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上海会谈 序
碎刀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690
精华: 9
发帖: 63
在线时间: 8(时)
注册时间: 2007-05-13
最后登录: 2013-01-23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8   

上海会谈 序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王敏超 执行加亮操作(2010-02-28)
到家了,提笔给大家汇报
2月27日下午,接到花花的邀请,考虑会谈正好在周未,一时心起,这辈子没上方过,现在不去,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去上方了,为了尝试上方的滋味,匆忙中决定到上海。
深夜到了上海,由于没准备,昨天晚上写了一篇资料,并写了今天会谈的会议纪要草稿,参加了今天下午的会谈,会谈从2点多开始到5点半结束,参加人员有中国证监会信方局曾主任,协会贾秘书,(信方局科员)(田科员),(上海证监局)邵女士,上海证监局钱处长,和11名三板投资者代表
[ 此帖被碎刀在2010-02-28 17:39重新编辑 ]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6条评分记录
wdbz 贡献值 +8 2010-02-28 会谈辛苦了,谢谢!
wdbz 威望 +8 2010-02-28 会谈辛苦了,谢谢!
wdbz 好评度 +8 2010-02-28 会谈辛苦了,感谢!
红色地带 威望 +8 2010-02-28 很精彩
红色地带 贡献值 +8 2010-02-28 说出大家的心声
红色地带 好评度 +8 2010-02-28 所有代表立功了
boleliu 威望 +8 2009-11-16 优秀文章
隐藏评分记录
zhaoen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447
精华: 13
发帖: 1563
在线时间: 2635(时)
注册时间: 2007-02-09
最后登录: 2017-09-23
沙发  发表于: 2010-02-28   
到底谈了什么?
青布烂衫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2724
精华: 0
发帖: 390
在线时间: 1122(时)
注册时间: 2007-12-03
最后登录: 2014-08-28
板凳  发表于: 2010-02-28   
引用
引用第1楼zhaoen于2010-02-28 00:50发表的  :
到底谈了什么?

我们会把你们的问题向领导反映!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9467
精华: 3
发帖: 538
在线时间: 1388(时)
注册时间: 2007-09-28
最后登录: 2022-09-06
地板  发表于: 2010-02-28   
你的纪要中对一些会议参与官员冠以“忽悠大王”,“伪市场神秘人”“含铜量”不太好吧。这样会引起反感
青布烂衫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2724
精华: 0
发帖: 390
在线时间: 1122(时)
注册时间: 2007-12-03
最后登录: 2014-08-28
4楼  发表于: 2010-02-28   
引用
引用第3楼我从山中来于2010-02-28 09:56发表的  :
你的纪要中对一些会议参与官员冠以“忽悠大王”,“伪市场神秘人”“含铜量”不太好吧。这样会引起反感

同感,楼主是有身分的人,还是注意些好。
不像我,从两网到三板,早输得体无全肤了,不要说身份,就连“身份证”也快输没了,我不怕,生不如死!大不了和这帮狗官同归于尽!!!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16068
精华: 16
发帖: 1024
在线时间: 3010(时)
注册时间: 2009-03-03
最后登录: 2010-04-29
5楼  发表于: 2010-02-28   
不一定。贾和钱都是挡箭牌,就是上峰派来档刀子的,随便说,无所谓。但是神秘人显然和他们不同,有些细节显示他不一般。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qwe987123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21700
精华: 35
发帖: 1879
在线时间: 1282(时)
注册时间: 2009-08-27
最后登录: 2016-11-14
6楼  发表于: 2010-02-28   
看来证监会官员

对解决三板问题的方法,现在说的与以前提的一揽子方案口径不同了。

但是不管是一揽子或者三揽子方案,要维护我们的利益,唯一办法是要加强未全力度!

