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新闻摘录:
三板之“痒”
“京中兴5”在三板的表现也算得上不俗,从3月初的1.78元一路蹿升到了现在的2.70元左右。可资本市场的抢眼并没能解决公司资金的“贫血”。谈及预亏公告,尽管从窗外照进来的一缕阳光很是春光明媚,可在王煜脸上记者看到的还是些许的无奈。
“我们确实是这样的,三板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解决以前退市遗留下来的问题。总不能让原来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民手中的股票变为废纸吧。所以,对于我们京中兴来说,可以说三板仅仅是解决了众多的中小股东的股权流通问题。”王煜对记者解释道。
通过京中兴在三板所发的公告上,清楚的显示着的是银行贷款数目、比数,而很难看到其他的筹融资活动。据了解,目前主要从事IT产品政府采购业务的京中兴对流动资金有着很大的需求,而三板确实没能为他们“解渴”,因此银行贷款成为当前公司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融资途径。
在王煜看来,目前的“三板”融资较弱,引进战略投资者较困难,“能发挥这些功能的几率很小。”京中兴也有过增发、转板的想法,但因一些旧帐等原因最终没能通过。
最近一段时间,三板越来越吸引眼球了,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特别是上周五,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入主重组的*ST长控,复牌首日便创下国内A股市场股改复牌惊人涨幅——1083%。可能是受到像这方面原因的刺激,不少投资者对三板充满希望,或许某一天,自己买三板的股票也能被优质公司重组,来个股票大涨。
针对这种情况,王煜告诉记者,目前京中兴存在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至少目前没什么动静。”在他看来,像中关村股份转让代办的那批公司被重组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两者尽管都是三板流通,但公司的基本面有很大不同。
“我们的情况与中关村那些不同,我们肩上的包袱比较大,历史老帐沉重,不可能像他们那些从事高科技而新兴起来的,几乎没有什么包袱,引进战略投资的机会很大,所以转板或重组登陆主板的可能性很大。对于京中兴来讲,自立图强是一方面,短期要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补血,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取决于政策面的变化。”
由于目前公司年报尚未对外公布,记者无法揣测2006年度公司的真实盈亏,但即使是亏损,“京中兴5”也不会退为“京中兴3”,意即每周五次交易尚可无虞。“公司的净资产情况还是非常好的。”王煜表示。
其实从这里与年报对比就可以发现公司正在积级的争取在三板融资。所以他们才狠下决心甩掉了肩上的包袱!
而王煜的语言中说“短期要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补血,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取决于政策面的变化。”这句话表明公司其实已经注意到三板的政策变化并且正在密切的关注着动向。调整着自身,不甘于沦为京中兴3~,随着三板的改观。公司必然要在三板上闹翻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