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望破茧而出
时间:2010年01月26日 15:34:59 中财网
股指期货、国际板、三板三箭齐发
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望破茧而出
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火速推进,"国际板"准备工作渐行渐近,新三板日趋完善。 2010年,越来越多的创新制度将从传闻变成现实,中国资本市场的板块拼图也有望在虎年里初步成形。股指期货改变"靠天吃饭"
新年的第一个月还未结束,市场却在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的火速推进中热闹非凡。随着各项交易规则的日渐明确,中国资本市场"做空"时代的正式开启已近在眼前。 "股指期货改变了现有股市的现状,但股指期货本身并不会改变股票市场的基本走向,只是给我们的机构提供了这样的备选工具,改变了机构投资人靠天吃饭的现状。 "中金所研发部负责人张晓刚如是表述了股指期货推出的意义。
国金证券金融衍生品首席分析师范向鹏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融合;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增加股票市场流动性,服务于蓝筹股发展战略;改变市场的单边机制,投资模式多元化;股价结构逐步优化,投资趋向理性。
范向鹏向记者介绍,衍生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市场参加者提供了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使基础金融市场得到补充和完善,有助于健全市场架构,扩大市场规模。 "金融期货市场建立后,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及商品期货市场等将通过金融期货中介实现相互连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广大的投资者群体与网络,实现各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股指期货的推出是其中第一步,它将联通股票现货与期货。"国际板"是开放标志
去年创业板的成功推出,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拼图又补全了一块。而"国际板"这块同样万众瞩目的模块何时能够推出,今年或者将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了解到,目前"国际板"的相关规则框架已大体成型,但仍有许多地方要完善。而国际板的推出时间,则要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由国务院最终批准。
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日前在香港参加"亚洲金融论坛"时指出,有关上海推出"国际板"的进展,当前内地监管部门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均在推进中,而境外企业直接在 "国际板"上市,是当前考虑比较多的方式,但也会考虑CDR (中国预托证券)的方式。屠光绍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国际板"的建议,在国务院19号文件已明确地提出来,并提出要适时推出境外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人民币股票。
著名经济学家金岩石表示,允许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至于市场上担心红筹股回归,会引发A股与港股市场的不平衡,他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红筹股是指在境外上市,主营业务在境内的企业,首先这并不在目前管理层定位的国际板范畴之类;其次,类似于中石油等同时在A股与H股市场发行的公司的存在,红筹股回归一直都在进行,所以无需担心将来上海与香港会因红筹股产生恶性竞争。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也公开表示支持上海成立 "国际板",认为港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壮大。三板到了战略转折关头
最新召开的证券监管会议已经明确要解决三板市场的问题,三板到了战略转折关头。 "加快场外市场建设,制订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具体方案,并尽快付诸实施。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的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一改往年的 "积极研究"、"研究探索"等措辞,提出了场外市场建设的具体步骤,如明确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管理体制框架,研究拟定场外市场建设总体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尚福林首次把场外市场的建设与非上市公司的监管联系起来,明确提出要研究制订《非上市公司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制度。
据悉,上述办法酝酿已达三年之久,并已成初稿,但对非上市公司的监管应该与哪个板块对接此前一直未能明确。目前在证监会业务部门的职能分工中,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负责此事,同时确定的信息是,场外市场也将由非公部监管。如此,则顺理成章。与此同时,尚福林明确提出要"统筹研究各层次市场间的转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