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重组的十五条“军规”
时间: 2010-03-05 09:55:23 来源: 人民网 发表评论>>
关键词: 重组 军规 边界条件 白板 314
内容摘要: (黄奇帆讲话的第一部分《重庆:三大战略抓手落实“314”部署》及第二部分《重庆:五大特点体现国企改革方向》请参照本报3月2日9、10版)我讲这一段就是为了让大家理解,许多困难问题,是可以用创新、改革、重组的思维来化解的。
我讲这一段就是为了让大家理解,许多困难问题,是可以用创新、改革、重组的思维来化解的。
你也不能整天都想创新重组。正常的人,70%、80%的时间是正常思维,按国家的法制、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生活工作。但遇上了刚才说的五种情况你就要跳出一些框框,与时俱进地去用创新重组的思维想问题,这是我们企业家应该有的一种思考能力,这是一个概念。
重组思路之一,改变边界条件。
案例:重庆工业投资,从2002年的100多亿上升到2009年的1600亿
第二个概念,遇上了重组,应该动脑筋,怎么动呢?实际上有五种方法:
一种是改变边界条件,用哲学的语言说,边界条件调整了,事物运动的方式和趋势就改变了。
重庆的工业企业2002年以前很糟糕,银行不肯借钱,投资能力极差。2002年上海的工业投资1300亿,重庆的工业投资只有区区160亿,差得很远。什么原因呢?重庆工商企业的边界条件一塌糊涂:其一,33%的所得税,没有特区、开发区的优惠;其二,坏账、不良资产率达到30%,所有银行都黄牌警告,借不到钱;其三,工业园区几乎是“白板”,沿海地区几千个工业园区,重庆除了高新区、经开区,40个区县没有工业园区。
所以,贺书记在2002年离开重庆之前,专门交代我说沿海发展的经验之一是有工业园区。重庆工业,区县没有园区,招商引资也招不到,招来的企业要来投资了,一看工业园区也没有,还要叫人家去征地,去七通一平,搞污水治理,哪个企业肯这么干活?来了之后也走了,这也是一个问题。
其四,工业的要件,煤电油运就那么一点点家底。电力只有300万千瓦装机,根本满足不了大工业的电力需求。电不够用,天然气不够用,煤炭呢?全国煤炭倒不少,但是重庆企业都不肯买外来的煤,因为本地的煤便宜。还有就是一个项目储备库都没有,投资往哪里投?
2003年以来,五大措施改变重庆工业边界条件
2003年以后我们着手改变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五个措施一起来。第一,渝富帮助工商企业跟工农中建交打包消除了250亿的坏账,把工商企业的不良资产从30%降到了百分之几,银行就愿意融资了。第二,全部工业企业的税收从33%下降到15%,这是我们2003年操作的。当年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了70%,为什么?33%的所得税,谁都藏头卡尾,利润不“搬”出来;现在只交15%,大家都认为,15%还是应该交的,就不再藏了,所以当年利润就“跳”出来了。利润一“跳”出来,信用就好,融资能力就更强。
第三,煤电油运,电力启动了1000万千瓦的装机――本来只有300万,2004策划到2008年全部建成,电力装机从300多万变成1200多万。
第四,项目储备,项目储备从2003年开始几百亿,2004年就到1000多亿,2005年到6000亿,现在我们有10000亿的项目储备――大项目会有配套,一个上游项目会拉出一个中下游产业链,一个链一个链地拉,一拉就上千亿,七八个链就有五六千亿的销售值――项目库出来了。
有了项目储备库,区县一样去拍胸脯招商,他可以以宏观去吸引外资内资。
另外就是开发区。2003年我跟(吴)家农(原重庆市副市长)一起, 4个月时间搞了三十几个开发区,全部的征地动迁、规划手续,通通批好。2003年7月1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全国各地不能搞新的工业开发区,然后来检查重庆的几十个开发区,都是合理合法的。这一批批了两百平方公里,一公里如果有个30亿、40亿销售值就能为重庆增加六七千亿的工业产出――工业发展有了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