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石敬涛:如何看待"穿法袍法官上访" (2010.07.28 )
〔经济时评〕石敬涛:如何看待"穿法袍法官上访"
■燕赵都市报
近日,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免除了冯缤助理审判员职务.妻子工作1
0年却被辞退,身为法官的冯缤为帮助妻子*****,穿着法袍多次上访.有人将其遭遇看
作法律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冯缤的"执拗"表现了他对法律的信仰,值得肯定.(7月27
日《中国青年报》)
如果说几天前"厅官太太被打"作为一起公共事件,被认为是"还原了普通上访者
的悲情"的话,那么现在"穿法袍法官上访"被撤职事件,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典型
上访者"*****之艰难.
说冯缤是"非典型上访者", 无非是源自他的特殊身份——— 法官.而这也正是
这一起公共事件的"看点"和价值所在.按常理而言,在一个权利救济比较贫困的客观
境况之下,普通公民被侵害的权益,不能通过法律途径予以救济,并不罕见.大多数上
访者,都属于这种"典型性"的.
但是, 我们知道,法院被认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法官就是这道防线
的守门人,是社会正义的最高守护神.抛开冯缤妻子与法院关于劳动权益的纠纷到底
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因为上访,因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夫妻就被所在单位双双"辞退",
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这一方面说明,"守护神"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守
护神"的*****之路和权利救济都如此艰难的情况下, 一般公民的*****成本,权利救济
之难, 就可想而知了.而另一方面,社会正义的"守护神"都无法伸张正义,"最后一道
防线的失守"让人感到一种无所依靠的失落和绝望.
法官穿法袍上访.你不得不承认, 在此时,法袍其实已经成为了公民*****的一个
筹码和道具.因为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上访,很难引起"轰动",也很难引起领导重视
,更不会得到权力和司法的救济."不走寻常路"已经成为公民上访*****的"终南捷径"
,比如跳楼,自杀以及现在的法官穿法袍上访.
法袍本应是法官权威的象征, 是法官受尊重的源泉,是彰显公平与正义的服饰.
但是现在, 却成为公民*****的筹码和道具,这种行为艺术,成为了公民*****的一种隐
喻,与公民*****艰难的感同身受产生了共鸣和情感共振,并让人感到了一种绝望:"守
护神"的*****之路和权利救济尚且如此之难,普通民众又情何以堪?
冯缤说,这样做既是为了家人,更是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法律信仰."我就是要用
我的经历告诉全社会,不是所有上访人都有精神病,不是所有上访人都没有冤屈而无
理取闹,不是所有上访人都不懂法律."无论如何,"非典型上访者"的行为艺术*****事
件,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
□ 石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