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产交所停牌凸显监管和规则困境
欧阳波
□本报记者 欧阳波
尽管在交易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仍然在交易6天后遭遇了“暂停交易”的命运。目前相关主管部门解释称,由于出现了政策界限不够明晰和运行规则不完善等问题,为防范交易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决定暂停市场交易及其相关活动。
显然,这种解释并没有打消市场对此的各种猜想,市场一致肯定的是,河南产交市场暂停交易,凸显出了产权交易所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困境:产权交易所到底由谁任监管主体?交易规则该如何拟定?
监管主体亟待厘清
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暂停交易的公告,最先是出现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上,公告称,针对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自11月12日开盘以来试点运行情况,经研究,决定自11月22日(星期一)起暂停市场交易及相关活动。
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问世,离不开工信部对此的全力推动。工信部早在2009年10月21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多形式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选择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及广东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等5家产权交易机构作为国家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单位。
选择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作为中部省份的唯一一家试点单位,目的在于搭建辐射中部的产权、债权和股权交易平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11月12日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开盘仪式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和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共同启动电子交易系统按钮。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各省市的产权交易所主要都归属当地的国资委管辖,例如北京产权交易所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权益交易市场平台,以国有企业股权交易为基础。随着交易对象的增加,北交所又发展了技术交易、林权交易、文化产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环境权益交易、矿权交易、贵金属交易等在内的多品种股权、债权、实物资产交易,由北交所与相关主管部门合作组建。
据河南省工信厅工作人员介绍,为顺利开展国家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试点工作,河南省政府专门成立工作指导委员会,两位副省长分别担任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正副主任,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等22个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成员,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22个部门中,并没有出现河南省证监局的名单。有市场分析认为,由于涉及到公开股份公司股东超过200人的限制问题,河南省证监局有望介入到工作指导委员会里面来。但这并没有得到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确认。
市场各方关注的是,随着产权交易的日趋活跃,产权市场日益庞大,产权交易品种逐渐增多,产权市场的监管呈现多样化趋势,到底由谁作为主体来监管产权交易市场,这是一个必须明确的关键问题。
交易规则犹需完善
根据河南省工信厅发布的公告,“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运行以来,中小企业申报踊跃,投资者积极参与,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充分体现了试点工作的必要性。但是,在交易过程中,也出现了政策界限不够明晰,运行规则不完善等一些具体问题。”
运行规则不完善成为交易暂停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河南中小企业交易市场基本在按照工信部此前发布的交易规则进行交易。在工信部发布的试点通知中包含了交易规则,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做市商制度:选择做市商制度的企业在进行其股权挂牌转让过程中,至少应选择两家以上的做市商提供竞争性双边报价;企业股权交易实行竞价交易与指定交易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可应用电子交易系统进行连续竞价和撮合交易;试点机构应建立股权流通电子交易系统,充分满足登记托管、竞价买卖、结算交割等业务需求;股权交易的结算交割采用“T+1”制度;试点机构应明确1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股权流通结算交割机构。不难看出,交易规则基本上与沪、深两市的交易规则类似。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交易市场自身对停牌也并不知情。经初步统计,在短短的6个交易日里,该市场交易金额达4.5亿元。从开盘交易以来的情况来看,开盘首日大部分挂牌企业的涨幅均在一倍以上。在交易中,部分企业还出现了违规行为,交易市场还处罚了两家挂牌企业。
尽管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在交易规则上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从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市场人士认为交易规则仍然有待完善。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工作指导委员会正在协商解决方案,市场交易有望在停牌一个月后恢复。