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思路,有利于老三板将来恢复主板时的价格对接
今天,俺认真拜读了中证网上刊载的《市场化方向不变 新股发行改革稳步前行》一文,这篇文章主要是对上周五在上海召开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后的一个成果性的正面报道。新股发行研讨,看似与老三板无关(因为此次会议还未直接讨论到退市制度的议题,笔者深信上半年一定会有类似的关于完善退市制度的研讨会或信息会见诸报端),其实透过此文的字里行间,也能揣摩出一些将来有助于老三板的一些信息。梳理出来(见引文深兰色字部分),笔者以为:
一、市场化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成效(导致了破发),已被各方所坚定的认可。笔者看来,有了二级市场的破发,必定会给一级市场泼冷水,警示一级市场归于理性,并迫使一二级市场股价的自然接轨。将来“摇新族”100%——200%的暴利恐难再现。而按照著名学者华生的观点(见引文倒数第二自然段),不但首发要市场化改革,将来的再融资、股本扩张和退市制度也要走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里都将面临一个绕不开的现实问题:即主板一二级市场之间的股价(再融资)、主板或创业板与三板之间的股价(重组或重组+再融资后的转板)都将遵循自然接轨的市场准则。再直观一点,可以这样认为:再融资时主板的一二级市场股价将基本拉平或给个微幅的利润空间;而升板或降板也将采取渐进的方式,使两板之间的股价自然对接。这样一个改革的理念,已经被最近监管层力保市场稳定的言论和许多专家学者的研讨观点所一一证实。
二、一二级市场的暴利宁给上市公司而不给炒家的思路,已被各方所坚定的认可。监管层力主市场化改革的另一个动机是:绝不容忍让暴利落入“炒新族”、“炒配族”的口袋。股价发高点,使暴利直接落入上市公司,可增加溢价收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企业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吸纳劳动力,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如股价发低点,则势必将暴利的机会留给了投机分子,等于助纣为非作歹、兴风作浪,百害而无一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层的改革思路可谓“帮人帮到了家”。
三、未来的退市制度参考难以操纵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的新设想,已被市场所坚定的认可。记得上海研讨会前已经有媒体进行了报道,在此篇引文(见最后一段)中董登新的“负资产退市论”被再次提及,足见其观点已深入人心的广泛性和导向性。可以预见:未来粉饰年报、随意操纵利润的“东郭先生”委实难以生存下去。市场将引领价值投资,包括待重整、重组的垃圾公司也有个质地好坏、重烂微烂问题,它告诫人们既便投资ST股、退市公司股票,当然也得睁大点眼睛!
如此看来,最近主板和创业板频频发生的“破发”事*件,对老三板不见得是坏事!至少人们可以隐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将来老三板如有新政出台,则必定在新政出台前是呵护、默认和容忍股价的合理性、恢复性回*归的,更何况老三板股*民的怨魂还未消散。监管层总不至于出台昏庸的制度和措施,来使投机分子象创业板公司那样在上市前闪电入驻而顷刻暴利,而让十年苦难的退市股*民在黎明前倒下吧?!偶想是不会的,因为想必监管层除恶安良、驱强扶弱的最基本良知还在吧?!主板、创业板的监管思路同样适用于三板市场。坚持认定三板年的三板行情是历史性的、恢复性的、接轨性的,大涨小回是贯穿三板年的主要特征。指望再象07年那一阵子的深幅回调是不现实的。
附引文:
市场化方向不变 新股发行改革稳步前行
作者蔡宗琦
时间2010-01-30 02:28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1月29日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认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坚定了市场化方向,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尽管面临一些争议和压力,但未来的改革将沿着市场化的方向继续迈进。
改革阶段性成功
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半年多的实施情况来看,与会嘉宾认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
近来,新股、次新股频频破发。与会专家称,不应以过往的思维将其解读为熊市征兆,而应该看到这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放弃窗口指导后,定价市场化初期的高市盈率发行难以持续的征兆,这一结果早在改革之初监管层就曾多次提示。破发的影响必然会由二级市场传导至一级市场,抑制新股发行市盈率。
“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过去那种行政控制的发行体系有了根本的改变,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深远影响以后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应充分肯定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最大的进步在于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股价差异拉近,过去发行定价与上市价格之间的差价被打新的认购者拿走,现在这些钱到了上市公司手上,是否更有利辅助实体经济值得关注。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介绍,改革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定价基准开始接轨,新股上市首日的爆炒现象出现了变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之差以往高达69%,改革后缩小到7.8%。大量资金囤积一级市场的情况也有所改观。 此外,有与会代表认为,参与主体责任意识在改革后增强,发行人、询价人、公众投资者更为关注上市公司质地,提高了风险意识。
坚持市场化大方向
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发行制度改革,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市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定价市盈率过高、承销商没有独立审慎定价、询价机构未能尽责等等。近日,市场上再次出现IPO将暂停的传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此认为,“证监会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道路上应坚持两条底线:一是新股发行市场化不动摇,二是新股发行节奏不动摇。”
华生同样认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必须坚持,“坚决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华生认为,目前发行体制定价市场化已经做得较为到位,继续改革的空间有限,
但未来在发行节奏、再融资、股本扩张、配售机制市场化以及退市制度的建立方面仍大有可为。他表示,从创业板来看,执行门槛远高于两年盈利1000万的标准,造成物以稀为贵的假象,因此发行节奏市场化的推进应加快新股发行步伐,才可以解决供求不平衡造成的高市盈率问题。此外,再融资市场上定价远不如新股市场,并且有较长的审批过程,造成争抢配额等问题,未来再融资改革要迈出大的步伐。
对于退市制度,董登新认为,中国股市一大顽症是“死不退市”,不少超级垃圾股不退市的最终结果便是扭曲新股发行信号。未来的退市制度可以参照不容易操纵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为指标,以超级垃圾股可以退市为目标,“还原股市的真实性”。 [ 此帖被ylh0601在2010-02-01 13:1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