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联办开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
山高路险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16836
精华: 17
发帖: 2288
在线时间: 10213(时)
注册时间: 2008-05-21
最后登录: 2025-05-06
楼主  发表于: 2010-09-01   

联办开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

管理提醒: 本帖被 1107 执行加亮操作(2010-09-09)

2007年12月03日11:31  来源: 资本市场    作者:刘纪鹏 刘妍

  1992年下半年后,我国开始加速在深沪股票交易所公募自然人股上市,和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以H股的形式上市的进程。其中,H股是从1992年三季度后开始启动的。为配合H股的上市,国家体改委刘鸿儒、洪虎、高尚全等领导的直接参与下,集中了有关的15个部委、70多位同志,继《定向募集规范意见》出台后,又陆续颁发了12个配套文件。笔者当时是大陆企业赴香港上市H股的法律专家组成员,当时就分置的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怎么办双方专家还曾专门进行过讨论。

  第三,联办的历史贡献。“联办”由一批海外归来的金融学子和投行人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创办。它先后参与并设计深、沪交易所,创办北京STAQ系统,实现国债从行政摊派到市场化的承购包销及法人股市场,在监管体制上提出“银证分离”,组建中国证监会的设想,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倡导者和创办者。这些工作得到了张劲夫、姚依林、周建南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在经叔平、刘鸿儒、傅丰祥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培养了一批中国证券界优秀人才。

  我从*****底到1994年初也在“联办”研究部工作,也算“联办”的“老人”了。在“联办”期间,我提出了创办法人股市场,在STAQ系统不仅要交易国债,而且要交易国家体改委定向募集公司的法人股,这一方案最终在联办获得通过后,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开始实施。

  18年间我国股市发展中争论的焦点问题

  中国股市从创办以来,围绕着股市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之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股权分置问题;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问题;三是政府监管问题;四是股市文化问题。实际上,十八年股市的总结和反思也应主要围绕着这四个问题进行。

  毋庸置疑,无论是偏重于照搬照抄的海归派,还是尊重国情的本土派,大家的目的都是一个:热爱中国的资本市场,期盼中国的和平崛起。在这个共同基础上,尽管大家目标一致,但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上却产生了不同,而不同的选择又直接决定着中国股市的前途和命运的不同。

  作为一个中国改革二十九年和中国股市发展十八年的亲历者,笔者想与共同见证历史的领导、同事、老师和朋友们,推心置腹地谈一谈上述四个方面、十件事的反思和总结。目标只有一个:客观地总结过去,科学地展望未来,让我们的资本市场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走得更好。

  股权分置:不规范的毒瘤,还是成功的创举?

  中国的股权分置体现在三个层面上:1、股份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外资股和个人股;2、股票划分为A股、B股和H股;3、流通权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在借鉴国际规范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股份制实践中,法人股的设立、募集和流通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现象。法人股在中国的产生究竟是国情和国际规范相结合的成功创举,还是一个畸形产物?它究竟在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应拥有一席之地而被世人称颂,还是正在把中国的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引入歧途,必须即刻在法律上剥夺其地位,在理论上以不规范之名加以批判?这是中国证券界的一大困惑。

  其实,法人股现象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法人股出现在1990年前后,由于当时力主股份制理论和实践的人们,尚未在“股份制等于私有化”这一重大争论中占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国早期的股份制企业,只能向内部职工进行定向募集。在维护原有国有企业存量资本不分不卖的基础上,向社会法人广泛募集新的股份,将单一的政府独资所有转化成众多社会法人共同所有的公有股份制公司。这在改革方略上,和前苏联、东欧国家以瓜分和出卖国有企业的“砍掉老树栽新树”的私有化政策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法人股募集将国有企业改组为公有股份公司就好比“老树结新枝”,从旧体制的内部滋生出新的幼芽,让旧体制的老树滋润它成长壮大,最终老树部分自然消失。这种平缓的企业改革既能不断地革除旧体制的弊端,又能避免过激的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震荡。法人股*****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在企业改革上借鉴西方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的过程,它将跨越任何独资形态的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所无法逾越的障碍。

