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中国央行发疯印钞的真相 货币委员全都说出来了
hzxx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69
精华: 39
发帖: 2530
在线时间: 2074(时)
注册时间: 2007-01-14
最后登录: 2025-02-09
楼主  发表于: 2010-05-14   

中国央行发疯印钞的真相 货币委员全都说出来了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山高路险 设置为精华(2010-05-14)


来源:强国论坛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9530576&boardId=11

  我们已经知道,人民币汇率是在一个中国的市场上形成的。这个市场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由数百个有权在中国经营外汇业务的中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会员制交易所——或称“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个市场依法由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较为特别的地方,是依法管理这个市场的央行和外汇管理局也可入市买卖外汇。更为特别的地方,是迄今为止进入中国的绝大多数外汇,都是由央行购得、然后转为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的。

  讲过了,1994年第一次汇改之后,中国在法律上不再要求强制结汇。因此,央行购汇与别的会员的购汇行为没有什么原则不同:平等竞争,出价高者得。央行所以购得了进入中国外汇的绝大多数,原因简单,就是谁的出价也不如央行的出价高。正因为央行出价最高,所以市场里的其他会员,就很乐意把从企业与个人那里购得的外汇,卖给央行。 2003年公布的《外汇管理条例》说,企业和个人的外汇收入,可以“保留或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后者又可以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的外汇市场上交易。无论企业、个人还是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都有权不卖外汇给央行。这里的不卖者,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对所持外汇的出价,高于央行罢了。

  央行购汇当然用人民币。那么,央行究竟是从哪里获得大手购买外汇的巨量人民币的?这个问题似乎太浅:谁不知道普天下流通的人民币,都是由人民银行即中国的央行发出来的?翻开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2003年12月人大常委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法定的人民银行职责之一,就是“发行人民币”(第四条(三)款)。既然央行有此职权,为大手购汇多给自己发一些人民币,还不是易如反掌?

  是的,全部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都是央行发行出来的。正是这个法定的央行权力,使不少人认为,央行大手购汇的代价非常之低。在技术层面,发行货币就是印刷钞票。这也不单中国如此,当代所有实行法定不可兑现货币制度的国家皆如此。但是,以为央行发行货币的代价仅仅就是人民币的印制、运送和保管的成本,在经济上却大错特错。从经济关系看,货币发行是央行之负债,这里的“债主”不是别人,恰恰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持币的个人和各类机构。货币发行要受到债务负担的压力——天下持币人都是央行的债主,那可是惹不起也躲不起的。

  为什么发行货币就是央行对天下持币人负有的债务呢?从常识看,人们辛苦工作之后领取薪水图的可不是“钱”,因为钞票(法定货币是也)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无法为持币人带来真正的享受。人们领钱是为了花钱,最后是为了交换到过日子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样看,领钱持币就等于人们把自己辛苦劳动产出的产品先 “借”给了发钱机关,而钞票不过是货币当局开具出来的负债凭证。拿到货币凭证的,有权从其他商品提供者那里换得需要的商品,而后者也因此成为“借出” 商品、持有凭据的债权人。货币在持币债权人那里不断地换手,其实就是人们不断借货币来完成交换。

  如果央行为了大手购汇而发行出过多的货币,那么天下持币人的债权权益就受到侵害。横竖人们借货币是为了购买商品与服务,倘若借得货币的时候每百元人民币能购大米50斤,等到持币人真的去买米之时只能购米40斤,那么这位持币人的债权就被缩水20%,等于老百姓说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票子毛了。比较麻烦的地方是,个别场合的物价上升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引起的,譬如天旱影响当地稻米的产量,或者仅仅因为一时的市场竞争格局,买家相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了卖家竞争,米价都可能上升。非到物价总水平普遍、持续上扬,央行超发货币的代价是难以观察到的。在这个意义上,央行不会得罪个别的持币债权人,超发货币得罪的是天下所有持币人。

  正因为如此,央行发行货币的大权就不能不受到特别的约束。上引《人民银行法》在授权央行发行货币之前,规定了央行全部活动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第三条)。央行当然有权用发行人民币的法定地位筹得购汇的支付能力,但也要受法定责任的约束,即不能以损害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代价。

  除了增发人民币,央行还有别的购汇手段吗?有的。这就是同样由法律规定的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这里又有诸多政策工具可用。择其要者,第一项工具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也就是有权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额中,究竟有多大一个比例不得贷放出去,而要交存到央行。这就给央行带来“花钱”的机会:在给付准备金利息的条件下,央行就可以用此准备金购买外汇。由于央行既可依法规定准备金率,又可根据需要花费这笔准备金,所以看来,这是能够为央行大手购汇筹资的一个有效手段。与增发货币不同,央行通过抽准备金的办法所获得的购汇能力,不需要加大货币发行总量。一般的看法,央行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还减少了货币供给呢。问题在于,当央行自己动用这些准备金购汇时,已关入准备金笼子的货币又被放回到商业银行,成为进一步向市场放贷的基础。

  央行另外一项政策工具,是“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这就是说,无论货币发行过多,还是把准备金收拢了再放回去,央行还可以通过基准利率调节市场里货币的“动”与“静”。简单说,央行加息等于诱使货币老虎趴在笼子里趴着别动。在理论上,只要加息的力度够劲,总可以达到这样一点,以至于外面的老虎也争相要求入笼静卧。这就是商业银行高于法定准备标准的“超额准备金”的由来。超额准备金也是存入央行的,所以也构成央行购汇的支付手段。不过当央行动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外汇时,趴下了的老虎又跑到市场上去了。

