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年末ST股重组大扫描 谁又能“麻雀变凤凰”
hzxx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69
精华: 39
发帖: 2530
在线时间: 2074(时)
注册时间: 2007-01-14
最后登录: 2025-02-0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年末ST股重组大扫描 谁又能“麻雀变凤凰”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记者昨日获悉,ST方源“现任”实际控制人余蒂妮的反对意见没有生效,公司临时股东大会今日按计划召开。

  日前,勋达投资决定于12月2日自行召开股东大会,改选公司董事会成员,获得提名的均为原实际控制人麦校勋的股肱力量,现任董事会成员余蒂妮等人则在罢免之列。

  当事双方都异常重视这场“组阁权”争夺战。

    ST方源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认为只有余蒂妮才能代表大股东勋达投资表达意志。但麦校勋方则表示已经收回了控制权。

  记者昨日从ST方源获悉,公司的临时股东大会仍将如期召开。据了解,公司曾向监管部门提交函件,要求取消本次股东大会,但没有得到回馈。“我们希望流通股股东能够充分表达意见,但目前依然认定余蒂妮是实际控制人。”ST方源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说。

  但勋达投资一位高层昨日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他们已经咨询了律师,出具了法律意见书给监管部门,陈述了麦校勋才是实际控制人的“事实”。据悉,目前已有不少中小投资者进行了股权登记。他说,“这段时间,ST方源发生了不少事情,我们希望收回控制权以后,能够做好上市公司,给投资者一个交代。”

  一位市场人士分析,从麦校勋提请召开股东大会获准的情况来看,监管部门或许认可了其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位。如果今天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勋达投资能够有效地行使麦校勋的意志,那么麦重新夺回ST方源董事会的控制权也就没有悬念了。

  实际上,能否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归根结底是谁能控制勋达投资的问题。ST方源今日披露,今年6月,麦校勋与余蒂妮签署《不可撤销的授权书》,余蒂妮拥有了勋达投资唯一股东的股东决定权、股份受益权等。余蒂妮通过《不可撤销的授权书》中相关安排及实际控制公司董事会,已导致ST方源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构成对上市公司的间接收购。余蒂妮拟将重组ST方源的所有文件提交ST方源法律顾问,

  但据勋达投资称,9月11日,麦校勋发布声明解除了上述授权。

  昨日,广东一位资深律师对记者表示,麦校勋是勋达投资的终极控制人,由于余蒂妮没有完成相关前置条件而撤销了对她的授权。但余蒂妮也可能称,之所以没有完成约定的条件,是由于对方的原因。因此,在责任认定方面,双方很可能将继续各执一词。

S*ST圣方停牌三年半后启动重组

       股票停牌三年半的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ST圣方”),于今日推出了其“股改+重组”方案,试图抓住年终重组的尾巴。


  从股改方案看,S*ST圣方股改大有“志在必得”的意图。作为股改发起人的非流通股东提出10送4股的直接送股方案,与年末提出股改方案的几家公司中来比,属于比较“阔绰”的公司。


  同时,S*ST圣方“一鼓作气”增发新股认购新华联控股及其他持股方合计持有的新华联置地100%股权,一改连续多年靠财政补贴“吃皇粮”的状态,有望变身房地产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认购增发股份的新华联置地的股东中,出现泛海投资和巨人投资两家公司,隐约闪现两家公司掌门人“卢志强”和“史玉柱”的身影。


  停牌三年半后股改


  代码为“000620”S*ST圣方也可以称为A股“不死鸟”了。


  由于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亏损,其自2006年4月3日开始暂停上市。尽管截至目前其已经暂停上市三年半,但是其总能“顽强”保壳,长期留在股市。不过,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的年报显示,其主要依靠资产出售、以及接受财政补贴获得非经常性收益,将其本已严重亏损的营业利润,通过加加减减,最后净利润为正。依靠账上微薄的净利润,其基本符合“保壳”条件,连续三年摆脱了退市威胁。


  此前,持有其28%股权的首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首钢控股”)曾经在2006年提出过股改和重组方案。