  流通是股份的天性,流通的前提是产权的清晰化。由于国有企业资产存量形成的国有股,是以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两种形式存在的,国有股要流动就会产生收益或者损失;那么流动后,收益归谁所有,损失由谁承担?因此,这一切在国有产权清晰化没解决、规范的国有资产组织体系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形成之前,暂不流通是正确的。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股权分置是中国股份制和资本市场特有的产物,它是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内容,它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否定它就等于否定中国改革的发展史。如何评价这一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所以,中国的股权分置是符合中国“渐变-稳定-逐步转轨”原则的。历史地看,这几种划分都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国家股、法人股的划分使得中国股市能够起步;A、B股的划分使得外资和中国股市初步接轨;流通股、非流通股的划分在当时背景下不这样做也没办法起步。

  法人股市场关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

  如果说不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的建立是中国股份制第一个特征,那么在1992年建立法人股流通市场则是中国股份制的另一个独创。募集和流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对“连体兄弟”。没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则名存实亡。这是任何国家资本市场都发展的准则。遵循这一规则并赋于其公有法人股的内涵,既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让公有资产能率先在公有制范围内流动起来的权宜之计,也是把股份制同国际规范和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资本经济的一个创举。

  正是在这一理论背景下,1992年7月和1993年4月,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STAQ和NET两个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的法人股市场先后在北京建立。到1993年6月,两个系统共有挂牌流通定向募集股份公司法人股17支,会员公司近500家,开户的机构投资人近3.2万个,累计交易额为218亿元。国内外有识之士对这一独特的市场普遍给予较高评价:

  ——找到了公有制和资本市场对接的新形式,只有法人资本的流动,才能使按市场手段实现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

  ——公有法人资本的公开交易有效地防止了私下交易和协议转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培育了一批行为理智、规范的机构投资人,法人股市场行情稳定,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前提下,市盈率始终在15倍以下且无暴涨暴跌现象。

  ——对深沪股市的过度投机起到了抑制作用。

  ——为定向募集公司的资本流动找到出路,通过挂牌交易可对这些公司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以实现法人行为规范化。

  两大系统运作一年的实践表明,法人股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为主、适度流通为辅、投机性小、稳定性高的特点。而且两个系统在不断规范自身的基础上,已总结出一套法人股流通的审核、挂牌、披露和监管的经验。
山高路险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16836
精华: 17
发帖: 2288
在线时间: 10213(时)
注册时间: 2008-05-21
最后登录: 2025-05-06
沙发  发表于: 2010-09-01   

然而,正当人们普遍看好中国法人股市场的发展前景之际,这一市场却因出现异议而终止了。理由只有两条:其一,法人股市场与个人股市场对立,割裂了中国证券市场,不符合国际规范。其二,法人股个人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分析这两条理由不难看出其矛盾,因为后者正好解决前者的不规范之说;而就前者来说,从未有人反对中国应该早日实现资本市场的统一,在流动优于不流动,法人股应与个人股同股同权的规范理论之下,既然当时的深沪股市承受不了这一重压,为什么不让法人股暂时先在法人股市场里流通呢?我们没有指责A股和B股两种股份并存于一个企业之中为不规范,我们也承认一个企业的A股和H股可以在两个市场上同时流通,为什么偏偏不容法人股的设置和流通呢?况且法人股个人化究竟是公股私有化还是私人股社会化,是国有资产流失,还是增强了公有资产的控制能力,也不宜过早下结论,更不应根据这一过早的否定理论而中止法人股流通的试验。

  中国法人股流通试验的夭折,不能不说是中国股份制和证券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如果当时这两个交易系统保留下来,实际上不流通的法人股、国家股和流通的个人股就会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最终会完成自然的对接,也就不会引发后来市价减持国家股导致长达五年的股市下跌,从而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历史悲剧。同时,如果保留了这两个市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实际上是从最初就已经开始建立。由于关闭了法人股市场,STAQ系统的业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最终,联办在国债回购问题上也走了一段弯路。

  政府监管:牛市、熊市还是人市?

  我国股市自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持续48个月下跌,大盘指数从2200多点下跌到998多点,市值损失约2.8万亿,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难以估量。那么,这一时期我们的政策究竟走了哪些弯路呢?

