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管输送
“在海水西调项目中,质疑最多的是海水能不能用,如何解决调水成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室主任杨开林说,这种过滤法是利用半透膜来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作用。最大的优点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到目前为止,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接近4000万吨。2005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达12万吨。
至于调水的成本问题,杨开林说,海水的淡化目前在中国不存在技术“瓶颈”,工程实施中可以用不被海水腐蚀的玻璃钢管。按照8米口径玻璃钢管计算,输入到新疆每吨水的价格为8元左右。
统一执行
利于成本控制
作为“海水西调”的试点省份,内蒙古锡盟办公室副主任、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赵平说,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拟实施的包括输海水工程,煤矿、选煤厂,电厂、矩阵及发电装置及一系列附属工程和产业延伸工程。
负责项目实施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做了系列测算,项目一期总投资628亿元,其中建设费用567亿元。规划的项目在完全实施的情况下,静态投资回收期(包括3年建设期)为税前6年左右,税后7年左右,内部收益率为20%左右。
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新娥说,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甚至取雪水不利于我区长期的发展。同时,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陆海统筹,海水西调”工程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也更利于区域优势资源。比如,缺水的多数省份都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等,希望能协同兄弟省份共同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
与会水利专家认为,各省份统一执行海水西调将更有利于该工程的成本控制及实施。而对于何时能引水入疆,有专家预言6年内有实质性的推进。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唐红梅 实习生刘飞) “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这是《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词,而有专家表示,积雪不能解决新疆沙化,还破坏了生态,把渤海水引进新疆才是将沙漠变水乡的良举。
将渤海水引进新疆浇灌戈壁和沙漠是痴人说梦还是现实之选?11月5日,全国120名专家齐聚首府,讨论“海水西调”的设想。
解决缺水 楼兰可再现?
“把东部的海水调到西部,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恒一院士说,这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一样,都是可以实现的。
曾恒一介绍,地球面积的75%是被海水覆盖,要解决缺水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向海水要资源,因此,将海水引入新疆沙漠地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择,全国部分省市也于2001年、2003年、2005年多次举行过关于海水利用的研讨会。
“千年前的古城楼兰可以再现,首先要解决新疆的缺水难题。”1997年最早提出“海水西调”设想的霍有光教授说,他上世纪80年代曾在新疆工作,切身感受到新疆的干旱和沙化问题,全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适合人类生存的平原绿洲面积不到总面积的4.2%。
王秀顺说,“海水西调”涵盖了我国八大沙漠,新疆东高西低的地形可形成自流,有利于将渤海水引进新疆,如果能实现,最少可再增加18亿亩的农业用地。
内蒙古已启动“海水西调”工程
据了解,“海水西调”包括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三省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率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