  不过,前次重组方案并未获得有关批复,而S*ST圣方也已经于2009年11月16日申请撤回重大资产重组申报材料。


  2009年8月24日,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联控股”)受让首钢控股所持本公司28%的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新华联控股将成为S*ST圣方的第一大股东。不过尚需获得国资委批准。


  11月,S*ST圣方前6大股东中,除宏源证券和牡丹江化工协会之外,其他股东均发生了变更。


  新股改方案采取直接送股方式,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4股,共支付6019.2万股股票,获得持有股票的上市流通权。执行对价安排后,新华联控股的持股量减少为5466万股,不过,通过增发新股,新华联控股最终将持有S*ST圣方10.82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67.71%。


  可见,尽管新华联控股送股“出手大方”,不过通过注入资产,其仍能认购大量股票,持股比例仍保持绝对控股。



*ST丹化重组方犹抱琵琶半遮面

  *ST丹化今日披露重整计划称,公司将引入具有一定实力且符合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要求的投资人作为重组方,进行资产重组。重组方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向公司注入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的优质资产,使*ST丹化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不过,公告没有披露谁将是该公司的重组方。

  截至2009年11月17日,*ST丹化经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核查,确认287笔债权,债权金额共计逾11.26亿元,其中普通债权54744万元,担保债权56979万元,税务债权962万元。经管理人调查和统计的职工债权金额约为8231万元。还有约20983万元债权未向管理人申报。

  以2009年5月13日为评估基准日,*ST丹化资产评估价值为78359万元,快速变现值为44490万元。

  本重整计划对*ST丹化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以*ST丹化现有总股本为基数,用资本公积金按10:1.3的比例每10股转增1.3股,共计转增5070万股。转增后,*ST丹化总股本将由3.9亿股增至4.407亿股。丹化集团让渡其所持*ST丹化股份的40%。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和丹化集团让渡的股份共计10839万股,全部用于按照本重整计划的规定清偿相关债权。

  经营方案方面,*ST丹化目前仍在继续带料加工业务,但是资产整体质量较差,盈利能力弱。要从根本上挽救公司,必须在对*ST丹化进行债务重组、减轻债务负担基础上,进行资产剥离,引进重组方,并通过重组方向*ST丹化注入具有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使公司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ST丹化将通过公开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置现有的全部资产,变现资金用于清偿公司负债,在本重整计划依法履行完毕后,公司现有全部资产将被剥离。



S*ST兰光生死时速30天银亿定乾坤

        年末,挣扎在终止上市边缘的S*ST兰光(000981),得到了银亿控股的跨区域大营救,将被注入上市公司的银亿房产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如何在S*ST兰光濒临终止上市的最后时刻杀出,是否有实力把S*ST兰光带出泥潭?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日前飞赴宁波,试图给投资者勾勒出一个清晰的银亿房产。


  有着“宁波橱窗”的天一广场,人流如梭。一位宁波地产界的专业人士指着不远处矗立的银亿环球中心告诉记者:“那个项目已入选2008-2009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TOP10,是宁波的地标典范代表。”


  “银亿开发的房子蛮多的,年年都有新盘。”提起银亿房产,很多路人都能随口报出其开发的好多个楼盘。据统计,15年以来,银亿房产在宁波先后成功交付了生活系列、世纪系列等诸多高档住宅和高档写字楼,各类优质物业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


  以租房者的名义,记者来到了海曙中心小学对面的银亿世纪城,这是银亿房产2002年交付的一个逾10万平方米的楼盘。小区内草绿水清,皇后葵等热带树木点缀其间,一车辆都未见。一位徐姓的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世纪城是宁波第一个彻底实现人车分流、底层架空的生态园林住宅,在宁波第一个荣获住交会“中国名盘”30强之一。从1994年在宁波开发第一个楼盘到现在,银亿房产创造了宁波多个第一。


  作为在宁波列第一位的银亿房产,诞生在宁波,但没固步在宁波。早在几年前,该公司积极推进“立足宁波,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开发思路,采取了本地开发与异地开发并举,房产开发与地产经营兼顾,长线投资与短线投资结合,独立开发与合作开发共赢,在一、二线城市齐开花。根据黄经理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银亿房产的异地开发项目已多达20多个,遍及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在建工程总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


