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企业或进入中关村代办交易系统 实行备案制
2009年12月27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代市长黄奇帆出席中心揭牌仪式并为中心揭牌。
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是重庆证券场外交易(OTC)的雏形。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将首先按中关村(000931,股吧)模式加入全国代办转让系统,组建重庆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心;第二步,根据中国证监会建立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的工作进程,建立起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
在《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就表示,“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适时将重庆纳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而中心也被视为黄奇帆这位熟稔资本金融市场的高官,在履新代市长后推动重庆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实质一步。
此前,天津、上海、武汉、福建等地都提出要建设全国性或区域性OTC。但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有其独到之处,“今年黄奇帆市长和尚福林主席有一个会面,提出重庆要参与OTC的建设。中心就是将重庆纳入中关村(000931,股吧)代办交易系统的承接平台。我们将利用这个平台审核、输送企业进入中关村股份代办系统,这是证监会指导下的中关村代办交易系统的延伸和扩大。”重庆市证券场外交易(OTC)中心建设筹备组组长、重庆市金融办主任罗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了这个不同的起点。
在专访中,罗广还就重庆股份中心今后如何运作、风险如何控制,挂牌企业如何实现融资,中心以及未来的OTC的运行规则进行了一一解答。
寻找“发球点”
《21世纪》:重庆设立股份转让中心是出于什么考虑?将依附哪些系统进行工作?
罗广:设立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是贯彻国务院3号文精神,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
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是在证监会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总体背景下成立的。证券场外市场是继创业板之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总体规划,证监会将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依托构建全国统一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
同时,根据关于“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适时将重庆纳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精神,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是在证监会的指导下成立,并在证监会统一监管体制框架内运作。
2006年以前,国家为了发展中关村的科技企业,设立了中关村股份代办交易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只有中关村的企业能在此系统交易,交易不够活跃。证监会也希望扩大中关村代办交易系统的试点。我们则希望借助此系统为“发球点”,把重庆企业纳入交易。
今年黄奇帆市长和尚福林主席有一个会面,提出重庆要参与OTC的建设。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就是将重庆纳入中关村代办交易系统的承接平台。我们将利用这个平台审核、输送企业进入中关村股份代办系统,这是证监会指导下的中关村代办交易系统的延伸和扩大。
实行备案制
《21世纪》:与其他城市相比,重庆股份转让中心运行模式有何特点?
罗广:和其他不一样,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是一个事业单位。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领导,发挥政府组织资源和政策引导方面的优势。
《21世纪》:具体来说股份转让中心有哪些职责?
罗广: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源培育,建立动态更新的挂牌企业资源数据库,形成多层次的筛选和培育机制;其次是持续监管,根据授权对挂牌企业进行监管,对挂牌企业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进行日常监管;第三是协调处置企业摘牌引发的各类风险,维护市场稳定。
《21世纪》:挂牌后,市场可以立即开展交易么?
罗广:挂牌并不等于就可以交易,我们在等待证监会授权。现在证监会正在对新三板一些交易制度进行测试,我们要等到这个完成才可能拿到授权。但正式营运的时间不会等太久。
《21世纪》:哪些企业可来交易?
罗广:我们所有的模式按照新三板的模式来。不会对交易企业有盈利的要求,只要求有持续经营能力,存续时间两年,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主营业务突出就可以。
《21世纪》:中心如何进行企业的推荐?
罗广:中心将建立明确的筛选和推荐标准,按照企业本身的质地和准备充足程度,并根据专家委员会和券商的意见,有序推荐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审批并不会由股份转让中心直接进行,而是由股份转让中心下面的专业委员会进行核准。专业委员会的成员由券商等专业机构的人员组成。
《21世纪》:如何解决挂牌企业的再融资问题?
罗广:挂牌企业的融资问题我们也会考虑。中关村代办交易系统有9家企业实现了定向增发,募集了4.2亿的资金,增发价格的市盈率甚至达到了23倍。不过,如果允许挂牌企业融资,就和目前主板和创业板有所冲突。
无形市场,有形监管
《21世纪》:重庆的OTC和天津的区别在哪里?
罗广:天津的叫天津股权交易所,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重庆的运作是坚持在证监会统一监管之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这个总体框架,在资源组织和风险化解方面承担试点和探索功能。
《21世纪》:风险监管是否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
罗广:中关村股份代办交易系统实质上是券商承担起了部分监管责任,我们觉得应该转移到股份转让中心来。我们要做有无形市场,有形监管。
证监会制定规则,然后授权中心对挂牌企业进行监管。这样做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证监局没有精力来监管,所以只能是由股份转让中心来监管。
此外,我们股份转让中心的人员配备非常专业,有计算机、会计、法律等人员,这样就能保证日常的操作不会有违背证监会的相关规章制度。
《21世纪》:OTC的企业相对主板而言,风险更大,是否会有一些独特的监管技术?
罗广:在2006年的证监会一次会议上,就确定了由地方政府承担OTC监管风险的原则,不能按照主板的思路监管。首先,在企业被推荐的时候,需要经过券商和股份转让中心,这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是日常的信息披露;第三是股价异动和重大事项的现场检查。一些特殊的手段则还在探索之中。
《21世纪》:对于投资者,你们设置了哪些特殊的要求?
罗广:在这里交易的企业比较多,门槛也比主板低,因此风险更大,因此并非是谁都可以来交易,我们将采取适当参与的原则。
目前中关村代办交易系统坚持了非自然人参与的原则,但是我觉得未来这些都是可以考虑改变的,比如设置一些条件。创业板就要求投资者有两年的投资经历、签署风险承诺书等等,都是可以借鉴的。
【作者:张友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