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一遍《论持久战》, 当作投资书看,有些感想、有些悟得。
军事上一部不朽的着作,可以成为股市投资中的指路明灯!《论持久战》毛泽东预见了整场抗日战争的路径,同样的思想和方法也能帮助我们预见一波完整的市场轮回。
战争环境很恶劣,股市环境很残酷,股市和战争是基因最接近的孪生兄弟。军事思想对股市操作最具借鉴意义。毛泽东就是从一个普通散户(长沙读书,北大管图书)拉起一支队伍成为大户(上井冈山到陕北建立根据地)发展成超级主力的过程(抗战胜利时拥兵百万,与老蒋对垒)。
1938年5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十个多月时所作,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警卫员亲睹的这一幕,被美国作家特里尔写进了《毛泽东传》。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史研究室主任刘庭华大校告诉记者,他曾通读过中国军事博物馆保存的此文原稿,“从头到尾,没多少修改的痕迹,真是一气呵成!”
文思泉涌,源于伟人对时局的深思,对形势的熟虑。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论持久战》一出,立时震动中国。
《论持久战》及一系列抗战时期的毛泽东着作,无疑正是赢得战争、推动那个时代前进的思想的伟大力量。
《论持久战》“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充分地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大背景,论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总战略必须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毛泽东预见的这个“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后来完全成了事实;而令人吃惊的也是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对战争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轮廓的具体描画,也都应验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完全印证了毛泽东的预见,如果作战争总结大的过程竟然没有什么需要“校正”的。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极为罕见的。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继《实践论》、《矛盾论》后,哲学思想日臻成熟,是其哲学思想应用在军事领域的成果。《论持久战》至今在许多领域的价值挖掘还远远不够。
但人的本性就喜欢“速胜”,想“速胜”的人往往速胜不成就会陷入悲观失望至绝望,最后倒向“亡国论”者,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所说的,“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是我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同样,人们希望在股市中快速获利,今天买入三天不涨就骂娘的,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
股市低迷,并延续相当长的时间,股民就会有悲观情绪,不仅对股市悲观失望,有时对中国的前景也产生了怀疑,对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休养生息和正常的调整过程也会产生误解,时时带着有色的眼光审视中国。那种对中国股市悲观失望的观点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也是极端错误的。
七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用非常精辟的语言,即“中国必亡论”与“中国速胜论”来概括当时一些国人的心
态,并分析了产生这两种思想倾向的原因,驳斥了这两种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不利(消极)影响的错误观点,阐明了持久战的正确主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指明了前进方向。“速胜论”和“亡国论”其实貌离神合,可归为同类,他们对事物的本质同样认识不清,观点左右摇摆,当年抗战中当今股市中都普遍存在。
《论持久战》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成为股市投资中的指路明灯!
投资者在股市生存,有一种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相应操作方法,才能在市场中有顽强的生命力,甚至有希望由散户成长为大户并夺取最后的胜利:财务的自由、理想的生活、人生的价值、思想的传承。
股市的机会是留给有信心、有耐心,有长期投资的思想和财力准备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