  对于上市,一位宁波的媒体同行告诉记者,银亿房产的资本之路早在去年就已经启动,最初是准备IPO的,现在选择通过借壳S*ST兰光,对公司来说有点挑战性。S*ST兰光要在今年最后一个月里保证重组成功,因为根据深交所的上市规则,今年3月被暂停上市的S*ST兰光,如果年内不能实现赢利,公司股票就将被终止上市。


  银亿房产预计今年的盈利在4亿元以上,明后两年的赢利分别在5亿和6亿之上,年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银亿房产希望通过自身的实力借壳上市,但一位公司高管人员私下表示,他们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重组不成,也为公司以后在资本寻觅合作提供了基础。但对处境艰难的S*ST兰光来讲,只剩下华山一条道,在30天内完成重组、股改,否则,只会落得个终止上市的结局。




  

*ST琼花大股东抛股价早已锁定 机构游资操作思路迥异

  *ST琼花昨日公告,大股东琼花集团拟减持3000万股还债。若以*ST琼花昨日13.08元的收盘价计算,琼花集团出售这部分股权足以偿还相关协议中的违规担保债务和其他社会债务。


  


  据*ST琼花披露,公司眼下债务主要是由违规担保所对应的债务和其他社会债务两部分构成。其他社会债务指琼花集团所欠国信集团代垫的信托计划回购款及相应的信托报酬。


  


  2006年,*ST琼花大股东琼花集团与江苏国投约定,琼花集团将其持有公司4065.19万股股权未来18年的股权收益(权)信托给江苏国投,募集资金1.6亿元。并约定在财产信托成立日期满两年时起,琼花集团对优先信托权益予以全部回购并向江苏国投支付优先信托权益回购款,琼花集团还需另行支付1.8%的信托报酬等。由此可得,公司其他社会债务约1.62亿元,加上违规担保所对应的1.6亿元债务,*ST琼花负担债务总额为3.22亿元。


  


  自从9月21日公布资产重组预案至今,*ST琼花的股价已大幅飙升1倍多。以其昨日收盘价13.08元计算,琼花集团减持3000万股可得3.92亿元,足可偿还上述债务。


  


  事实上,公司重组预案中已确定琼花集团为筹集偿债资金而减持数量为3000万股,在债务总额确定的情况下,公司股价的走势已经被锁定。只有公司股价涨至10.7元以上,琼花集团才能从减持中筹得足够的还债资金。


  


  鉴于公布预案前一个交易日,即8月18日的收盘价为5.75元,上下差价接近1倍,因此*ST琼花复牌后引得游资疯狂炒作。


  


  预案一出,公司股票连续拉出6个涨停。短短1个月左右的时间,*ST琼花的股价便涨至10.7元以上,并多次因股价异动而停牌。从公开信息中可见,游资参与炒作的气氛高涨。9月23日和9月28日两天,登上龙虎榜的所有营业部不是只买不卖,就是只卖不买。其中不少游资都是买完便立即套现。如安信证券上海世纪大道证券营业部,9月28日买入291.58万元列买入榜第一,9月29日便抛出306.33万元。


  


  与游资操作策略截然不同的是机构投资者。在炒作初期,几乎看不到机构的身影,直到第一轮炒作的最后一天9月30日,机构才迟迟现身。机构大举建仓则是股价超过10.7元之后的事情了。11月23日,两家机构位列*ST琼花买入榜的第一和第二位,分别买入2913.02万元和775.93万元。


  


  为何机构面对10.7元以下、那些看似已锁定的收益无动于衷,却在股价高涨后大举介入呢?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游资炒作的目的是追求差价,而机构进场的目的是从重组后的公司估值修正中获得收益。对于机构来说,规避风险是第一位的。”在10.7元以下,琼花集团出售3000万股是无法还清债务的。如果预案又被证监会否决的话,那么股价很可能出现连续下跌,并面临长时间的预案修改期。而在10.7元以上,确认还清债务无忧的情况下,机构选择放心进场。若重组预案获批,新的资产置入必然会带来估值的修正;若预案被否,琼花集团出售3000万股公司股票所获得的收益也足以还清公司债务。这样,公司的资产也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情况之下。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