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谷秀军
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就如何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如何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关系两个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疏通直接融资渠道
在谈到如何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时,吴晓灵表示,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完全寄托于信贷,寄托于间接融资,应该发展全方位的金融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就直接融资而言,现在最大的障碍在于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疏通直接融资的渠道。国外资本市场最低有粉红单市场,上一层有电子公告牌市场,再往上有小型资本市场、纳斯达克市场、纽交所市场,此外还有其它市场。中国现在缺的是类似粉红单市场和电子公告市场的资本市场,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的渠道就能拓宽。
吴晓灵说,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以后,还
应该建立升板和降板机制。比如,一个企业
在一个层次的资本市场上交易和流通到了一定价格、一定量就可以升到更高层次市场上去融资、去交易,相反则要降一个层次,只有建立这样的鼓励和退出机制,才能进一步完善市场。 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
吴晓灵表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就监管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界定合理监管的边界,考虑监管的目的是什么。
吴晓灵认为,作为监管当局,在合理地界定边界之后应该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求被监管机构做到充分的风险揭示;二是要控制金融产品的杠杆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杠杆率太高;三是要进行逆周期监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另一个教训就是顺周期的很多会计准则和金融机构的行为放大了一些风险。
吴晓灵认为,创新的主体应该是金融企业而不是监管当局,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在创新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应该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也就是说,金融业不要摆脱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的教训是金融业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吹起了很多泡沫。二是金融机构必须要有好的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处理企业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关系。三是要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就是投资银行的激励机制不对,在短期内做了很多高风险产品,酿成了金融危机的祸根。因此,金融企业作为市场创新的主体,一要有好的经营理念,二要有好的治理结构,三要有好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创新是推进社会福利,而不是给社会带来危害。
来源: 金融时报
此文转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此前她在一个论坛上的演讲本人已经在小草分析过,这次她在出席人代会期间再次就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表谈话并再次重申升降板的观点,且报道发表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机关报上,其意义非同小可,尤其是她的“升降板观点”与尚/福/林在两会上谈到的“部分市场的退市是看股价、有没有投资价值由市场判断”遥相呼应,或许“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和解决老三板问题的方法就隐藏在这些话语中。大家可得对这些信息特别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