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荣誉会员
UID: 36592
精华:
4
发帖: 2225
在线时间: 896(时)
注册时间: 2010-04-20
最后登录: 2019-02-12
|
美联储超预期印钞 全球股市发飙 (2010.11.05
★美联储超预期印钞 全球股市发飙 (2010.11.05 )
★美联储超预期印钞 全球股市发飙 美联储超预期印钞 全球股市发飙 沪指逼近本轮反弹行情高点,恒指创出近29个月以来新高 当地时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受此消息刺激,当天美国股市尾盘走强,道指触及两年新高。昨日亚太股市普遍上涨,欧美股市高开高走,其中道指开盘上涨超过100点。 根据安排,美联储将在此后8个月的时间里逐步实施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外,美联储将延续把资产负债表中到期的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购买国债的现行政策。 此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联储的年度会议上就释放了实施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美联储公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超出了市场预计。昨日,亚太股市普遍上涨,日经225指数大涨2.17%,报收9358.78点。印度孟买股市敏感30指数大幅上涨2.09%,报收20893.6点,香港恒生指数更创下近29个月以来的新高。欧洲股市开盘后大幅走高,三大指数盘中涨幅均超过1%。 昨日,深沪股市小幅高开,全天呈现稳步上行态势。尾盘沪指逼近本轮反弹高点,并以接近全天最高点的3086.94点报收,深证成指收盘报13595.73点,涨幅为1.52%。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引发汇市动荡,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下滑。在昨日欧洲交易时段,美元指数跌破76水平,触及年内低点。欧元对美元汇率则突破1.4200。 此外,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继续走高。在昨日的欧洲交易时段,国际油价突破每桶85美元水平,国际金价盘中突破每盎司1370美元大关。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美联储再度“开闸放水”,其他国家也需做好应对汇率摩擦、热钱监管等方面的长期准备。受美元走软、通胀上行以及需求增长三大因素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或会大幅上涨。
今后8个月美联储将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 美联储狂开印钞机 金融市场闻风而动 美联储再次“开闸放水”!当地时间3日,美联储不仅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至0.25%的水平不变,还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由于量化宽松的规模略超预期,带动当天美国股市走强,昨日亚欧股市也全线上涨。 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 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表示,美国当前生产和就业状况改善依旧缓慢,企业增加设备和软件投入的增幅比今年初放缓,美国民众的消费意愿和住房市场依然低迷。与此同时,最近几个季度,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的各项指标一直都处于下行趋势中。对此,美联储将在此后8个月的时间里逐步实施国债购买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外,美联储将延续把资产负债表中到期的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购买国债的现行政策。 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美国经济深受金融危机冲击期间,美联储进行了规模高达1.75万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行动,力图用这种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但目前美国经济正缓慢复苏,金融市场也不再处于重压之下,美联储公布的最新举措引发了各方争议。 新量化宽松政策惹争议 据悉,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并非全票通过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其中委员霍利格投票反对。霍利格认为,额外购买债券的风险大于收益,美联储继续实施高强度货币调节存在引发财政不平衡、增加长期通胀预期的风险,从而增加经济复苏的不稳定因素。 有分析人士表示,支持限制政府支出的共和党在取得众议院控制权之后,美联储此举也可能引起更大的“愤怒”。面对霍利格以及反对者的声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重申,目前美国面临的更大风险来自失业率居高不下,且通胀数据处于令人不安的低水平上,通胀过低会演变成通缩,进而导致经济长期迟滞。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首席执行官埃利安昨日表示,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不能完全解决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对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龙头地位造成负面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曾表示,美国更需要的是新财政刺激方案,而非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量化宽松在刺激经济方面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表示将定期审视国债购买速度和总体购买规模,最大限度刺激就业,维持价格稳定。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此次量化宽松的规模略高于市场预期的5000亿美元,但实际上每个月仅投放750亿美元。