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股与退市股、3次品与1次品倒底谁有投资价值
创业板开板在即,论坛上为此讨论起两网股与退市股、3次品与1次品倒底谁有投资价值的话题多了起来,在此笔者也想谈些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5次品因财务报表披露比较充分,大多为微亏或微利状态,只要有实力的大股东稍施小手术或无实力的大股东引入战略投资者援助一下,都能符合转板条件(且转创业板的机率要高些),因此5次品风险确实要小得多。但投资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风险小不等于能盈利。两网股至少目前还看不出有股改对价的政策安排,而退市股因源于主板,将来无论转板何处(应是回主板的可能性更大),要想大非流通,仿照主板的股改对价是条迈不过去的坎儿,毕竟是同门同宗,退市股至少比两网股都了一个对价机会;再者,两网股目前的平均价格比退市股尤其是1次品的退市股股价要高,一旦转板成行,退市股尤其是1次品将拥有更大的张力。
投资两网股与投资退市股,实际上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投资理念,而并不能据此判断并作出投资价值上的排序结论。要说投资价值上的优劣,应说全在政策。两网股政策优于退市股,则前者比后者有价值;反之亦然。再从同为退市股的3次品和1次品来说,
也不能因出年报与否而来判断投资价值的优劣。据对几年来3次品在主板的最后一期报表与三板的历次报表比较观察,其各大关键的财务数据基本保持了相关性、连续性、一致性,主板的报表通常依据审慎原则作了充分的减值和计提,并经会计审计师作出了专业的审计,该揭示的风险基本都予以了揭示,该有的水分应说已被挤干。而近年来的三板报表,由于退市公司大多已停业,人员已解聘,已不发生各类费用。除了因少量的留守人员撑着而导致管理费用、债务数额(因利息增加)等极少数指标在不断增加,反映在报表上则是历年的未分配利益、股东权益和净资产等指标在作微小的负向变动外,其他各大指标并没有大的落差。3次品在主板(最后一次年报)与三板的账务报表的相关性同样也适用于1次品。
如果说3 次品在逐年扩大亏损面,那么1次品也在扩大(由于省去了出年报的费用,或许亏损幅度要小些),在同样的环境下风险机率是相似的,实在不能据此作出“出年报的风险小、有投资价值,而不出年报的风险就大,没有投资价值”的结论。应该说,
无论是3次还是1次,有无投资价值,应取决于对其亏损面的大小、资产质量的优劣以及历史债务包袱的轻重(这里暂且不谈股本结构等其他因素)等综合指标的评估,而不在于出不出报表。而要判断退市公司的上述综合指标又不得不依赖于退市前的最后一期经审计了的年度报表,因为这个报表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可以这么认为:
主板亏大的,来三板后终归还是亏大,反之亦然。很难想象哈磁1(主板经审计的最后一期年报:每股净资产0.27元,每股未分配利润-2.16元)因在三板不出年报而突然会比粤金曼3(每股净资产-12.38元,每股未分配利润-17.25元)还要烂。至于将来重组时因债务豁免可能充回利润多少或新东家注入的资产优劣而导致每股收益的巨大反差,甚至出现当初亏损大的反而重组后报表更好看是有可能的,那是另一回事,是报表外的功夫,我们无法从年报内读懂,也很难事先下手(三次品、一次品都存在这样的机会)。但是,能下手的我们又为什么不紧紧抓住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板退票中恰恰存在着不少1次品比3次品潜质好的多的股票。中浩、粤金曼、中侨、石化等3次品中,主板巨亏登峰造极,现在依旧在大亏的基础上继续负向加码,不因出了年报而降低风险;同样,象哈磁、环保、花雕、龙昌、五环、长兴、大菲、金荔等1次品中,主板最后一期经审计的报表显示小亏、资产微烂的,想必将来恢复出报表时也是在小亏、微烂的基础上与3次品大致相同幅度地负向加码,也不因在三板不出年报而增大风险。一句话:原先状况好的,相比较而言还将继续好下去。总之,
两网股与退市股倒底谁有投资价值,根本因素决定于政策面。如果我们不能在两网与退市股中取舍,
那么3次品与1次品多少是能分出伯仲的。去年来3次品走势总体不如1次品就是明证,
而1次品中大股东频繁更替的案例也似乎在表明1次品并不象有些网友所说的“风险大、透明度低、投资价值小”而无人问津。好在1次品哈磁今年要恢复出年报了,这是个好事。出的报表无论如何印证,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我们能通过探讨共同提高对三板股票的认知水平,这才是我们探讨的意义所在。(在监管层、专家学者“负资产退市论”渲嚣尘上之时,重温此老帖子或许能悟出更多的道道来)
[ 此帖被ylh0601在2010-01-29 07:4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