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记者 李克新 王恒 2010-07-16
惨淡
7日9:56,行情牌上显示着60多家挂牌企业的股权行情,但有一半多没有成交。
交易所——投资者的圣地,沪深交易所创造了无数的财富神话,激发了国人对财富梦想的追求。正当国人对创富运动热情高涨的时候,告别山东十几年的交易所,重回齐鲁大地。7日上午,本报记者来到位于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上的齐鲁证券大楼,探访这里的齐鲁股权交易中心。
在二楼,记者看到了一间二三百平方米的大堂,一块LED显示屏在不停地翻屏显示着行情,几排坐椅供投资者看行情,靠墙的一侧被三尺柜台隔开,柜台里是工作人员服务区。
记者进入这家交易中心时是上午9点40分,几十张坐椅上只在后排有三个女士。柜台前,四位投资者跟客服人员交谈着。
9:56,行情牌上显示着60多家挂牌企业的股权行情,但有一半多当天没有成交。
“刚才那四个人是一家挂牌企业的原始股东,前来咨询如何开户的。”正在柜台值班的张女士介绍。
“因为是新事物,许多人都不知道,所以交投很清淡。”张女士告诉记者。记者一行采访了半个小时后离开这家交易所,同行的一位记者嘀咕道:“大厅里的三位女士好像是前来乘凉的,不像是看行情的,她们几乎不看大屏幕。”
低调
十一年后重新回到齐鲁大地的交易中心,多少有点“野路子”的感觉。
“目前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还不适合大张旗鼓地宣传,等到时机成熟了,我们再联系好吗?”淄博市金融办一位主管交易中心的负责人,在电话里委婉谢绝了记者的采访。
这位负责人的低调是有道理的,十一年后重新回到齐鲁大地的交易中心,多少有点“野路子”的感觉。据介绍,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其实是天津股权交易所的一个分市场,但又相对独立。
被业界称为“野蛮成长”的天津股权交易所,是在国家新批天津滨海新区试点的前提下成立的,因为不在国家证监会监管下,因此也被称为证券行业的“游击队”。既然是游击队,天交所就按照游击队的方式作战,为了抢占行业话语权,天交所在各地抢地盘。
2009年12月12日,天津股权交易所的第一个“地方军”在淄博诞生。
热情
地方政府推动企业挂牌的热情与交易现场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抛开备受质疑的天交所不说,全国第一个分市场,为何落户淄博?
“淄博有着深厚的资本市场历史积淀。”淄博市金融办一位专家如此解读这一现象。
1988年,国务院开始推动股份制改革,淄博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周村区成为全国农村改革首个试验区,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是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组织制度建设,而推动者则是有着中国股改教父称号的厉以宁。
在山东证券历史上,曾诞生了多家交易中心,淄博自动报价系统由于淄博的股份制改革时间早、起点高、影响大,当时在全国颇具影响力。“对于当时淄博自动报价系统的规模,业内称之为仅次于沪、深两大交易所的国内第三大‘股票交易场所’。当时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撰文,称中国有三个证券交易市场,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深圳,再一个就是淄博。”当年淄博自动报价系统总经理王道云回忆道。
一直到今天,淄博人对证券市场的热情依然未减。作为山东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区域之一,淄博还拥有全省最多的投资者和股份制企业,这一切都是交易所为何落户淄博的最好答案。
交易现场的冷清,与地方政府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淄博下属的淄川、沂源近期均召开了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座谈会,意在推动辖区企业上市挂牌的顺利进行。几百公里之外的德州,也派出代表团前来洽谈当地企业挂牌业务。
[ 此帖被小李在2010-07-17 11: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