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体制改革”的第三个方向是“下市”即“退市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因为“发行上市”与“淘汰下市”是一个事情的两面。只有上市没有下市,只生不死,必然造成生态失衡,好坏不分,甚至劣币驱逐良币。不幸的是,这正是目前A股市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绩优价不高,劣质股受吹捧,ST企业吃香,重组卖壳题材满天飞。而许多垃圾股票,通过所谓“资产重组”和“置换”,乌鸡变凤凰,股价一飞冲天。这种情况的盛行,不仅造成“内幕消息”、“市场操纵”土壤深厚,屡禁不绝,而且是造成二级市场股价结构扭曲和市场泡沫的主要原因。
“退市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改革早己落后过时的“资产重组制度安排”。不错,促进收购兼并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和活力源泉之一。但是,我们要推动的是对实体经济有积极意义的兼并重组,如同行业购并,产业链上下游的扩张,增加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的收购,而不是现在大量发生的与实体经济毫无关联的卖壳、换壳。须知,现在人们所说的“壳资源”,并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源,而完全是“人造的行政资源”,这样的资源,如果想造,可以“无成本地无限制造”。因此,把有青春活力的企业和资产,人为注入债务担保缠身、病入膏肓的躯壳,是对真正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百害无一利。这种“挽救壳资源”即在境外被称为“后门上市”的“资产重组”,应当在安民告示、给出过渡期后尽早废止。“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更应及早实行。
同时应当指出,有实体经济内涵的购并重组,其实更多地表现为“强者更有强中手”的“竞争性整合”。对弱势企业的收购兼并即使发生,也往往需要投资者对投资失误付出代价。所以,在境外规范市场上我们有时也看到对失败企业的并购重组,但经常是以原先投资者的权益以极低的价格被大大稀释为前提。让投资失误的股票购买人付出代价,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转的基础条件。我们名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挽救壳资源做法,结果是赏罚不分,市场纪律松懈,垃圾企业比蓝筹优质企业还香。“保护主义”的溺爱误导了投资理念,这也是目前A股市场存在“结构性扭曲”和泡沫的重要原因。
----【ericsony注】上文出自《全面认识和深化发行体制改革》作者:华生,原文比较长,大家感兴趣可以搜到。我上面取的是对壳资源和退市的相关内容部分,可能这也反映了今后管 理 层的改革方向,先造舆 论,看看市场反映,是天 朝的惯用手法,供华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