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掏空中川国际资产 董事长上演金蝉脱壳
jjun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30041
精华: 2
发帖: 131
在线时间: 159(时)
注册时间: 2010-01-06
最后登录: 2010-11-08
楼主  发表于: 2010-07-12   

掏空中川国际资产 董事长上演金蝉脱壳


掏空中川国际资产 董事长上演金蝉脱壳  
(2003-3-10 10:27:08)  
    

    继中川国际(600852)副董事长赵国珍于去年9月突然辞职之后,今年2月21日,董事长丛钢辞职。
  赵国珍去职的原因是因为赵私下对外担保、违规抵押以及对外借款合计超过3亿元。对于丛钢的辞职,中川国际的董秘陈璞的解释是,这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
  果真如此吗?1999年对中川国际实施重组的关键角色是丛钢和赵国珍,“赵国珍的违规贷款和巨额违规对外借款难道只能由赵一人负责?”距离公司2002年预亏公告发出几天后,丛钢即宣布离职,这无法不让人心底生疑。

  四通,一个招牌

  直至今日,四川很多业内人士依然对中川国际1999年的重组历历在目。一方面当年的中川国际是谁也不要;另一方面买家是“四通集团”。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四通集团只在重组中川国际的控股公司深圳通富达中占有极少的一部分股权。但四通的董事长沈国钧任中川国际的董事长,而重组的“操刀者”丛钢,却任中川国际的副董事长,这一人事安排大有深意。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通富达公司由全部以丛钢为总经理的深圳四通投资公司、汇富通公司、凯臣投资公司三家合资成立。其中深圳四通投资公司由四通集团和汇龙科技公司注册成立,深圳四通投资公司又与“汇龙建业”公司、福建富闽公司注册了汇富通公司,而后,丛钢将自己注册的“赛臣投资”公司又与广东中科健公司分别出资500万元注册了一家凯臣投资公司。
  而真正由丛钢出资注册的仅赛臣投资,丛钢也仅仅出资500万元。在四川和深圳,业内人士也不知道谁是丛钢。
  从1999年到2002年5月7日,丛钢出任董事长为止,公司一直是四通的董事长——沈国钧任董事长,这更加深了人们对四通集团重组中川国际的印象。但当地媒体的一位记者说:“我们参加过他们许多次的股东大会,从来没见过沈国钧的身影。”而公司的一位高层则告诉记者:“其实,沈国钧只是挂了个名而已。四通集团和中川国际的股权关系隔了好几层,而且其在中川国际中的股权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意味着在沈国钧就任董事长时期,丛钢一直隐藏在沈国钧的身影之后以副董事长的角色对中川国际发号施令。

  如意算盘

  2001年8月2日,中川国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增发不超过6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预案,但是时逢中国证监会提高增发的门槛,中川国际也成了这次提高门槛后第一只被叫停的股票。2002年5月,中川国际增发宣告流产。
  中川国际增发计划募集用途之一的项目,是增资河南四通电力设备股份公司。中川国际本打算增资18036万元,用于建设新的项目。
  而河南四通,正是中川国际原副董事长赵国珍的企业。这不得不提到丛钢和赵国珍的关系。实际上丛钢在深圳经过一系列的合资注册,最终的通富达仍然没有实力重组中川国际。这时恰好需要资金的赵国珍听从了丛钢的建议,重组中川国际,实现借壳上市。赵国珍的主要资产葛天集团和佳和高科是地地道道的乡镇企业,赵本人对资本市场的运作也不甚了解,自然对丛钢言听计从,更何况此时丛钢的头上已经罩上了四通集团的光环呢。
  在实现了对河南四通的无偿吸收后,深圳通富达达到了收购中川国际的目的。1998年11月2日,深圳通富达与四川国资管理公司在一天内签下三个协议:深圳通富达公司支付14112万元购买四川国资公司持有的中川国际5600万股国家股(51%),四川省国资公司在中川国际的持股比例由65.7%减为14%;四川国资公司用这14112五万元购买中川国际等额面资产(即所谓的中川国际的不良资产);中川国际支付16595万元购买通富达的全资子公司——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97%的股份。
  通过这三个协议,丛钢完成了以零成本收购中川国际,并且把河南四通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丛钢的如意算盘是,重组后,中川国际盘子较小,通过河南四通的优质资产,扭亏为盈后,迅速达到增发的要求,通过增发来满足赵国珍对资金的苛求,同时河南四通电力在获得资金后能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一个理想的完美结局。

  赵国珍之乱

  增发的失败引发了赵国珍的不满,赵国珍终于发觉,丛钢在整个重组的过程中,利用的就是河南四通电力的优质资产和四通集团的旗号。
  偷鸡不成蚀把米。赵国珍开始谋划自己的退路,于是就发生了中川国际后来公告的赵国珍违规担保事件。赵国珍主要的违规担保事件包括以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名义,为河南葛天集团和河南佳和高科公司共计715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此外,河南葛天集团及其关联公司通过购销业务往来及借款的方式,占用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资金共计2.265亿元。赵国珍还在未履行正常程序的情况下,以河南四通电力设备公司的土地为该公司30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提供抵押。
  一位对中川国际知之颇深的投资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赵国珍大大小小的担保近10余次,总金额超过3亿元,在河南四通电力等相关的公司里都有丛钢派出的董事,身为董事长的丛钢怎么可能不知道?此时,丛钢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位投资公司的总经理还分析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在面对赵国珍越来越急的催促资金的要求下,丛钢一方面在进行增发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丛钢也开始和赵国珍研究脱身之法,很难说在违规担保的幕后,赵国珍和丛钢还有没有另外一份协议。
  实际上可以肯定的是,在增发失败和赵国珍对资金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丛钢已经感觉到对中川国际的重组之路快要走到尽头了。事实证明,在中川国际总共4.2亿元的对外担保中,除了赵国珍的3亿左右,其余1亿元左右的对外担保大多都是丛钢的公司。

  掏空中川国际

  随后的情况是,中川国际的资产在不断遭到抛售,2000年4月11日,中川国际把享有广州泰康城权益的部分即1.4亿港币作价1.02亿港元“卖给了”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GITL——那正是丛钢注册的公司。同时把中川国际北海房地产开发公司100%股权、坦桑尼亚基汉斯项目全部权益转让给四通投资公司,作价5674万元。一年以后,2001年3月,中川国际和四通投资签署补充协议,将大部分余款“延期支付”。
  截止2002年6月底,中川国际应收帐款及其他应收款加预付帐款共4.38亿元,其中关联欠款2.3亿元,绝大部分是长葛市企业。而以丛钢为法人代表的四通精细化工欠款即达8563万元,加上赵国珍借出去的7478万元,小小的四通精细化工已占用中川国际1.6亿元。
  而这7478万元丛钢是这样偿还给上市公司的:河南四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其2002年9月30日的7553万元帐面价值资产偿还所欠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7548万元的债务。公告显示这些资产未经审计。
  记者就这未经审计的资产的价值大小向公司问询时,公司的一位高层这样说:“能抓住一点是一点,有总比没有好。”
  2002年7月5日,深圳市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川国际法人股8400万股(占中川国际总股本的51.12%)全部质押给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福田支行,为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向该行借款提供质押。中川国际在2月18日发布了2002年度的预亏公告,这几乎又把中川国际拉回到了1999年重组以前的困境。
  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川国际背上了4.2亿元的对外担保。(冉学东 岳战野/经济观察报)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