没说明白是谁的责任!当然也不会有人为教改失败付出代价。别说“人头落地”,哪怕有人说声“对不起”也行呀。”

两网系统遭遇离奇关闭,以及退市政策的不了了之,投资者默默承受了政策失误所造成的伤害,你听见谁说了一声对不起了,姚赌赌们反而把板子打在投资人身上。

天道轮回,善恶到头终有报。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kletzer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20185
精华: 0
发帖: 40
在线时间: 103(时)
注册时间: 2009-07-28
最后登录: 2014-04-01
地板  发表于: 2009-11-16   
他也不是不想干,但无法解决教育产业化这个根子上的问题。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