这次证监会官员放出口风,是投石问路,是火力侦探。

我们必须做出反映!
碎刀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690
精华: 9
发帖: 63
在线时间: 8(时)
注册时间: 2007-05-13
最后登录: 2013-01-23
7楼  发表于: 2010-02-28   
非常感谢中国证监会领导到上海接待*****,我们三板投资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首先我将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三板市场
一,    从多层次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三板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必要性。
当一个市场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建立时,能否有足够多的企业愿意到市场上市交易,能否有足够多的投资者愿意到市场中进行交易,将决定市场建设的成败。
企业参与市场的成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进入市场和维持上市资格所需缴纳的费用 ;寻找到适合投资者所需支付的成本。企业参与市场的收益与市场规模成正比,当市场规模很小(或接近于0)时,企业无法获得市场估值,无法获得融资,其参与收益也接近于0。
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成本主要包括:入场费和维持交易席位的年费 ;搜寻适合投资对象的成本。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成本也与市场规模成反比,当市场规模很小时,投资者的成本也趋于无穷大。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收益主要是通过在市场中获得的信息量以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企业数量来实现。
我们国家的场外市场从创业板试验田二网市场到代办股份系统来看,客观地说,其本身的规模有限,且市场内部的并不活跃,较少有新进的投资者和企业主动挂牌交易,市场的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企业无法通过市场达到预期收益和投资者损失惨重。例如94年二网公司恒通,4。98元发行,上市10元,2000年月10:4缩股置换成港岳,现在股价1。6元,是上市当日股价5%,完全体现了场外市场发展初期初始参与者成本大于收益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建设者要想办法弥补参与者成本与收益间的缺口,提供相应的"市场福利";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合格投资者的规模和吸引优质的公司到这个市场上市。
二,    从政府信用的角度来分析解决三板问题的必要性。
当初在审批制的时候,政府用把上市的额度分配给各地方政府,结果被地方政府当成给国企解困的工具,把先天不良的企业上市,例如鞍山一工,例如粤金曼,这样的上市机制下,我们投资者响应政府的号召,长线投资股市,却因踩到这些地雷而退市,原来的10万现成了几千元钱。已退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群体的结合点是政府审批,在审批制上市的情况下,政府信用为这些企业的上市起了担保的作用,投资者群体因这些公司虚假上市蒙受损失,必然会影响政府的信用。虽然有ST和*ST警示制度,但改变不了投资者群体因虚假上市而受损失的现实,ST和*ST警示制度只能影响投资者内部之间的流动。解决三板问题是维护政府信用的需要。
三,    从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地角度来分析解决三板问题的必要性。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坚持市场化的道路,从上市的审批制到核准制到注册制,从以前的上市窗口指导到现在的淡化窗口指导都能够反映出这一点。我们投资者也非常赞同坚持市场化建设,企业的价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企业是否有重组的价值也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当初水仙等公司在高价位就退市,实际上是给这些公司人为地打上了不能重组的烙印。假如水仙没有简单粗暴地退市,我们可以想象,这家公司必定会重组。这种在高价位简单粗暴退市方式使国家减少了税收,使地方政府减少了一家上市公司,使公司失去了重组的机会,使投资者在高价位退市损失惨重。这种退市方式引发了市场各方主体俱输的局面。
一度试行退市政策从01年实施以来,其实在07年就已经终止。许多主板暂停上市的公司比退市公司问题更多更严重,但都重组了;而三板退市公司因为认真履行了不成熟的退市政策,退市到三板就意味着失去重组的机会和价值,这对退市公司和股民是极其不公平的。因此,解决三板问题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地需要。
解决三板问题的建议:
1,    根据证监会办发(2004)30号文件精神,三板公司上报材料,无论是转板还是ipo,证监会应优先受理,从宽审核。
2,    证监会应该从课题研究,媒体宣传,网络访谈等多种形式扩大三板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合格投资者和优质公司进入这个市场,同时,通过政策调控手段,弥补原有参与者成本与收益间的缺口,提供相应的"市场福利"。
3,    中国证监会对三板市场实施统一地监管,用政府的主导力量来促成建立三板场外市场,各地证监局直接参与三板有效地监管。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好评度条评分记录
隐藏评分记录
kletzer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20185
精华: 0
发帖: 40
在线时间: 103(时)
注册时间: 2009-07-28
最后登录: 2014-04-01
8楼  发表于: 2010-03-01   
只要有理有据,合理合法,对方就无论如何不能忽悠下去。
zina555555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7658
精华: 0
发帖: 219
在线时间: 1118(时)
注册时间: 2007-09-02
最后登录: 2014-02-05
9楼  发表于: 2010-03-01   
回 7楼(碎刀) 的帖子
好文章!
          感谢!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