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美联储将视经济数据的变化,随时停止购买债券的动作,美联储最终购买的数额很可能不到6000亿美元。 热钱加速涌入新兴市场 量化宽松政策的明朗化利好市场投资气氛,3日美国股市尾盘出现剧烈变动,道指最终收于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昨日亚太地区股市普遍上涨,MSCI亚太指数上涨1.6%,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大涨2.17%,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更创下近29个月以来的新高。欧洲股市开盘后大幅走高,三大指数盘中涨幅均超过1%,其中银行及资源类股领涨。 高盛集团旗下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奥尼尔表示,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将进一步促使美元走软,全球股市也将继续走强。 美联储的宽松政策也进一步推动热钱流入新兴市场。基金追踪机构EPFR Global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流入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流入债券基金的资金总额则已经超过了460亿美元,均有可能创下自1995年开始追踪这些数据以来的年度最高纪录。有分析人士表示,热钱将继续流入亚洲股市,印度和韩国股市将再创新高,香港股市有望突破29000点。 美联储采取的新量化宽松政策也给其他国家带来汇率波动、资产泡沫等诸多冲击。在昨日欧洲交易时段,美元汇率急速下跌,美元指数跌破76水平,欧元兑美元汇率则突破1.4200水平,英镑兑美元再创近10个月以来的新高。澳新银行表示,美联储再度宽松意味着弱势美元延续,全球经济也将因为弱势美元带来的大宗商品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面临较为严峻的通胀风险。
美联储不改“驴脾气” 猛吹资产泡泡 美国民主党破旧立新,毅然放弃笨驴形象,但其治下的美联储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驴的脾性——简单粗暴。本.伯南克当学者时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应对经济危机,他认为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招数就是坐在直升飞机上面撒钱,现在伯南克有机会学以致用,还为此举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量化宽松。 何为量化宽松?印钞票是也!在利率已经降无可降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扩张货币的唯一工具就是直接印钞票,但这种歇斯底里的政策选择早就被证明是下下之策。曾经在大萧条时期救美国人于水火之中的凯恩斯创造了“流动性陷阱”的概念,说的是在利率足够低的时期,无论货币当局放出多少货币,都无法刺激总需求,货币好似掉进了陷阱。如今,美国经济正是在这个大陷阱中痛苦挣扎,而伯南克自比精卫,要把大海填上。 量化宽松将引发价格上涨 美联储放出来的货币不会老老实实待在无底洞里面,在逐利本能的驱使下,这些流动性会想方设法寻找获利的机会,结果只能是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可能是通货膨胀;二是资产价格上涨,制造的可能是资产泡沫。 据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分析,全球经济将会因为弱势美元带来的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面临较为严峻的通胀风险,尽管这从某种程度上符合美联储的预期,但对于经济表现较好的亚洲经济体和大洋洲经济体来说,通胀不断上升可能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他认为,由于美联储意图通过降低长期利率来刺激经济,美元的收益率曲线将进一步平坦化,美元的低利率也将维持较长时间,这将导致美元与其他货币的利差进一步扩大。针对美元的套利交易也将逐步兴起,这将带来全球性的跨境资本流动。目前看来,全球投机资本仍然青睐亚洲和大洋洲的经济体,资本大规模流入不仅可能带来本币的升值,也将带来当地资产价格的上升。 治本之策是调整经济结构 面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影响,中国该如何应对?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建议,中国首先应该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同时放松资本流出的管制。资本管制从来都不是无懈可击的,但是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抵挡最易反复的短期资本流动,大大减少整体资本的流入量。这可以为其他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喘息的空间。 在货币政策方面,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新兴经济体必须果断加息,冷却通胀,消除资产泡沫。十年前,泡沫破灭几乎扼杀了所有新兴经济体。谢国忠警告,如果泡沫再次破灭,它们可能会就此灭亡。经济危机发生时,泡沫破灭导致政治动荡。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经济在很长的时间内陷于停滞。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和新兴经济体的防御手段都是治标,真正的治本之策是调整经济结构。中国需要改变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美国则需要跳出依靠过度借债和过度消费的窠臼。虽然转型是痛苦的,转型需要牺牲一定增长,但中国的决策当局显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向深入。反观美国,多借钱、多消费的老路还在持续,货币当局也在为这种模式注入动力。但是,发钞国的红利不可能取之不尽,正像唯一一位反对量化宽松的FOMC成员——堪萨斯联储主席托马斯.霍利格所言,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的货币融通性提高了未来金融不平衡性的风险,将在长期内导致长期通胀预期上升,从而令经济产生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