  这样忙来忙去,增发货币养老虎,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收老虎,央行大手购汇又放虎归山。循环往复,中国经济里的货币存量就越滚越大。当然央行还有一道*****锏,这就是2002年以后才越用越多的 “发央票回收流动性”。央票是个新工具,也于法有据。不过从经济性质来看,无论长期短期,央票总还是央行对持票金融机构的负债。还是老规矩,央行出售央票的现金性负债,又可以拿去入外汇市场购汇。这就使“捉放虎”的游戏,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股海拾贝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12647
精华: 76
发帖: 2696
在线时间: 3876(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17-11-17
9楼  发表于: 2010-05-16   
上面提到的是理论货币需求量

实际发行数量应该还有 :

一、银行每年回收的残损货币数量
二、外汇兑换货币(因为我国进行外汇管制)

其实要讲清楚 货币问题很复杂 一言难尽
[ 此帖被股海拾贝在2010-05-16 15:03重新编辑 ]
走啊走,走啊走,依依离别家乡柳。披星戴月饮风露,苦海无边甘承受,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走啊走,走啊走----
股海拾贝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12647
精华: 76
发帖: 2696
在线时间: 3876(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17-11-17
8楼  发表于: 2010-05-16   
国家凭什么来印刷钞票:
当年 国民生产总值 与货币发放总量的基本平衡;

国民生产总值/货币流通周转率的结果

就是理论的钞票数量


货币问题不用担心的,一般情况下 国家会采用以下三类货币政策工具来平衡:

根据按照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更多..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operation)是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 更多..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
(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 此帖被股海拾贝在2010-05-16 14:33重新编辑 ]
走啊走,走啊走,依依离别家乡柳。披星戴月饮风露,苦海无边甘承受,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走啊走,走啊走----
股海拾贝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12647
精华: 76
发帖: 2696
在线时间: 3876(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17-11-17
7楼  发表于: 2010-05-16   
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以上只是说了外汇与内币的基本关系
走啊走,走啊走,依依离别家乡柳。披星戴月饮风露,苦海无边甘承受,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走啊走,走啊走----
患难与共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3237
精华: 15
发帖: 763
在线时间: 638(时)
注册时间: 2010-02-24
最后登录: 2015-02-09
6楼  发表于: 2010-05-16   
影响币值的还有别的因素
花_木_兰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31690
精华: 0
发帖: 216
在线时间: 453(时)
注册时间: 2010-01-28
最后登录: 2015-02-01
5楼  发表于: 2010-05-15   
看来房价不是在涨,
是人民币在贬值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0wan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6264
精华: 3
发帖: 214
在线时间: 338(时)
注册时间: 2009-10-05
最后登录: 2020-02-25
4楼  发表于: 2010-05-15   
回 3楼(王敏超) 的帖子
生活所迫,谁不想留点钱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的制度下,没有稳定感,谁敢乱花钱?贷款买楼,要是自己企业出问题或下岗,还不上月供,楼房就成银行的了,押30年代价太大呀!
王敏超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3423
精华: 16
发帖: 1760
在线时间: 10816(时)
注册时间: 2007-12-30
最后登录: 2016-12-08
地板  发表于: 2010-05-14   
还是一些农民朋友聪明,拿到工钱,马上花掉,没有时间差,也就没有贬值损失。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啊。
2009  到牛年 喝牛奶 盼牛市
华山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8
精华: 93
发帖: 10718
在线时间: 5319(时)
注册时间: 2006-11-30
最后登录: 2024-08-13
板凳  发表于: 2010-05-14   
我是从自已工作中晤出道理来的:外汇怎么来的?外贸公司或有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出口产品从外国进口商支付的货币换来的。过去规定强制结汇,企业出口经营取得外汇必须卖给政府指定的外汇银行,即中国银行。企业需要用汇,向中国银行购买。

银行收购的人民币哪里来呢?银行自备金和人民市存款。当企业或个人经申请批准前来购买外汇时,中行收回人民币,付出外币。由于购汇受到严格控制,行银卖出的外币占买入很少比例,另外外汇收支不平衡,外汇过剩,过剩外汇商业银行也无法消化,这样,就需要由央行吸收。央行有什么钱呢?央行有运用金融工具的权力,简单讲印纸币,通过流通的人民币贬值消化持汇成本。

日本是出口大国,其外汇不受政府控制,个人和企业可以拥汇,完全由市场进行调节,基本上外币与本币总额达到平衡。


三板问题解决的进度与力度,取决於投资者觉醒度

(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10wan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26264
精华: 3
发帖: 214
在线时间: 338(时)
注册时间: 2009-10-05
最后登录: 2020-02-25
沙发  发表于: 2010-05-14   
20年前我一个月工资100元,一年也就1000多元,那时年底摊派的国债是10元/人,保险宣传的是交一份每年50元的保险,几十年后你就是万元户了!
按政府公布的发行新钞占货币发行总量的20%,每年g dp只增长8%,就是说
明年的120元钞票=今年108元的商品
每年货币贬值11%
这就可以解释各省计算的g dp增量除了西藏青海没有低于10%的原因了------他们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扣除通胀的
这也可以解释房价疯狂上涨的原因:房子每年只折旧2%,但货币贬值11%,房子相对货币升值 98/89=10%
每年政/府都拿这新发的20%的钞票去维持腐/败政//府的低效率运转,相当于从钞票持有人(或储户)口袋中每年掏走11%!却便宜了贷款的资/本家,形成穷人补助富人的社/会主/义特色!
我看这和偷我们的钱的小偷有本质区别!这是明抢!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