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银行股有什么问题■
文章提交者:驿站经典 加帖在 经济风云-股评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200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银行A股和中国工商银行A 股上市后,国内股市的银行股行情如火如荼,在银行股的带领下大盘指数一举突破几年来的新高,达到虚高的2500点,因此在今年上涨1300多点的指数中银行股贡献了800多点。面对银行股普遍40-60倍的市盈率,推高银行股的绝大多数机构(我们称之为官方资金,基金们也是机构拿着别人的钱)和主流媒体还在这个高位上绝对一致的叫好,粉饰和称赞的语言更是令人惊讶:“什么中国股市进入大蓝筹新时代、银行股市定海神针,花期汇丰可以上到一百元、几百元,为什么我们的银行股一美元还不到”等等,等等。刚刚发行的中国人寿,发行价都90多倍市盈率,这是国家诚心在生产泡末。可以说目前我们的市场以银行金融股为代表的大盘股几近疯狂。
面对着疯狂的情绪我们普通投资者需要的是冷静和清醒,千万不要被官方机构们(包括基金们)的搏傻行为呼悠了。虽然我们的银行在其近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大陆目前的银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银行比较,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我们非常明确的观点是:中短期内(10年内)我们是不看好中国的银行股的!为什么?
一、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这是不用解释的。最近又有人形象地把国有四大银行称为“国家整容型企业”,即把它创造出来的巨额不良资产不剥离出来交给国家(也就是全国人民来摊销了),国家再把(人民的)优质资产注入进去(如注入高额的外汇储备资金)。其他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多数虽然从资产质量、经营效率比四大国有银行要好一些,但其资产质量的真实性还有待观察。目前阶段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银行还基本是国家的垄断企业(也包括民间资本比重很大的民生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他们享受着政府给与的特殊资源和无限的垄断特权。近期各银行们的小额服务收费、跨行取款收费、查询收费、蔑视小额储户以及对商业客户名目繁多的收费等等,已经暴露出其垄断企业的本来面目。这种对于消费者的漠视以及有意扭曲市场规则的恶行,正说明了垄断企业必有的逻辑。中国的银行们说:“外国的银行也收费呀?”对呀,我们问了:“你们有那样优质的服务吗?你们有那样高的运行效率吗?你们有那样高的股东回报率吗?。。。。。。”?!
据钟伟等人的《中国金融总体风险评估报告》:2003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为0.13%,农业银行为0.01%,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0.14%,而花旗银行为1.5%,汇丰银行为1.77%。中国国有银行的利润率不及发达国家大银行的1/50~1/100。2003年,中国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5.37%,如果使用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法”,不良贷款率估计在35~40%。这还是在1998年财政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2700亿元,1999年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4万亿不良资产,2003年向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之后。2002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3.27%,花旗银行2.7%,汇丰银行3%,亚洲金融危机前东南亚国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在6%以内,也就是说,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发达国家大银行的10倍以上(摘自2006.12.19 光明日报)。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按市值计算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商业银行,第一名是花旗集团,第二名是美洲银行,而第四名是汇丰银行。那我们就将工行与汇丰作一简单的对比:
利润:2005年汇丰税前利润209.66亿美元,而工行374亿人民币;相差437%;
总资产:2005汇丰总资产15,020亿美元,而工行:70554亿人民币,相差166%;
资金使用效率:汇丰集团的总资产收益率:1.4%,而工行:0.5%,相差2.75倍;
员工效率:汇丰平均每名员工产生利润7.49万美元的利润,而工行为10.8万人民币;相差5.4倍;
网点数量:(很多人认为网点是工行的优势)汇丰目前在全球76个国家拥有9500个分支机构,而工行在中国有18000多网点,难道全球的网络还比不上工行在中国的网点值钱?
网点效率:汇丰平均每年每个网点(分支机构)贡献利润220万美元,而工行只有207万人民币。相差7.8倍;
论贷款质量:2005年汇丰不良资产率为2%,而工行国内自己评估的是:4.1%;
巨大的差距一目了然。
近几年中国银行们的效益有了一些好转,大家都知道,这基本上是在政府的特殊关爱下高度垄断取得的。WTO协议中我们承诺的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时间到来了(2006年12月),目前已有多家外资银行开业了,竞争的局面已经来临。我们套用一句话:一旦失去垄断,中国的银行业将会怎样?
二、银行业是一个国家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从发达国家和香港的发展看,银行业也是一个成长性非常好的行业,但是它又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银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平等竞争环境,更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企业基本制度和经营能力很强的经营者队伍。被市场公认的------评价银行企业的首要指标不是规模、也不是短期效益,而是它的资产质量、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如果你的发展规模很快,但是你的不良资产产生的也很快,那你倒闭的也会很快。其实,全社会(包括国外)更担心的问题,还是中国银行连年增长的高比率的呆坏账以及高发的高管人员的违规违纪等腐败问题。近几年境外的评估机构每年都把国内银行的评级评得很低。我们知道,境外评估机构用的是一套科学合理、客观严谨的评估体系,他们用这套评估体系来评估所有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我们的有关管理部门和银行本身都愤愤不平,普遍因为:用不良资产分类比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市净率(P/B)等技术指标评估中国的银行是不合理。是的,我们为了所谓的合理,也使我们的国有银行在面子上还能像点样子,国家出巨资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承接我们国有银行不断创造的巨额不良资产。我们的国有银行自1997年开始改制以来,已经给国家也就是给我们全国人民剥离出来累计五万多亿元的不良资产了,全国人民平均每人承担4000多元,你们还有什么不平的呢?!
三、市场的评判是最有说服力的。发达国家成熟股市上的银行股(包括大多数上市公司)每年红利大大超过从股市中的融资额。而中国的银行股和多数上市公司大多不派发红利或很少派发红利的。以银行股为例,几年来他们给社会投资者的红利少的可怜,效益较好的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近几年派发的红利还不及他们在股市中融资额的十分之一。由于中国股市是为帮助国有企业脱困而建立的,十几年来,上千家国有企业得救了,但数千万股民90%多赔得血本无归,损失上万亿元。多年来这些上市的银行股,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如今股改完成了的A股银行们迫不及待的又开始疯狂的增发圈钱了,而且大都在百亿以上(继招商银行后,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增发方案都在百亿元以上)!?这些银行们是在吞噬而且还将继续吞噬着社会投资者的财富!!!
其实中国银行们如果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是不会有投资价值的。想一想,全世界都公认的、世界上最好的银行股,其动态市盈率(PE估值)才十倍左右(花旗银行11倍、汇丰银行12倍,而且每年的分红即股息率都在4%以上。见2006年5月31日中国证券报六版“全球主要行业龙头企业估值指标”)。而我们中行和工行的动态市盈率都高达50多倍,其他国内上市的银行股市盈率也高达几十倍,再查查历年分红记录更是少得可怜,股息率连1%都不到。它们有什么理由来支撑这么高的股价呢?
牛市,不应该靠这些巨无霸公司来虚增指数,而是应该靠我们一批有成长价值的公司来撑起来,只有真正享受经济增长的股市才是成熟的股市。银行们是在享受了一些列特殊优惠政策,几乎是开着火箭的速度上市的。管理层赋予了它太多的希望和功能,这种不按市场规律出牌的方式对整个市场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当全社会理性的投资者都醒悟过来时,中国银行股的风险会是令人震惊的!盲目在高位买进银行股的普通投资者的损失也许是惨重的(包括被套后苦等若干年的时间损失)。同时这股浊流伤害的还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