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转帖 ] 李志林-----2010年股市是小年
兰花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5008
精华: 1
发帖: 161
在线时间: 39(时)
注册时间: 2008-10-20
最后登录: 2016-03-13
楼主  发表于: 2010-01-03   

[转帖 ] 李志林-----2010年股市是小年

审视了近20家机构对2010年股市较为乐观的预测报告,我则相对保守,作出“是小年”的判断。
1、从事物的矛盾运行规律看。大震荡之后是平衡。如果说2008年从6124点—1664点—1820点是“大落”。那么,2009年从1820点—3200点,75%左右的涨幅可谓是“大起”。据此推理,2010年将是震幅相对收敛的平衡市。通过震荡,首先须逐步消化3000—3500点密集成交区的获利和套牢筹码,然后还将面对3500—4000点区域的巨大历史套牢盘和上方割肉盘。3500点上下的巨大压力,决定了2010年指数大约只有20—30%的空间。

2、从经济政策取向看。2009年初经济形势严峻,政府提出“保八”目标,但包括经济学家和基金经理在内的绝大多数投资者普遍悲观,认为只能“保五、保六”。政府遂推出4万亿投资等一系列强力刺激举措,以及实际上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贷款达10万亿之巨,遂使银行、地产、有色、石化、钢铁、水泥等大盘股成为领涨指数的板块。但2010年政策取向改为“调结构”,“防通胀”,“抑制产能过剩”,政府投资和新增贷款势必有所下降;为抑制通胀,货币政策势必有所收紧;再加上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仍在进行,银行股为确保新增贷款,必须靠再融资,才能保证12%的资本充足率。大盘股缺乏上涨动力,所以股市的上涨力度将明显低于09年。

3、从股市新格局看。目前,中国股市现已形成了“一股四制”的估值体系,即创业板80—100倍市盈率,中小板60—80倍市盈率,主板中的中小盘高成长股40—60倍市盈率,大盘股十几倍市盈率。“四制”各吸引了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的各类投资者的资金,很难互相比照、互相流动、互相套利;无所谓哪一“制”的估值过高,哪一“制”的估值过低。这种格局将长期存在,不存在“风格转换”问题。全流通程度日高下的大盘股十几倍市盈率完全是合理的、正常的、与国际接轨的。

那些老是指望市场风格转换的人,主要是错误估计了基金的力量。从2008年年底1820点—2009年年底的3276点,指数上涨了80%,并且新发了100多只基金,但是,基金的市值却原地踏步。这意味着由50%以上的基民不认同基金买大蓝筹的理念,选择了赎回。更何况流通比例从去年的40%增长到现在的70%,基金根本不可能像2007年下半年那样由于基民要摇奖才能认购基金时拥有足够多的资金去狂抄大蓝筹。即便现在许多大盘新股一上市就面临破发,基金也无能为力,只能去托住三大银行股和石化双雄来支撑支柱。

尤其是每年春天,市场的兴奋点和资金都流向了具有高增长,高送转和购并重组题材的中小盘股,便使既无投资价值,又无投机价值,更无送转可能的大盘股只能坐“冷板凳”,2010年全流通后大盘股更是只能担当低位“搭台”的角色。

4、从股指期货推出的艰难性看。尽管近期舆论称“股指期货已完成了各种技术准备,已上报国务院待批”,但是,这只是证券监管层和期交所的态度。而鉴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银监会主席曾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工具”,国资委主任也表示:“严厉禁止国企资金参加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这就导致了股指期货至今连立法都未进行。即使人大着手立法,也需要三读,没有淫念板载是万万通不过的。由此推断,股指期货至少在2010年上半年不可能推出。本周三市场那个又风传:国务院已批准了股指期货,基金遂狂拉大盘股。当天我在中央二台财经频道节目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又是机构为了拉年终股票市值而造谣,明天走势图上必将黄线再上,白线在下。周四果然印证。问题是对于明目张胆的造国务院的谣这种卑劣行为,监管部门却装哑,不出面澄清,可见他们被大盘新股的破发而逼急了。每年行情通常在上半年,因此,研判明年上半年行情几乎可以将借股指期货忽略不计。倒是基金的满仓状态更令市场担忧其年初拉高出货的可能。

5、从供求关系看。2009年7—12月,仅半年时间就扩容新股109只,融资1700多亿;再融资公司122家,融资2800亿。据此推断,2010年的扩容量将达9000亿以上。再加上大小非解禁5.82万亿,主要是大盘股,占先流通市值41%。供大于求的局面,决定了2010年股指上行步履艰难,平均估值水平至多从09年的20—22倍市盈率,上升到26—28倍左右,这样股指上行的空间很有限。

6、结论。2010年股指震荡区间主要在2800—3800点,并且大盘主要的机会在1到5月,期间将会有多个波段出现。因此投资者在有限的指数空间中,只有通过波段操作来扩大指数的实际盈利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个股来跑赢大盘。个股的机会主要在四类:符合国家政策重中之重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高科技股,业绩高增长、高送转的中小盘股,中央和地方国资委重点推进的购并重组股,具世博概念的上海本地股。近期它们已经先于大盘启动,明年春天有望获取50%以上的盈利。

我还是坚持年底前半仓“冬播”,另一半资金可留在元旦后一周发14只新股,以及第二周新股大量发行时,慢慢逢低建仓。
http://blog.eastmoney.com/lizhiling/blog_140270574.html
st专业户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7544
精华: 0
发帖: 430
在线时间: 40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8
最后登录: 2014-11-18
沙发  发表于: 2010-01-04   
李教授的分析,还是比较理性的...赞同他的观点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