  ——1998年至2000年,股市定位在国企脱困服务,此间“一帮一、捆绑上市”的政策导致近150家国有上市公司采用了这种上市模式,其上市质量在上市后陆续出现问题,至今仍有500多家国有企业的大股东拖欠上市公司的上千亿资金无法归还,甚至连归还措施和强制性政策都没有。个别国有上市公司老总甚至理直气壮地说,“代表国家和13亿人拖欠几千万股民的钱又怎么了?”这种错误的观点和这一时期错误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从2000年下半年起,通过国家股按市价减持,让股市为下岗和在岗职工筹集社保资金服务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国内一些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有外资投行背景的研究人员,也陆续公开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泡沫过多,像许小年提出的“中国股市像个巨大的‘老鼠会’”、吴敬链提出的“连赌场都不如”等观点,担心套住国有银行的资金。

  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影响之下,在2001年5月到7月之间,两项政策最终被推出:其一,在2001年5月出台了按市价减持国家股的政策;其二,在2001年7月派出调查组行政追查国有银行的违规资金入市,以实现筹集社保资金和挤压股市泡沫的双重目的。而到底何为银行违规资金?究竟如何看待银行的资金通过企业流入到股市?我们至今都没有定论。但这一强烈的政策信号使得所有获知这一消息的人纷纷逃离股市,苦了成千上万不知情的股民。显然这两剂猛药都是海外成熟股市所不可能发生的,这实际上是在用“休克疗法”挤压股市泡沫,结果导致股市从2001年6月的2245点跌到了2001年10月的1513点,短短四个月里面,大盘就下跌了近700点。中国股市正是在这些人为打压股市的政策后,走上了与国民经济蓬勃向上的势头相悖离的漫漫熊途。

  ——2001年10月,中央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果断地叫停了错误的国家股减持政策。但叫停之后怎么办?由国家股减持引发的将对股市走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全流通问题已充分暴露,人们均已看到了在增量国家股按市价减持这颗小“地雷”下面,悬挂着高达近4000亿股的存量非流通股这颗大“地雷”并且这颗“大地雷”最终也可能按市价并轨流通。

  存量非流通股的解决,到底是照搬照抄西方股市,按市价自然并轨进入流通;还是尊重中国股市的特殊国情,按净资产价适当给流通股股东以补偿之后进入流通?这一时期,“海归”与“本土”人士的两种主要观点剧烈地交锋。而两种观点导致的做法不同,将直接决定着股市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势。预期的不确定加上这一时期“赌场论”、“千点干净论”在股市的大辩论中对下形成了对舆论的主要导向,主流媒体的持续宣传对中国股市非市场因素的下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上则直接影响着决策者之手,股市仍在继续下跌。

  这场慢性股灾到底正常还是不正常?这是伴随股权分置改革四年来,“实事求是的国情派”和“照搬照抄的规范派”两种观点一直激烈交锋的焦点。前者认为股市四年的持续下跌是不正常的,其原因在于四年前由海外人士提出的国家股按市价减持的政策所致。而后者则否认按市价减持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认为下跌是正常的,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和“股市连赌场都不如”,是自然挤压泡沫的结果,只有股市达到千点才是干净的点位。

  然而,在1000点的情况下,我国股市的12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只有3万亿,不足4000亿美金,这与2004年底微软公司2900亿市值、GE公司近5000亿美金的市值相比,12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的脊梁,只值1.2个微软,0.8个GE,这难道是正常的吗?我们能以这样的资产价格来打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对外开放吗?而这一切又都是在中国国民经济近年来持续以10%的速度递增的背景下发生的。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板凳  发表于: 2010-09-01   
抗议十几年拿两网投资者当作牺牲品作试验的法西斯*****!
xiaocaobeihei
冤假错案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33622
精华: 79
发帖: 5821
在线时间: 4469(时)
注册时间: 2010-03-01
最后登录: 2015-09-08
地板  发表于: 2010-09-01   
抗议十几年拿两网投资者当作牺牲品作试验的法西斯*****
空前绝后,蒙冤受难的仅存八只两网冤股板块,是股市里最袖珍的板块!受难十三年以来,收益最多最大的准是那些经常做短线做波段的,但最后等出台平反转板补偿政策时,踏空的也准都是那些技术派的高人!因为他们尝过甜头儿!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凡人都不可避免!你是凡人吗?其实回首若干年以来,两网退市,忽左忽右,高抛低吸,买进卖出做波段的都是高手高人,但在小草论坛,你要总是被大家察觉和发现,你可能就做的不够高尚了!小草论坛就像社会上一样,有饱汉也有饿鬼。其实很好分辨,饱汉底气足,饿鬼饿狠狠!看到谁都想咬一口,像疯狗一样!你是饱汉还是饿鬼?(注:本人保证在论坛所有发言均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但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务必谨慎)
                                   (本帖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任何人据此信息买卖风险自负)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